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丰田特斯拉联手对抗大众?

2021年04月08日 14:07:03
分享到:
来源:禾颜阅车

【导语:据消息称,特斯拉丰田正在考虑共同开发小型电动SUV平台。其中,丰田将提供车辆的整车平台设计,而特斯拉将提供电子控制和车载软件技术。这则新闻对全球车企都有不小的触动。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传统车企和全球市值最大的新贵车企之间的联手,背后究竟有何意图?对于国内车企有何可以借鉴的地方?】

撰文|张大川、编辑|康乔

汽车新四化时代,虽然传统车企在三电系统、无人驾驶软件等底层技术并没有先发优势,但是整车平台依然是决定其在整个产业链中地位的最大筹码。所以说只要传统车企像大众一样,加大在弱势领域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补齐自己的优势,就可以利用研发出扩展性较强的整车平台,快速向市场投放各种车型。当然,这个转型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但在当前全球同质化严重的市场,对于特斯拉这样的后起之秀来说,其也不可能仅仅凭借现有的四款车型就能横扫天下。扩张自己的产品线,进入更多不同的细分市场,才是确保企业可以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说,丰田特斯拉各自都有吸引对方的内容。

特斯拉遭遇大众施压

特斯拉丰田宣布的结盟时间点,并非一个巧合。最近大众开始了一系列的电动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布局,尤其是之前的Power Day上,大众更是展露了自己在电动车领域勃勃野心;而在产品层面,ID.3在欧洲市场已经形成了和特斯拉Model 3的对峙之势,未来一系列ID车型更将对特斯拉持续施压此外,大众直面自己的弱点,大力推动MEB平台的同时,也没有放缓诸如构建全新的整车电气架构VW.OS、推动无人驾驶项目落地。尤其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大众更是希望通过SSP平台以及基于这个全新平台所推出的Trinity以及Artemis两个项目能够在全新商业模式上收获更多。这些都对特斯拉构成了比较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当前,大众就可以基于MEB平台的高度可扩展特性,向市场快速投放各类不同车身结构以及不同轴距的车型,快速实现对各个细分市场的全覆盖。

反观特斯拉,它并没有这样的整车平台,同时也没有大众这样的销量,给到特斯拉足够的信心去投入MEB那样的200亿美元的平台设计以及验证费用去开发一个高度可扩展的平台。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特斯拉就如同当年购买福特T型车一样,需要在同质化上做出不小的妥协。如果大众的纯电动车在三电系统以及智能网联方面的水平,逐步赶上特斯拉之后,那消费者为什么还要去选择那个比大众套娃更加千篇一律的特斯拉车型呢?这是让马斯克感到危机存在的地方。

掌握核心技术,丰田还是要靠自己

对于丰田来说,作为一家传统车企,其在向纯电动转型中步伐较为缓慢。对于电动车时代的战略判断上,丰田掌门人丰田章男其实是犯了一个和绝大多数传统车企巨头一样的错误,并没有给予电动车足够的重视。和特斯拉合作之前,丰田也已经和比亚迪签订了相关协议,未来将由比亚迪生产挂丰田标志的纯电动车车型。对于丰田来说,这不仅是对比亚迪在纯电动车以及电池能力方面的认可,更是其不得已加速电动车布局的一个战略举措。但这个项目的量产时间恐在2025年之前,短期还看不到任何进展,但丰田在电动车领域相比于特斯拉大众现在也已经是落后不少。

特斯拉合作,丰田希望能够借鉴其在整车控制以及相关软件方面的能力,希望能够借此快速弥补自己的不足。软件工程相关方面的缺陷,也曾导致ID.3屡次推迟在欧洲上市的时间。所以说丰田也是希望能够在小型SUV领域,达到特斯拉的软件水平,以其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特斯拉联手抗衡大众。不过对于这种级别企业之间的合作,丰田应该很难“偷师”到特斯拉的精髓。从长远来看,丰田还是要建立起自己的软件工程开发能力,并在智能网联技术上逐步积累,才是唯一能够实现反超的方法。

新势力车企将面临互联网资本冲击

当前,像百度、阿里、滴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都寻找传统车企代工,希望能够通过结合两方面的优势以求在国内汽车市场中站稳一席之地。对于像蔚来、小鹏这样的新势力造车企业来说,这种全新的模式会对蔚来、小鹏这样的新势力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以百度和吉利的结合为例,其SEA浩瀚架构本身的竞争力并不弱于任何一款当前蔚来、小鹏的车型,而且其基于吉利的体系,能够规避前期的工厂建设和供应链搭建,并顺利实现整车车型的两场;百度基于Apollo平台的无人驾驶能力,更是胜过小鹏一筹;此外,互联网公司都有自己庞大的生态体系,这些也都是新势力造车企业所不具备的。所以说,单打独斗的新势力造车企业,如果无法和传统车企结盟,尽快壮大自己,也很有可能在面临传统车企和互联网资本合作的冲击下,而逐渐丧失在市场的先发优势。

点评

丰田特斯拉走到一起,如果能够发挥协同效应,那必然会成为大众一个强劲的对手。但纵观全球车企巨头之间的合作,鲜有大放异彩的案例。而其中最成功的案例非吉利收购沃尔沃莫属,而这样的成功也是以吉利放手,让沃尔沃单独运行为代价得到的。一旦牵涉到两家车企之间的深度融合,或者在技术上的相互分享,会遇到从文化到知识产权层面非常大的困难。如果说丰田特斯拉的合作能够达成,后期也能产生可观的效应,那对于国内的新势力造车企业来说,也可以开始思考如何深化和传统车企之间的合作。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