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别只惦记着千亿估值!滴滴还需正视“反垄断”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1年05月13日 10:24:02
分享到:
来源:汽车K线

引言:近日来,平台经济反垄断监管释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打破“赢者通吃”的潜规则。作为公认的数字经济发展较为领先的领域之一,互联网交通领域一直被视为潜力巨大的“大蛋糕”。但与此同时,“数据造假”“大数据杀熟”“安全事故频发”等行为不仅涉嫌垄断行为,更直接损害了包括用户在内的公众权益。

5月7日,新华社刊文《网约车平台,请给公众一个解释!》,矛头直指网约车平台的高抽成问题。该文指出“一些网约车平台利用其相对垄断地位,以提高服务费率等手段,从司机和乘客身上攫取高额利益,造成平台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失衡。”

滴滴随后在当日晚间就发布声明回应,称会虚心接受公众批评,持续推进公开透明。

据外媒报道称,滴滴正着眼于通过IPO实现至少1000亿美元的估值。天眼查数据显示,滴滴所属的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自2012年7月至今,至少已经历了20轮融资,其中仅2017年就进行了两轮合计95亿美元的融资。

如果说滴滴的每一步发展都依赖于资本市场不断给出的高估值,这就要求滴滴必须不断提供新的发展故事和想象空间。但当其网约车主营业务面临挑战时,滴滴青桔单车、花小猪、社区团购等寄予厚望的新业务扩张也遭遇各种风波。

面对反垄断大招,互联网出行企业该如何自纠

从国家多次强调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发布,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等问题备受关注,不少互联网平台头上悬起了反垄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对正不断拓展新业务、试图通过IPO实现更大估值的滴滴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自2016年8月与优步合并后,滴滴在市场上几乎一骑绝尘,如今市场份额已超90%,被视为“互联网出行领域独角兽”。但同时,在安全保障、合规运营、司乘利益等方面,滴滴舆论纷争不断,也为其今后发展埋下重重隐患。

近年来,“网约车司机苦高抽成比例久矣”、“用户遭遇大数据杀熟”、“青桔涉嫌一码多用、违规投放被叫停”以及“滴滴推出花小猪打车,不合规罚单接踵而来”等新闻事件屡屡见诸媒体,反对网约车平台垄断的呼声不绝于耳。

与其他平台经济垄断行为类似,这一系列沉疴新症不仅阻碍了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也直接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

有专家认为,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产物,平台企业快速成长,其越来越多的垄断行为饱受争议。目前,各国都在加强立法执法,遏制平台经济所产生的新型垄断。

随着相关法律不断完善,滴滴旗下各平台的“大数据杀熟”、“数据造假”等行为或将被认定为垄断行为。在反垄断的利剑下,所谓“赢者通吃”注定只能成为泡影。

像滴滴这样的互联网平台,要想不招致调查,就必须不断优化算法、服务,解决被用户和司机吐槽的问题。

数据失真、四处出击背后,是“讲故事提振估值”还是价值观扭曲

或许是为了摆脱业务模式单一的隐忧,滴滴正在尽可能扩大自身的业务版图。但从货运业务到共享单车,大多数新业务还处于烧钱补贴市场的初级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试图“强攻”,却频频被市场监管部门亮出“黄牌”的青桔单车。

曾有青桔单车某城市运维爆料,除了每天常规做好共享单车运维工作外,主管还要求其一天刷300个订单,同时拉新60个用户。随后,北京、广州两地交通委官方也曾先后通报青桔单车违规行为,坐实了该公司的数据造假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自青桔单车2018年投入市场至今,被上海、深圳、北京多地监管部门点名。“大量共享单车不仅塞满公交站台和人行道,甚至霸占了机动车道。”有市民吐槽说,过量投放的共享单车不但没有方便群众,反而成了阻碍车辆通行的路障。

刷单与数据造假本质上是企业价值观导向的扭曲,也反映了平台经济滥用自身市场地位的可怕之处。

观研天下发布的《2021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分析报告》提到,目前哈啰、美团、青桔三家是共享单车的主要玩家,占市场总份额的95%以上。

一方面,由于频频违规而被多地监管部门约谈,青桔单车很难复制前些年“高速增长”的神迹;另一方面,随着全国多个一线城市引入共享单车考评办法,青桔单车在一线城市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

近日,有媒体爆料称,滴滴出行两轮车事业部总经理张治东已递交辞呈。有分析认为,此次人事变动可能带来急刹效应,将对滴滴两轮事业正常运营产生冲击。

此外,由于运营资质存疑,“先上车后补票”的花小猪已经被多地的交通主管部门约谈或叫停。据不完全统计,自上线以来,天津、深圳、青岛、郑州、南京、北京等城市先后警告,称花小猪打车未取得相关资质即开展网约车服务,涉嫌违规经营。

“互联网反垄断对于世界各国都是新挑战,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市场不只是资本说了算,那些无视商业规律和监管规则的商业行为在中国显然行不通。”

行业分析师白德表示,如果过于激进的扩军计划、不合规的顽疾损害了用户的利益,影响了城市正常交通秩序,那么最终只会反噬滴滴的口碑和公司估值。

告别垄断念头,这才是互联网企业的责任

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是,除了2015年上线的滴滴代驾与2018年4月上线的滴滴外卖业务外,滴滴的“新赛道”大多是今年才开辟的新战场。当然,用的也还是“提出激进目标+烧钱补贴市场”的老招数。

例如,滴滴去年年中上线货运业务后,与货拉拉、快狗等竞对进行补贴大战,推出包括“单单最高减50元”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活动。而滴滴旗下的橙心优选喊出了1000亿GMV的口号,但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整个市场的玩家都将处于长期亏损的状态,橙心优选也不例外。

从外卖、即时配送到同城货运再到社区团购,滴滴都将面临与原有巨头的贴身肉搏。为此,已亏损多年的滴滴不得不源源不断地烧钱扩张。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货运、外卖等新业务,既谈不上是投资风口,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市场增长空间,并且跟滴滴主营业务的协同性也不算大,所以并不看好对滴滴整体估值的支撑效果。“更坏的结果是把钱烧光了,发展却远未达到预期,滴滴外卖业务便是这样一个前车之鉴。”

“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不要痴迷于急功近利、不热衷于短期变现;在科技创新上要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此前,《人民日报》对国内互联网巨头的劝诫言犹在耳。“四处出击”的滴滴或许更需要仔细品一品这背后的思维逻辑。

“烧钱抢市场,垄断后再提价。”过去曾是不少互联网平台热衷的赚钱道路。从1块钱打车的网约车大战,到网约车平台“大数据杀熟”“高抽成”的图穷匕首见;从互联网巨头纷纷涌入社区团购、成立生鲜电商部门,到几大监管部门紧急叫停社区团购行业的恶性竞争……这些以垄断市场为目的的恶性竞争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和社会内耗,相关企业却忘记了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

如今,这条简单粗暴,却不利于国计民生的玩法显然要开始经受反垄断“照妖镜”的检验。尤其是在互联网交通领域,“滴滴顺风车女用户遇害案”的悲伤记忆不应该被频繁唤醒。

“滴滴”们必须清楚一点:用资本垒起垄断的城墙注定徒劳无功,遵守法律、担起科技创新重任才是长久之计,而用户的信任与口碑才应该是最大的护城河。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责任编辑:张佳栋 PA011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