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汽车人】氢储能:将推动燃料电池车快速发展

2021年04月30日 19:06: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人传媒

如果说前几年人们对氢能的发展还是有疑虑的,那么近两年,人们对氢能产业的前景共识度变得越来越高。因为它已不仅仅是汽车行业的问题。

文/《汽车人》张恒

储能行业瞄准氢能源,这将大大有益于氢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如果说有什么能够挑战纯电动车的话,那应该就是氢能源汽车了。氢能源的好处不用我们过多赘述,同时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主要是制氢、运输氢以及加氢站的成本过于高昂。

但这些问题可能会在储能领域得到突破和发展。

如果说前几年人们对氢能的发展还是有疑虑的,那么近两年,人们对氢能产业的前景共识度变得越来越高。因为它不仅是汽车行业的问题了,储能行业同样瞄准到了氢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解决光伏和风电存在大量的弃电现象。

所谓弃电现象,简单来说,风电的发电功率与风力大小正相关,风力大小会影响到发电功率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来回波动,但电网负荷必须要按照最大功率来设计,也就是峰值设计,这样就造成了专门给风电的配网大部分时间被浪费了。光伏发电也是类似的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清洁能源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在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同时,消纳问题严峻,弃风、弃光等现象普遍存在。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我国光伏发电的弃光电量10.21亿千瓦时,弃光率7.3%,风力的弃风率还要更高。

弃电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通过储能来调峰。

在几类储能的方式中,热储能为350-400元/kWh、锂电池储能为1500元/kWh,氢储能为50元/kWh。相比锂电池的电化学储能,氢燃烧后生成水,可以实现零污染。储存方面,以高压气态储氢应用最为广泛,其次是低温液态储氢,目前该技术主要用于航天领域。

4月14日,在第10届储能国际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高明表示,氢能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长周期储能的最佳途径。他认为:在能源利用的充分性方面,氢能大容量、长时间的储能模式对可再生电力的利用更充分;从规模储能经济性上看,固定式规模化储氢比电池储电的成本低一个数量级;与电池放电互补性上,氢能是一种大容量、长周期灵活能。

当前我国制氢的成本正在快速下降,最便宜的制氢已达到了35元每千克,预计到2025年可以达到15元每千克。

近日,能源转型委员会(一个由能源行业高管组成的国际联盟)发布报告认为,如果要在2050年实现全球碳中和,氢气的使用量将从目前的1.15亿吨增长到每年5-8亿吨,占最终能源需求总量的15%-20%。他们认为,到2050年,生产绿色氢气将需要零碳电力供应增加30000太瓦时(TWh),这意味着需要15万亿美元的投资。

毫无疑问,氢能在储能领域的发展将大大有利于氢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

在汽车业,氢燃料电池会先商用,再民用。货车、工程车、公交车等重型车辆因载重大、路线固定、运输距离远,纯电动车辆无法很好地满足需求,氢燃料电池的优势明显,固定路线也方便加氢站的规划与建设,确保投入的加氢站能有足够的使用率。此外,氢燃料电池配套的储气罐体积太大,对小型车有影响,对大型车影响较小。2020年至今,已经公开招标或完成签约的氢燃料电池重卡订单已经超过6000辆。

有机构认为,乐观情形下电动重卡有望全面转用氢能,而航空、航运业也有部分能源消费可转为氢能。

对乘用车,很多国际汽车品牌都有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储备技术。中国汽车品牌也有不少看到了氢能的发展潜力,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用来发展氢能汽车。

《汽车人》认为,对于氢能未来,汽车业无需多虑。储能业和汽车业两条线并进,能够更快地实现氢能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考虑到纯电动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锂电行业的发展,所以汽车行业要想把氢能源汽车早日推到舞台中央,还是要看制氢业和储能产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氢能的发展前景很可能会超出大家的预期。(文/《汽车人》张恒)【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