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汽车人◆动力电池系列②】二线厂商生存宝典

2021年07月22日 15:26:03
分享到:
来源:汽车人传媒

经过数年的发展,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一体化的局面。这个过程中,谁对上游和下游控制能力更强,谁就有可能更进一步。

文/《汽车人》齐策

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结束,市场行情让众多动力电池供应商很纠结。一方面,大多数生产厂产能拉满,被客户催货催得头痛;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前者是近一年的局面,后者则是三年来的趋势。

如果将目光放远一点,从2017年到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不断朝头部企业聚拢,宁德时代的份额由29%上涨至50%,尾部企业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行业CR3(前三强市占率)、CR5、CR10都在提升。

大势当前,对于二线企业来说,前景就变得微妙起来。

幸存者游戏

那么谁是一线,谁是二线?国内市场上,目前还没有上半年分厂商数据。从今年前5个月数据来看,宁德时代(20.32GWh)仍然一骑绝尘,占比始终在40%-50%之间,比亚迪(5.91GWh)、LG新能源(3.92GWh)也算一线。

而第四名风水轮转,有力竞争者为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蜂巢能源。力神、塔菲尔、瑞浦能源、鹏辉虽然也是CR10常客,但一则地位不稳,二则业务上存在明显短板。

松下在国内业务表现很特殊,只取决于特斯拉上海的态度,后者明确加强与宁德时代在LFP(磷酸铁锂)上的合作,松下如果不开发新客户,节节下跌无悬念,目前已经跌出前十。

这么一来,二线名单就比较明确了。二线厂商的来源又可分为三类:一、从消费锂电跨界而来的亿纬等(欣旺达目前也掉出前十);二、有车企独立电池事业部,如蜂巢;三、起家就从事动力电池业务的,包括中航锂电、国轩高科等。

在宁德时代如此强势的情况下,二线如何生存?虽然眼下一两年依据现有产能绝无性命之忧,但如果放眼中期(三至五年),行业集中度肯定要进一步提升,二线危机四伏。

假设技术路径没有明显变化,那么成本搏杀将成为主旋律,这显然对产能规模小的供应商不利。何况,一线厂商普遍在上游零部件(隔膜、负极、电解液等)和原材料供应上拥有无可置疑的优势。

如果赛道改换(两三年内不大可能发生),一线仍然握有投资的先发优势。大家都押宝固态电池(半固态作为过渡),但一线同时向钠电池、石墨烯也进行了预投。

唯独不利的是,一线现有的庞大产能,在技术路径发生剧烈变化(假定生产线改造受限)的时候,将由资产转为负债(折旧无法继续摊销)。

秦失其鹿,天下大乱。但是二线供应商与其指望趁乱问鼎,不如思考一下,在一线掌控力不堕的情况下,如何确保自身不被技术、产能、成本、客户订单全面占优的一线吞噬。目前,CR3市占率达到2/3,只剩下1/3的市场供数十家企业抢食,局面不乐观。

其实,二线们没有坐以待毙,它们正在积极探索生存路线,并形成了看上去行之有效的策略。

押LFP者得救赎

容易可见的生存策略,莫过于绑定大客户。通过两条路径:订单和投资。

从2019年到现在,动力电池业内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LFP从远不敌三元锂电池发展到分庭抗礼。2019年三元锂电池装机量占比92.9%,而LFP装机量占比只有个位数。

今年上半年,三元锂电池装机量约为28.89GWh,LFP装机量17.38GWh,后者占比一年间从27.8%提升37.5%。其中6月份LFP装机量达到7.78GWh,占比首次过半。虽然反超态势不稳固,但LFP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主流方案。

凡是抓住LFP的二线厂商,日子过得都不错。

大众收购国轩高科26.47%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国轩目前已经把2025年产能规划做到100GWh(主要取决于大众中国的新能源战略进展)。与此同时,国轩还拿到五菱宏光、长安吉利(旗下枫叶品牌主供)的订单。

在二线当中,中航锂电成长最快。广汽埃安90%的订单都给了中航;长安汽车、广汽丰田、广汽本田、金康、吉利东风小康、五菱宏光,都是中航客户。和国轩相比,中航的规划更为雄心勃勃,计划“十四五”末期达到200GWh产能。

亿纬锂能则主打合资客户和新势力,拿到戴姆勒、现代起亚宝马捷豹路虎、小鹏的订单。而且,亿纬锂能的海外业务是二线中相对突出的。亿纬锂能海外订单集中在软包,与SK合作建立软包三元锂电池产线;在国内则以方壳为主,例外的是小鹏(G3和P7)和长城部分订单(欧拉)是软包方案。

