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新品牌扎堆上,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2021年05月26日 18:15:01
分享到:
来源:买车家

最近突然涌现了一大批造车新势力,场面大得堪比2017年的百花齐放。

而且相比2017年是个人只要做几张PPT就能出新品牌,现在的这些造车新势力家底一个比一个雄厚。号称有1000亿现金流的小米,国产家电巨头创维,手机新贵品牌OPPO等等,当然,最强的还是一台车没卖就成为市值最高的中国汽车品牌——恒大(恒驰汽车)。

正常说来,有这么多高质量的新鲜血液投身到自主产业当中,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问题是,汽车产业的技术门槛远比其他行业更高,这些汽车界的新军能玩得转吗?

有个一直不看好电动车的同事说:也就是没发动机和变速箱了,不然这些个企业敢这么玩?

话糙理不糙,发动机和变速箱更换为电机和减速箱后,造车的技术门槛低了不少。

前两年,国产的传统汽车品牌想传递给外界技术底蕴一定会拿自家新研发的发动机背书,比如长安蓝鲸,长城4N系列,广汽的钜浪等等,更高阶的玩家就是变速箱,现在能造好变速箱的国产汽车品牌和供应商最多最多也就两三家。

可电动车不一样。

电动机和固定齿比变速箱别说大厂使用,几年前流行的老头乐不也都是一样的结构?一个大学生买点设备就能造,就算想追求好一点的驾驶质感,有一大堆的供应商可以选择,完全不需要技术研发,比如三星电子、西门子、博世、博格华纳……

是不是发现问题了?这些电动机和单速变速箱的供应商都来是老牌企业,国外的老牌企业。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几乎所有宣称自主研发的造车新势力都有意无意的避开了这点转去谈智能化和续航,因为软件和电池一直是自主品牌和自主供应商的优势。

能查到使用海外电机的车型有,爱驰U5\威马EX5用的博格华纳电机,广汽Aion用的日产电产。虽然当前电动机的装车量,仍然因为以比亚迪、上海电驱动、蔚然动力这三家国货品牌占比最大,但一旦更多的造车新势力涌入,海外品牌电动机的使用率势必会增高,因为国外的电机造得确实好。

并非要抵制海外品牌,只是大量使用海外品牌的核心零部件,岂不又是在关键位置受制于人?而像汇川技术、中车时代、精进电动这些本土第三方企业现在就只能依靠低价去靠大客户,未来在技术研发上的后劲很难比过利润率更高的海外品牌。

众所周知,造车并不是一件稳赚不赔的生意,没有做好还得欠一屁股债。为啥这么多“新人”要涌入造车的风潮中。有位大佬曾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位大佬在今年正式进军汽车产业,并且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我对造车新势力其实没有多大恶感,当年骂蔚来骂得确实挺狠,但后来看到蔚来拿出了双齿比变速箱、蔚然动力之后,感受就变了不少。只是,像蔚来这种企业真的少数。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汽车品牌吗?答案肯定是不需要。市场上头部效应已经非常明显,传统品牌中长安长城吉利三强的位置越发稳固,新能源企业中, 比亚迪、蔚来基本已经定型。

而从运营角度去看,更多的企业势必会分散优秀人才、资金,这对未来的发展并不好。中国汽车市场很大,所以能容纳,但容纳能力是有限度的。现在进场的都是大佬,而且几乎都是各个行业的翘楚,将流动资金和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投入到造车这个无底洞里,会不会让其他行业对外的优势下降?很难说清楚。

在1986年,中国学者王丽娟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大型实体企业生存的秘密在于资金的流动,不管是地产还是互联网,其实都是靠着资金流不断滚动存活下去的,即使债台高筑也不用怕。造车确实能创造出巨大的资金流,但前提是能卖得好。

任何一个行业在新人进场的同时总有旧人离场,力帆众泰这些企业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被淘汰,2017年近200个造车新势力活下来的一双手就能数得过来。当资本在造车的风潮中狂欢的时候,希望他们也能意识到摔在地上的风险和可能留给社会的一地鸡毛。

写在最后

我们确实需要鼓励实业发展,但汽车产业是实业中最能代表国家实力的一个产业,容不得掺假,更不应该成为资本的游戏。而且,车作为老百姓除房产以外的最大消费,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并非每个家庭都能承受因产品问题带来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所以,我真不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企业进入汽车行业,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中国汽车品牌只需要精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