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汽车人】李文波:我和一汽-大众——还原真相,致敬历史

2021年05月23日 13:03: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人传媒

编者的话:

上世纪90年代,中国通过最初的合资合作方式,已经迈入了现代化汽车生产经营的启蒙阶段。但汽车本身在相当程度上依然是极少数人能够享用的稀罕物品,如何通过大批量生产上规模、上效益,更大程度地加速汽车普及,是那个时期的当务之急。

1991年,一汽-大众汽车公司成立,一起步即规划年产15万辆,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从公司成立到年产10万辆整车,一汽-大众仅用了9年的时间;从年产10万辆到年产100万辆,用了11年;而从年产100万辆到年产200万辆,用时也只有7年。

2021年,一汽-大众成立三十周年。30年前,作为中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合资乘用车企业,一汽-大众带给行业耳目一新的气息,并在随后的30年,不断提升完善,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成功企业标签。

特别是过去的一年,在中国车市同比下滑的背景下,一汽-大众蝉联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不仅落实“全价值链共创”战略,更带动供应商、经销商共渡难关,为中国汽车复苏提供了信心和借鉴。

值此一汽-大众三十周年之际,当年推动合资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也是在合作建厂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第一任驻京首席代表,后来任大众汽车公司亚太区副总裁兼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李文波博士热情洋溢地为《汽车人》发来独家稿件,追溯历史,还原事实。

李文波博士出生在南京,成长在台湾,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随后成为大众汽车公司发动机基础研究部的负责人,作为当时大众汽车公司全公司唯一的一个中国人,也是唯一的一位担任部门经理和领导职位的外国人。

这种洞悉中外、融汇东西文化和技术的特殊背景,让李博士成为大众汽车公司开拓中国事业的最佳人选。身兼大众汽车公司的技术专家、翻译、在华战略设计者、驻京首席代表等数职,李博士在大众汽车公司与上汽一汽这两个合作伙伴接洽、谈判、合作过程中,不仅是不可或缺的参与和见证者,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经历几代汽车人的辛勤耕耘,一汽-大众已经成为销售总量超过2000万辆、布局五地六厂的特大型汽车企业。三十周年成立之际,通过当事人的亲身讲述温故知新,不仅能够澄清与还原历史真相,更能通过那个艰难岁月里的经验教训,为中国汽车产业进一步开放合作提供借鉴、启发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与现实价值。

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 李文波

一汽-大众在中国是一个响亮的品牌,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其缘起,许多为什么和如何是众多人好奇和想知道的事情;因此,对普遍的群众而言,媒体和搜索引擎的报道与陈述就自然而然成了重要的资讯来源了。但是,这些资讯有多可靠呢?

从1978年中国的第一位部长访问狼堡(Wolfsburg)到我1996年以Top Manager的职称自工作了25年的德国大众退休,德国大众与中国有关的事务我绝大部分都在第一线参与了。

近几年,脱离了紧张的职场,过着慢节奏的退休生活,加上互联网的便利,我得以回头去关注坊间曾经的或现有的对一汽-大众历史性报道。遗憾的是,太多谬误与不实的文章令我既惊讶又心痛。

只要点开Google,输入FAW-Volkswagen, 就会弹跳出Wikipedia对德国大众的栏目。关于德国大众在中国与两家汽车厂合资的策略是这样解说的:“因为北京和上海之间存在的地区差异,一汽-大众专注于在北方的北京市场,那里有以绩效和声望为导向的客户,而上海大众则专注于以娱乐和生活方式为导向的客户群,这些客户群更可能出现在南方的上海市场(作者注:这解说是不对的)。”

而对一汽-大众的第一座工厂是这样描述的:“厂内所有的设施,包括车身车间、喷漆车间和装配车间,都是来自大众在美国威斯摩兰的废弃工厂(作者注:不是所有的车间,而是只有车身车间。“废弃”工厂,有点太负面、不正确,应该是“关闭”的工厂)。”

另外,百度在一汽-大众公司的历史栏目下写出:“1987年10月,一汽大众的合作正式拉开序幕。德国大众汽车公司集团总裁哈恩(Dr. Hahn)博士和奥迪公司总裁皮耶希(Dr. Piëch)博士首次访问一汽,与一汽耿昭杰厂长进行会谈(作者注:奥迪公司总裁皮耶希博士并没有参加)。这次会谈为一汽3万辆轿车先导工程的顺利进展打下了基础(作者注:不只是3万辆轿车先导工程,还为一汽-大众合资的构想打下了基础)。”

再有,常见中国书刊杂志如此描述或以讹传讹地书写哈恩博士:“哈恩博士是一位真正的企业家,想在中国的大池塘里钓两条鱼,他认为上海厂对大众在中国显然是不够的,而且觉得上海的场地当时过于狭窄,于是就动了另辟蹊径的念头,把奥迪从上海搬到一汽生产,为了要钓到一汽的大鱼,不惜把大众在美国威斯摩兰的工厂,免费赠送给一汽做钓饵,最后得到了一汽-大众(作者注:描述与事实相去甚远,近乎荒谬,从来不会想“钓饵”)。”

以上的引述,多多少少都有错误或者根本与事实不符,与大众一汽合作的真实初衷相去甚远。这会下意识地很容易影响中国人对德国大众甚至对德国人的观感,也影响一汽-大众的形象。销售好,大家平安无事,没人会介意这些。但如果有任何特殊事情发生,下意识中就可能会影响有关人士的反应和决策,这种潜在的负面影响绝对不是珍惜爱护一汽-大众项目的参与者所乐见的。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戮力促成一汽-大众项目的参与者很多都已作古,假如坊间长期以讹传讹,真相将永远被埋没。多年来我一直想捉笔纠正,还原历史,但都未能如愿。

这些虽然是陈年旧事,但是大众一汽合作的真实初衷还是值得读者去了解的。今年正值一汽-大众成立30周年,感谢《中国汽车界》杂志社长兼总编辑李苗苗,愿意系列刊登拙作《我和一汽-大众》。并以我的第一篇文稿,作为给一汽-大众的生日礼物。让我们一起祝贺一汽-大众“健康成长,长命百岁”。

李文波博士简历:

出生南京,在台湾取得学士学位后留学西德,获工程博士学位

1971年进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参与处理发动机废气的研究项目,进而领导开发新型发动机和新能源。

1979年起参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和上海汽车公司合资的接洽、谈判、签约和建厂。促进上海大众的国产化。

1985-1987出任德国大众北京的第一任首席代表,促成德国大众/奥迪领导拜访长春第一汽车厂。

1988-1994在德国大众总部担任中国和亚洲部主任,参与一汽/大众合资项目的谈判,一汽-大众的成立和建厂。

1994-1996出任香港大众汽车亚太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并兼任德国大众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

(连载①·未完待续)(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 李文波,本文原载于《中国汽车界》杂志2021年2-3月刊。)【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