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强烈呼吁天价罚款!让车主维权不再艰难!

2021年03月19日 12:01: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洋葱圈

每年的315晚会,车企都是其中的重头戏,而今年的不同在于上榜的和没上榜的都很热。福特英菲尼迪这两天当然成了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而特斯拉没上榜的原因,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车主维权的问题,当弱势的车主遇到强势的厂商,怎么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利益呢,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呢,国外有啥经验可以借鉴呢?

看似诚恳的道歉 只是被逼的“自保措施”

当315点名福特英菲尼迪之后,福特英菲尼迪都以最快的速度发布了态度诚恳的道歉声明,并给出了看似还很有诚意的解决措施。福特表示对问题变速箱将免费维修,并确保客户满意。

英菲尼迪更是先后发布了两份声明,除了表示道歉之外,还表示会设置专属客服,并把QX60的变速箱保修周期延长至8年或20万公里。

从态度上和采取的措施上看,福特英菲尼迪的反应还是很积极的。但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网友却并不以为意,甚至嗤之以鼻。主要是因为我们并不认为这是车企的诚意,这只是危机公关下迫不得已采取的自保措施而已。

并且,这种自保措施做得越完善、越人性化,就更衬托出在315之前,他们对车主的傲慢和轻视。这种迟到的、被逼的“售后服务”并不是真的服务。

车企采取的措施 并不够

即便是车企被迫采取的这些措施,我认为也是不够的。我们要看在这些车主的维权事件中,车企给车主们带来了哪些伤害。第一当然是车子本身的质量问题;第二就是车企为了逃避责任百般推脱、百般刁难车主,给车主带来了身心的巨大的困扰,甚至和车主签订所谓的“保密协议”,威胁车主不能向媒体或者其他渠道曝光其车型的问题,否则就不予维修。

而这种所谓的保密协议,我觉得已经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而如果不接受这个霸王协议,就要自己负担不菲的变速箱维修费用。这个费用大概在14-15万左右。迫于压力,很多车主不得不签订了这个霸王条款。

所以车企对车主们的伤害其实是两个维度上的,除了车型质量问题本身,还有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推脱、刁难、甚至利益胁迫。

既然伤害是两方面的,那车企给出的解决措施也应该是两方面的。不过目前我们看到的车企给出的解决措施主要是解决车型本身的质量问题。这些当然是应该的,而且本来就是已经迟到的。

那关于车企明知道自己的产品有问题,还拒不给消费者解决,给车主们带来的身心俱疲的伤害,车企们有解决措施吗?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只是看到了一句所谓的“诚挚的歉意”,而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

再举一个例子,这就好比我们去餐厅吃饭,菜里吃出来一只苍蝇,这时候店家给我们把这道菜换了,这是理所当然的,最基础的,没啥可说的。但是我们为此恶心了一晚上,并且吃饭的心情被破坏殆尽,这种损失是不是也应该被弥补呢?

车主和车企 地位完全不对等

车主们维权之所以这么艰难,主要是因为车主和车企们的地位完全不对等。这种不对等是全方面的,包括信息上的不对等、专业程度上的不对等、财力的不对等、时间精力上的不对等、话语权的不对等,等等。

这时候我们一个需要上班工作的普通人,完全没有能力和精力去和4S店、厂商死磕和硬耗。即便最终打官司走上法庭,那车主一个人将面对的也很能是一个专业的法务团队。

其实,不光是车企和4S店,就连和优信这种二手车平台一旦陷入纠纷,都将是旷日持久的。我们之前曾长期跟踪报道过一位高女士在优信买到一辆问题二手车的维权经历,这场维权耗时4年多,历尽艰辛,至今还没有一个圆满结果。

不过这个事件最近也有了一些最新消息,我们近期就会为大家整理报道,请大家持续关注。

不得不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弱势的车主和强势的车企是完全不对等的,车主想向车企维权,本身就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令人绝望的。

