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在审美边缘疯狂试探 看似浮夸的Chopper风格到底从何而来?

2021年06月10日 08:23:02
分享到:
来源:爱卡汽车

复古摩托车改装有着许多文化分支,它们风格迥异,在不同的地域特色中为我们讲述着一段段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例如起源于英国的Cafe Racer,是在以咖啡馆为起点的平民竞速赛中孕育而生的。而如果提及Chopper,我们又需要将目光转移到1950年代末期的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退役大兵的身上去找寻相关文化起源的线索。今天我们就将聊一聊有关Chopper的前世今生。

或许你很难想象,Chopper和Bobber的诞生或多或少是受到了英国摩托车文化的影响。在上世纪50年代,英国摩托车行业迅速崛起,以Vincent、Ariel、Triumph、BSA为代表的主流品牌,均推出了速度更快、更为现代的全型车型。而这对于美国那些“不可一世”的哈雷和印第安车主而言,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在当年的哈雷和印第安圈子中,二战退伍老兵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摩托车对他们来说既是工具,也是情怀及自由的载体。为了帮助“美国制造”找回面子,他们开始尝试自行改装,以获得能和英国车媲美的性能表现。不过,美式传统的V2发动机并不具备太多的升级潜力,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在轻量化方面做做文章。

标准操作是去除非必要的一切部件,例如泥瓦、后座、转速表,甚至一些极端玩家还会将前刹彻底舍弃。这种化繁为简、为速度而生的改装风格,便逐渐演变成了我们所熟知的Bobber。而更为极端的Chopper,正是在这一改装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尽管Bobber和Chopper有着很多共同点,但Chopper的视觉特征明显更加鲜明,当然这也是由不同时代的社会特性所决定的——随着60年代美国经济回暖,部分飙车族在灰色地带发现了新的生财之道,他们组成帮派,开始从事一些非法勾当,渐渐的也就带有了一些反社会情绪。因此,他们不再满足于简陋的竞速摩托车,而是渴望用一种更浮夸的骑行方式招摇过市。

为了达到宣泄个性的目的,一些更极端的改装手法逐渐应运而生。包括更讲究的油箱烤漆、闪亮的镀铬装饰、长度惊人的前叉、更纤细的前轮以及更高的手把等,随着对风格和品味的偏好发生变化,Chopper也呈现出了愈发强烈的定制改装需求。

Chopper在60年代~70年代间达到顶峰,当然这要归功于电影《逍遥骑士》的卖力宣传。该片讲述了两个年轻人完成毒品交易后,驾驶着Chopper风格的哈雷摩托车横穿美国大陆的故事。伴随着电影的热映,这种源自美国的小众文化,在一夜间便成为了备受全球骑士追捧的改装潮流。到了60年代后期,文化的涟漪波及到了欧洲大陆,瑞典则成为了第一个“沦陷”的国家。

形成气候的Chopper在复古摩托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发展至今,它已不再是美国专属的亚文化代表,而是凭借凭独树一帜的美学准则,先后影响了欧洲、日本,并最终在全球骑士心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编辑点评:今天的Chopper已经拥有越来越多的忠实追随者,如果在Instagram等社交App上进行搜索,你会发现玩家与改装作品的数量远超乎想象。甚至就国内而言,一些自主品牌也正在推出原厂的Chopper风格车型,这是否意味着它将成为继Cafe Racer和Scrambler后的下一个“爆款”呢?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