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今天,我们只聊特斯拉!

2021年05月09日 15:40:02
分享到:
来源:汽车之家

从上海车展媒体日(4月19日)开始,特斯拉维权一事就不断在大家的手机端霸屏。截至目前,维权事件也已经进入“缓和发展”阶段,相比前些天的“一瓜接一瓜”,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真相浮出水面了。虽然事情还没有完全水落石出,但通过这些天的事件发酵,特斯拉仍旧暴露出了一些事件处理方面的问题。

特斯拉维权事件时间轴

●4月19日下午12:45

上海车展特斯拉女车主维权

●4月19日下午13:13

特斯拉方面进行回应

●4月19日下午13:27

警方回应特斯拉维权事件

●4月19日下午14:57

特斯拉称车主2个月前遭遇超速事故

●4月19日晚间22:25

上海车展维权女车主丈夫质疑特斯拉官方回应

●4月19日 23:55

特斯拉称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

●4月20日 07:47

特斯拉女车主车顶维权 被行拘5日

●4月20日 09:04

央媒:特斯拉不妥协的底气何在

●4月20日 11:11

特斯拉车展维权车主道歉

●4月20日 16:49

特斯拉车展维权车主妹妹发声

●4月20日 19:00

郑州市监局回应特斯拉车主维权

●4月20日 23:30

特斯拉向车主致歉:已成立处理小组

●4月21日 10:45

维权车主称未收到特斯拉道歉

●4月21日 18:48

官方责令特斯拉立即提供行车数据

●4月21日 22:08

市场监管总局督促指导地方处理特斯拉事件

●4月21日 23:56

特斯拉再发声:恳请鉴定 还原真相

●4月22日 11:37

特斯拉:晚上六点前会提供行车数据

●4月22日 17:59

特斯拉已提交车辆原始数据

●4月22日 18:54

特斯拉公布事发前1分钟行车数据

●4月23日 07:37

上海维权女车主丈夫:特斯拉侵犯个人隐私权,要求撤销数据

●4月23日 18:18

行车数据被“篡改”?特斯拉回应

●4月23日 23:13

交管队回应特斯拉车速:以认定书为准

●4月25日 11:00

上海车展维权女车主25日释放 家属称会继续维权

●4月25日 15:33

特斯拉维权女车主父亲首次发声

●4月25日 23:15

上海车展特斯拉车顶维权车主发文

●4月26日 09:00

上海维权女车主:请特斯拉到事发路段实地测速

●4月26日 22:35

上海维权女车主:听到道歉很感动,没想到下午又让我赔车

●4月26日 23:44

特斯拉再次道歉:将尽全力解决好现存问题

●4月27日 13:18

蔚来总裁回应卷入特斯拉车展维权:又好气又好笑

●4月27日 14:42

特斯拉维权女车主回应通行证来源

●4月27日 15:18

蔚来声明与特斯拉女车主维权无关

●4月28日 08:39

特斯拉再发文回应

为何央媒都站出来发声了

能让一起维权事件上升到新华社都点名此事,你以为只是产品质量可能有问题这样简单吗?并不。在真相没有水落石出之前,新华社也不可能“拉偏架”,不可能既定立场就是产品有质量问题而点名。真正让央媒发声的,其实是维权当晚的专访中,特斯拉高管的“傲慢回应”。以下是新华社针对特斯拉高管回应的点评内容:

“从网络舆情来看,特斯拉高管的傲慢回应,让很多人感到费解。尤其“近期的负面都是她贡献的”;“我觉得她也很专业,背后应该是有人的”等表述也不太妥当。客观来说,一家企业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作为一家“明星”企业,应该具备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态度。”

在真相未定之前,不论怎样都肯定是双方各执一词。消费者当真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想维权可以理解,但选择“闹剧”的形式却欠妥。我们现在无法对责任进行评判,但企业解决问题的态度却是要时刻接受消费者和市场监督的。在央媒点名之后,特斯拉也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但针对车辆在事故当时的数据问题,却又引出了新一轮的争执。

特斯拉数据造假?

行车数据所有权到底该归谁?

针对行车数据的问题,特斯拉和车主之间也有了争执。其实,车主行车数据的所有权问题,在国内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以至于特斯拉向媒体公开了事故发生前1分钟的行车数据并作出一份文字说明后,车主方面表示特斯拉侵犯了车主的个人隐私权和消费者权益,会立即向郑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国内智能驾驶方面尚在起步阶段,很多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所以单就数据归属的问题,就能闹出这样的“乌龙”。相信这件事之后,会反过来促进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备。我们说回行车数据,在特斯拉公布之后,网上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刹车究竟有没有失灵?数据可靠性如何?关键数据信息缺失了吗?

特斯拉公开的数据中记录了事故发生前一分钟的完整数据,共计48页、6697条,里面应该包含了固定时间间隔记录的车速以及制动踏板物理信号移动、制动主缸压力、ABS等与操作和安全系统相关主要零件的工作状态变化的事件信号,并且向外公布了部分数据截图。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文字,移步相关解析文章详细了解数据分析经过。

在这里我们直接说结论:

在我们以数据为真的前提下可以得出推论:

由于已经记录到ABS防抱死系统启动,且有AEB系统启动的记录(由于AEB系统是层级高、需求多的电子系统,它能够启动的必要条件是车辆的ESP电子稳定系统以及iBooster电助力系统都能够正常工作)。所以,车辆刹车系统没有失灵。

虽然车辆刹车系统没有失灵,但也同样存在疑点:

①iBooster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助力?

特斯拉采用的是iBooster电助力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电机推动齿轮来协助驾驶员踩下刹车,而目前大部分车辆都是采用真空助力泵来协助驾驶员踩下刹车)

②为何AEB系统(主动刹车)先于FCW(前碰撞预警)启动?

(正常来说,车辆一般先要启动FCW预警,万不得已才会启动AEB系统)

③刹车过程中能量回收系统是怎样工作的?

(开过电车的都知道,能量回收系统工作时,收油门后会有类似“刹车”的感觉)

但就算我们分析得再详尽,也只是我们的分析罢了。不论怎样,真相也只有等进一步的证据提供才能浮出水面。

写给特斯拉的话

①宣传产品点要学会“低调”

特斯拉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代表车企,它代表的不仅是能源形式的不同,更多的是产品定义、宣传手段等方面的不同。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源车企在宣传产品点时,往往都喜欢采用“互联网思维”——这其中的一大弊端就是容易“夸大”。

比如特斯拉一直宣传自己是“自动驾驶”,但放眼国内外市场,有多少起事故是因为驾驶员对特斯拉的NOA系统(Navigate on Autopilot)也就是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系统过于“自信”导致的?明明在国内仅仅是L2级别的驾驶辅助却要宣称是“自动驾驶”,这种宣传方式确实是有误导性,不可取。

②处理问题的态度要学会“低调”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确,特斯拉这个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确实是风生水起。但这次特斯拉高管的傲慢回应,恰恰反映出了处事态度的高傲。正如新华社点评一样——

“如果车企涉嫌‘店大欺客’,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有很多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但能否落实到位是关键所在。要让消费者维权更高效、便捷,尽量避免各种维权闹剧。这既能倒逼车企提高质量,也有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我相信,这次事件不仅是提醒了特斯拉,更是为众多新兴的新能源车企敲响了“警钟”。互联网思维造车/宣传确实是符合潮流,但前辈们多年来遵循的、积累下来的质量和服务标准不能忘,也不能仅仅把它作为“合格线”去应付了事。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