那这时候车主可以依靠的有什么呢?我认为车主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法律上对车主的偏袒了。这个偏袒我不想加双引号,因为我觉得这本该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光明正大的偏袒。因为当完全弱势的车主,面对强大的,甚至是跨国车企的时候,如果再没有法律的偏袒,那车主能剩下的,将只有彻底的绝望了。

惩罚性赔偿 才能拉平利益天平

法律偏袒消费者,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很难。而办法也不外乎两条:要么降低车主的维权成本,要么提高维权成功的赔偿。而后者显然更容易做到。

为什么要强调提高维权成功的赔偿呢?最简单的逻辑就是,维权成本太高,维权成功的概率太低,而成功后所得的回报跟车主的付出完全不成正比。这既是对消费者的不公平,更是对厂家的纵容,甚至鼓励。

对厂商来说,面对一个质量问题,能推脱就推脱,能刁难车主就先刁难车主,实在推不过去了,也只需要负担解决质量问题的成本,而不需为推脱责任承担什么损失,这显然是对车企的一种纵容和鼓励。

所以,惩罚性赔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谓惩罚性赔偿意思很简单,就是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关于惩罚性赔偿,国外已经不乏先例,我们可以先参考借鉴一下。

当年大众的排放门几乎是最典型的案例了。2015年,美国环境保护署指控大众所销售的部分汽车安装了专门应对尾气排放检测的软件,以此造假。涉事车辆大约48万多辆,最终美国环保署给大众开出的罚单是每辆车37500美元,总计180亿美元,合人民币超过1000亿。

一般来说,大众每辆车在美国的售价也就是2-3万美元,但每辆车的罚款金额已经超过了平均车价。想必,此后的大众,估计再也不敢在排放上作假了,至少是不敢在美国市场上造假了。这就是惩罚性罚款的意义。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这是美国有意打压德系车企,这个说法我们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但我们却可以找出很多美国政府对本国的车企也毫不手软的例子。

1999年,美国通用汽车被加州一家法院裁定向2名妇女和4个孩子赔偿49亿美元,约330亿人民币。理由是这些受害者在1993年圣诞节前夕乘坐的通用汽车在一次追尾中,起火并燃烧起来,虽然乘客们得以幸存,却留下了永久性烧伤。

据调查起因是油箱设计缺陷,而有证据表明通用汽车是知道油箱缺陷的,但却不愿意为每辆车花费8.59美元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最后法院的裁决是通用必须支付49亿美元的天价赔偿,而这其中包括1.07亿美元的赔偿金和48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金。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雷克萨斯曾因为座椅设计问题,在一次车祸中造成了后排的两个孩子被压死,最终孩子的父母获赔了2.7亿美元。

2014年,现代起亚因为虚报省油评级被美国罚了3亿美元。还是2014年,通用因为点火开关故障被罚了3500万美元。2015年本田在美国因为气囊故障和消费者索赔,被罚7000万美元。2015年,克莱斯勒涉嫌在召回措施中违法,在美国被罚1.05亿美元。

可见美国政府挥起处罚大棒来,并不一定指向外国车企,对本国车企也并不手软。

写在最后

指望几万个零部件组成的一辆车不出问题是不可能的。可一旦出了问题,因为车主和车企的地位极其不对等,所以车主想要平等的、有尊严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成了难于上青天的事情。

面对强大的车企,这时候消费者唯一能依靠的就只剩法律了。不过,说实话,目前关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其实并不少,也相对比较完善了。不过很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就像一座美丽的空中花园,它确实很美好。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往往缺少一把登上这个空中花园的梯子。

其实不光是中国,在全世界各地,车主想和庞然大物的车企斗争、维权都是很难的。所以,提高处罚的金额,增加惩罚性赔款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也许100名受害的车主和车企的官司中,只有一个车主能打赢。但只要这一位车主赢得官司,就让车企付出赔偿1000位车主的代价。这种做法看似简单粗暴,但却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只有把车企罚到痛,才能让车企不敢再犯。

最后,如果大家认同我这样的说法,希望大家把此文转发给你的朋友们。每多一个人认同这个观点,车主们的维权,就多了一份力量。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