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隐秘的英国汽车品牌没落史

2021年06月04日 13:16:01
分享到:
来源:车辙

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以下简称“SMMT”)在节前发布的2020年度英国汽车产销量数据让外界对该国的汽车业难免会产生极度悲观情绪。

数据显示,2020年英国本土生产的车辆仅有920928辆,相比2019年下降29.3%,为1984年以来最低数据。

其中出口车辆有749038辆,相比2019年下降了29.1%,其中欧洲市场占比达到了53.5%;本土供应车辆仅有171890辆,相比2019年少了30.4%。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

SMMT首席执行官迈克·豪斯在评论英国汽车生产的整体年度下降时说:“这些数字反映了传染病大流行对英国汽车生产的毁灭性影响,因新冠导致的停工抑制了需求,关闭了工厂,并威胁着生命和生计。”

这样的表现不禁让人唏嘘,曾几何时,英国汽车工业也十分辉煌,一度成为欧洲最强大的汽车帝国

那么为何“英系车”混到了今天这班田地?

曾经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时代

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英国在工业时代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汽车工业上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和文化底蕴。

英国的汽车品牌更是大大小小、十分众多,据不完全统计,英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汽车品牌至少有300个以上。

1857年,苏格兰工程师亚历山大·威尔逊在沃克斯豪尔地区建立了一个以生产蒸汽机和船厂的相关零件为主的工厂,也就是沃克斯豪尔的前身,这比卡尔·本茨设计的第一辆车还早了数年。

后续诞生的罗孚汽车、劳斯莱斯宾利捷豹等等,都在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纷纷涌现,许多品牌成为了至今依然经典的豪华车。

例如代表着世界最高造车水准的劳斯莱斯,现如今仍有超过50%的劳斯莱斯在道路上驰骋,可见其质量和工艺。

例如曾经是劳斯莱斯账下当过小弟,但说起宾利,依然是世界上最奢华的汽车之一,人们也会记起当年宾利在赛车场上的英姿飒爽。

例如世界上最优雅的跑车之一的阿斯顿马丁,007的专属座驾早已深入人心。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英国车随便拿过来一个皆有故事可说,随便看一台都像是在欣赏艺术品。

英国汽车真正的发展,是二战之后,因为英国本土工业在二战中受到的破坏较小,快速恢复了元气,逐渐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于是在上世纪50年代,英国紧随美国,并驾齐驱,成为世界上汽车产量最高的两个国家,在1955年成为欧洲首个汽车产量破百万的国家。

美国的伟大车手谢尔比制造眼镜蛇时,美国根本没有可以满足他的底盘,最终也找上了英国AC来提供车身底盘。

就这样,英国汽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代。

英系车根本不是汽车,是艺术品?

我们印象中,美系车的特点是大排量和大尺寸,德系则是精致和先进,日系皮实耐用,法系则注重安全和操控。

那么英系车呢?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高贵。

英国人似乎对汽车设计有着与生俱来的特殊天赋,就像意大利人天生会造超跑一样。

美学的造诣和其他国家都不相同,美是有一定共性的,但是那种矜持的绅士般的优雅,却只愿意在英国车上绽放。

无论是豪华车,还是超级跑车,甚至平民的小车,都散发着独有的气质。

这种独特的文化,其实来源于英国的绅士文化。

绅士是一个社会阶层,仅次于贵族,源于17世纪中叶,是西欧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种文化其实是继承了此前骑士这个阶级的特点,后来在英国盛行,发展到极致。

简单说,这是一种以贵族精神为基础,掺杂了各个阶层观念融合而成的主流社会文化,在这潜移默化中,逐渐融入了英国人的民族特质和社会风气。

他们追求考究的着装、文雅的举止,尊重人格,坚韧、礼貌、勇敢、谦虚、含蓄、深沉,风度不凡。

这样的绅士文化基础,也潜移默化到了他们的汽车工业上。

例如我们习以为常的车身钣金接缝,其他品牌现如今还在尽量去缩小这样的接缝,而数年前的宾利慕尚,设计师希望这台车上看不到任何接缝。

他们尽可能将接缝通过巧妙的设计隐藏,一些焊接的位置,用砂纸将焊缝打磨至平滑,一个白车身的表面处理,宾利的工程师们能折腾上两周,乐此不疲。

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评论区和我们花上一年时间使劲聊。

英系车命中注定没落?

英国车的特质,既决定了它保留着别人难以企及的气质,也造就了它衰败的必然命运。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聊点艺术以外的事情。

当年福特之所以一鸣惊人,就是因为福特发明了流水线作业,这样先进的工艺使得当时福特生产的T型车的生产成本降低、产量却远高其他车厂。

产量又高,价格又便宜,你说跟谁说理去?

但英国人显然不为所动,他们依然抱着鄙夷的态度:流水线下来的汽车有灵魂吗?

没有经过双手触摸的汽车怎么和人们产生共鸣呢?冷冰冰的机器不是我们想要的!

