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传统汽车厂商之殇,从大众ID.4看电气化转型,该何去何从?

2021年06月08日 17:56:03
分享到:
来源:车经社

2020年底,大众ID系列在中国发布,发布会的主题是“改变玩法”,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传统汽车巨头大众的电动化来的轰轰烈烈,必将在中国市场掀起波澜,直到今年4月,大众在中国市场上的两款电动车ID.4 X与ID.4 CROZZ却是折戟沉沙,彻底宣告在新能源时代,传统厂商落入下风的事实。

对于大众ID.4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但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大众ID.4在中国市场的失败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大众不是第一个失败者,也不是最后一个,只不过大众ID.4的失败可能扯下了欧洲汽车品牌电动车在中国最后的遮羞布。

大众ID.4输在哪?

反观大众的欧洲市场,其实可以算得亮眼,四月份ID.3和ID.4霸占了欧洲市场的前两名,累计销量超过了一万辆,本土作战的优势让大众没有丢失最后的净土。

大众是如何看待ID.4乃至整个ID系列呢?

大众的ID系列是基于全新电动平台MEB上打造,号称MEB平台内部空间可以做到“One Segment Up”的增大,并且在后续布局上将提供强有力的充电配套服务,实现充电桩饱和覆盖;智能化上采用L2+级驾驶辅助,焕新智慧车联4.0系统;电气化上支持100KW直流充电,550km安全续航等等。

从表述上我们就能发现一些端倪,大众对于ID系列有着远大的愿景,但在智能化和电气化方向的表现平平无奇。

对于用户来说,官方花大力气进行宣传的MEB平台并没有打动其内心,反而是官方只字不提的鼓刹方案引起了消费者的热议。ID.4想在中国树立智能化的人设,但用户看到的却是没有大屏的悬浮屏,设计普通毫无科技感的内舱,配备OTA远程升级却没有配备FOTA远程升级功能等等。

特斯拉或者其他国产电动品牌相比,大众ID.4显得毫无诚意,它所展现出来的,更偏向于传统油车用户而非新能源车用户。

更致命的是,大众ID.4不再把竞品锁定在丰田本田,而是瞄准特斯拉、蔚小理,但在消费者看来,ID.4 Crozz和ID.4 X构成了强对标,两款过度相近的车型造成了消费者的认知困扰,甚至于ID.4的主要用户还是大众其他车系的转化用户。大众ID.4从定价和续航上都反而对齐了自家的同级别油车,大众电动车陷入了与大众油车的严重内卷之中。

“蔚小理”们有何不同?

汽车市场,销量为王,大众作为传统车企巨头,在电动化上不如造车新势力已是不折不扣的事实,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榜上,超20万的车型除了特斯拉,还有汉EV、理想ONE、蔚来ES6、小鹏P7等车型。

这已经充分说明,国内新能源用户的追求不再只是入门车型,年轻消费者对于智能科技的追求让更多独立高端品牌逐渐发展壮大。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和电动车领域的无冕之王特斯拉,无疑是横亘在像大众这样面临电气化转型的传统车企的一条沟壑。

新势力的优势恰恰正是传统车企引以为傲的品牌力所不能撬动的,对于电动车市场来说,传统车企和新势力造车又回归了同一起跑线。诸如理想汽车CEO李想表示,传统汽车特别喜欢强调的,CarPlay、AR-HUD、曲面屏、手势控制一类的配置是新势力完全不在意的一些东西。新势力和传统厂商所走的路线是截然不同的,科技感、智能化以及独特的品牌标签是新势力鲜明的卖点,从“蔚、小、理”开始个性鲜明的标签化被再一次放大,用户思维大于技术思维,让用户体验到更多的智能化和人性化,满足用户的新鲜感体验是新势力的核心思路。

大众这样的传统车企虽然把电气化转型做的轰轰烈烈,却没有彻底转换思维,仍旧用着做油车的思路去做电车,用着油车的销售思路去卖电车,不够智能和人性化,中国的消费者自然不会买单。

传统厂商何去何从?

不仅仅是大众,上海车展上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巨头们纷纷带来电气化转型的产品,一汽大众的e-tron、福特的Mustang Mach-E、奔驰的EQ家族、宝马的iX系列等等。

但这些百年历史的传统车企想转身,实在是太难了。大众也好,福特也好,BBA也好,油车时代辉煌的偶像包袱,就像甩不开的牛皮糖一样黏在身上,它们的电气化转型,不可避免的受到以往标签的影响,无法形成完全独立的品牌形象。对比而言,同样作为国内传统车企的吉利,就可以推出“极氪”,不仅不被以往形象所桎梏,反而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不客气的说,在中国市场,这些传统车企如果还是不能低下高傲的头颅,考虑中国新能源用户群体真正的需求点,用户又何须将目光再看向它们?

再回看大众ID系列,并没有脱离原有的燃油车逻辑,产品线混乱、大众也没能很好地直接面对目标消费者进行沟通,消费者对厂商发出的信息也并不理解,大众的失败更值得福特和BBA去反思。

传统车企要想在智能电动车的赛道上追上新势力们,要补的远不止产品设计,如何运营好自己的忠实用户群,是每一个智能电动车厂商的必修课。

写在最后:

对于车企而言,残酷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积极去“拥抱未来”才能追上时代的步伐,过往的辉煌更不能作为自负的资本,决定市场的终归是用户的需求,一味地用旧思维去应对新形势,不去解决用户的痛点和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那么距离被淘汰也不远了。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