孚能科技深度绑定吉利、戴姆勒和广汽。孚能与戴姆勒集团、北京奔驰签署协议确立长期合作关系,与戴姆勒签订长单为期7年涉及电池供货量140GWh,并引入戴姆勒集团持有其3%股权。

孚能还打算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远期规划产能高达120GWh。孚能客户还包括东风江铃、国机智俊、TOGG、春风动力等。

我们可以看到,合资车企培育电池供应商工作已经完成,它们与中国品牌一道,倾向于把订单分给三四家供应商来做。当然,如果订单给宁德时代,即便是100%,也不担心。

而电池厂商的安全线则是5家以上的长期客户。如果将客户做到两位数,特别是其中有下单量超大的客户,就可能进入一线。

从去年晚些时候到今年,A00(主要采用圆柱形LFP方案)需求爆发,几乎所有拥有像样纯电产品线的主机厂,都倾向于采取高端用三元、中低端用LFP的方案。这样做本身也促成了二线电池厂商业务崛起,对二线生存是有利的。

路线竞争:一线敢为,二线谨慎

当前电池技术扩散的情况下,很难构成“人无我有”的杀手锏,什么路线都有厂家投入。筹码不如一线多的时候,二线厂商押宝何处,就很有考验战略眼光了。

长城拆分出来的蜂巢能源,在2019年发布了“四元电池”和无钴电池。特斯拉和宁德时代也透露有相应技术储备,正在部署供应链。

目前,业内对蜂巢无钴技术的稳定性存在争议,但蜂巢另辟蹊径的做法是想“超车”,应无疑问。如果抓住了无钴商业化契机,蜂巢有跻身一线地位的野心。看上去和中航一样,蜂巢规划了2025年200GWh的产能,当然前提是IPO成功。实际上蜂巢计划要激进得多,2022年产能就有100GWh之多。

与从比亚迪刚拆分出来的弗迪电池很相似,两者有主机厂充当母公司兼大客户,又都有独立IPO的企图。不过科创板对IPO的要求是,大客户订单不能超过30%。所以它们积极拓展客户,就有了生存和上市双重需求。

目前的形势,反而是二线整体扩产迅猛度超过一线。是否会造成动力电池市场翻天?

二线产能迅速扩张,只是为了弥补规模成本差距。在三元赛道上,一线并不保守。当前高镍路线一路狂飙,有从NC811、NCA(镍钴铝)到NCMA(镍钴锰铝,就是所谓的“四元电池”)直到NM(无钴)的趋势。

目前,除了蜂巢,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也布局了NCMA电池;而技术相对更成熟的NCA电池,塔菲尔、万向一二三、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比亚迪、桑顿新能源、远东电池、鹏辉能源、卡耐新能源等都有布局。

但这些“布局”并非现实订单,有相当一部分是规划而已,并未实现量产稳产。而宁德时代在NC811上高歌猛进,为奔驰宝马奥迪本田、极氪、极狐、欧拉、蔚来、小鹏、哪吒、零跑、智己、一汽红旗上汽大众等主机厂的主力车型配套了高镍电池。预计今年全年宁德时代高镍出货量占比将继续增加。

目前能和宁德时代在高镍上掰手腕的,仍是LG。LG为特斯拉上海提供NC811的初定供货量就达到10G-13GWh。当然,韩系三强和松下都在高镍上有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

孚能高管则表示,高镍在大电量情况下的安全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孚能打算直接跳跃到半固态上,这意味着在高镍路线上可能采取守势。

二线对高镍、无钴等路线,都抱着积极试验、小步推进的做法。LG当时在软包上遭遇的重大挫折(现代全球召回),让二线不敢赌。

经过数年的发展,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一体化的局面。从金属矿藏开采,直到电池出厂,技术上完全打通,每Wh成本达到全球准一流水平,依靠规模独步天下。

这个过程中,谁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主机厂客户)控制能力更强,谁就有可能更进一步。除了“一超”(宁德时代)难以撼动,LFP和三元新路径的趋势变化,让二线厂商们(大体上是5-15名)有进入一线强者(前4名)行列的可能,如此才能确保中长期生存无忧。

这场幸存者游戏,可能直到2030年前后,才见分晓。但结果的种子,这两年就已种下。(文/《汽车人》齐策)【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