但就这种便宜的汽车,对当时还是富人玩具的汽车产业来说是一次伟大的变革,福特笑眯眯的让普通大众也能开的上汽车,享受工业革命的硕果。

买单的人自然络绎不绝,福特数钱数到手软,不知道此时的英国人眼不眼红,反正他们还是无动于衷。

其实话说回来,在某种程度上,流水线生产也的确缺失了一些东西,不然福特当年也不会动收购法拉利的念头,也就不会有后来的GT40在勒芒的传奇故事了。

插句题外话,在汽车这点上,意大利人还真的更像英国人而不是轴心国的两个盟友。

就这样,英国人眼睁睁的看着许多竞争对手不断的占领市场,却仍然如痴如醉的沉醉于宛如艺术品的汽车手工打造大法。

于是,在劳斯莱斯宾利登顶世界豪华车之巅的同时,台下的掌声和欢呼更像是一种讽刺

因为,这两个流淌着英国贵族血统的超奢华汽车品牌,一个被宝马收购、一个被大众招致麾下,据小道消息称,大众当初收购宾利完全是觊觎宾利的内饰木纹工艺。

除此之外,路虎捷豹在印度吃上了咖喱;名爵、路特斯兜兜转转落户神州大地;MINI和劳斯在德国共同服侍一个主人……

另外,汽车产业的投资巨大,研发生产都是大规模密集型劳动产业。

后知后觉的英国汽车品牌着急了,开始寻求依靠供应商体系来制造汽车,以期降低成本和开发费用。

但之后路虎捷豹汽车等等曝出的不稳定的质量和品控的经历,也已经证明这点存在着巨大的弊端,曲线救国行不通。

如果这些先辈能够穿越时空来到现在,真想领着他们看看世界级大佬丰田汽车到底是怎么造车致富的。

压死骆驼的最后几根稻草?

其实,英国车混到今天这步田地,也不完全是自身原因所致,不客气的说,英国政府难辞其咎。

英国政府的各项政策,对于英国汽车的发展是刀刀致命,对英国的汽车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二战结束之后,英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土汽车品牌,实行了高昂的关税保护。

这种温室孕育的效应使得英国车企空前自大,加上本身就孤傲的汽车逻辑,冥冥之中就给今后的失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紧接着,50年代初期,英国开始实行分期付款赊销政策。

但英国作为进口国,为了改善国际外汇收支平衡,政府采取了支持出口的相关政策。

这一政策不仅降低了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并且还限制了国内需求,不仅如此,从1952年到1973年,这项分期付款政策就前前后后修改了18次。

这样的政策设定,使得英国本土的汽车需求时高时低,众多车厂在变动中根本摸不清国内需求,更不敢大规模投资和增产,时间一长,利润率直线下滑。

如此一来,英国汽车工业就像是戴上了枷锁,产能和研发停滞不前。

而到了80年代,英国政府又开始实行削减税收拉动消费的政策,想要振兴本土汽车工业,结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作用,还让外来的日系和美系车商捞足了油水。

除此之外,错误的整合也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当时,英国汽车业有两大集团,一个是英国汽车控股公司,一个是利兰汽车公司。

1968年,这两家公司的合并成了利兰汽车集团,这个集团背靠英国政府,被视为史上最强大的汽车集团。

可以说,利兰汽车集团拥有了除了劳斯莱斯宾利之外的所有英国汽车品牌。

不仅是乘用车,这个集团囊括了卡车、巴士、商用车、特种车辆等等一系列产品线。

手握如此丰厚的资源,利兰汽车集团的确在开始的几年时间里呼风唤雨。

但很快,这个公司开始走向了覆灭的道路。

可能还是源于英国人天生的孤傲,这些汽车品牌表现上看起来斯斯文文,但实则暗流涌动,谁也不服谁。

很快,7年之痒还没到,利兰公司就濒临破产。

1975年,英国政府将其收购并国有化,不断输血,并给于政策支持,企图让这个庞然大物能够重新走上正轨。

但是由于英国汽车产业在此前的飞速发展时期停滞不前,让英国品牌面对德系、日系这些后起之秀,几乎毫无招架的能力。

最终,英国政府失去了耐心,索性将其私有化,将旗下的子品牌纷纷出售。

从此,众多品牌开始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活。

最后一点,就是英国去实体化浪潮。

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接踵而至,越是发达,污染也越严重,作为老牌工业国家的英国,也无法避免这个问题(伦敦因此得名“雾都”)。

再者,实业在当时被英国视为需要摈弃的过时产业,快速发展金融业才是重中之重。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两者殊途同归,这几乎将汽车产业赶尽杀绝,所以后来众多汽车品牌被迫出售也是情理之中了。

精华尚在,但新危机接踵而至?

其实即便你对英国汽车历史不太了解,仅凭现如今一些小细节,我们仍然能看出曾经英国汽车工业有多强。

作为此前在主机厂工作过的车辙君,也清楚的知道我们的底盘调教工程依然交给了来自英国的供应商团队。

目前,英国仍是世界赛车运动的中心,例如 F1车队,10家车队总部设在英国的有7家之多,迈凯伦仍然生产着世界上最好的超跑之一,全球75%赛车研发总部位于英国。

但是没落就是没落,好汉不提当年勇。

现如今的英国汽车,正面临新一轮危机。

迈凯伦苦于资金链问题抵押了总部,脱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给孱弱的英国汽车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以及新冠疫情笼罩下的惨淡销量。

值得一提的是,纯电动、插电混动与传统混合动力汽车的总产量占比从2019年的14.8%上升到2020年的18.8%,特别是电动汽车的份额从2019年的3.4%上升到了4.5%。

尽管数据在增长,但是眼下英国人民对新能源车的态度,似乎并不如英国政府想象的那样,严苛的排放政策、激进粗暴的禁燃令,让英国政府看起来有些失控。

这一切,正如当初“毁灭”辉煌的英国汽车一样,令人惋惜。

总第1690期

作者:罗亮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