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谁在守护中国非遗文化?

2021年08月05日 10:56: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头条

从普洱出发,跨越1400公里,先后到达元阳、建水、昆明、喜洲、鹤庆、丽江等多地,探寻近20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7月22日到7月30日,2021“BMW中国文化之旅”云南站的所有行程。

探访的项目,有当地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饵块、普洱茶、三道茶、食坊西门豆腐,有民俗流传下来的瓦猫陶艺、甲马制作、大本曲、纳西族舞曲,有以工艺见长的黑白云子、白族扎染、建水紫陶、乌铜走银、鹤庆银器,有天然形成的世界文化遗产元阳梯田……

作为一次文化探访,这不是单纯追求感官刺激的旅行,更不是枯燥无味的学术采风。生动朴实的讲述,“非遗+旅游”的融合,一项项云南特有的传统技艺,一个个带有地方色彩的传奇故事,就这么展示在世人面前。

与BMW一道共赴彩云之南

这里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横断山脉地区。这里南北跨越8个维度,海拔从西北最高的6740米一直下降到东南入海口的76米,高耸的山谷穿过长江、珠江、元江、澜沧江、怒江、大盈江6大水系,多样的地貌和气候造就了此地多元化的生态环境。这里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云南。

丰富的自然生态孕育了多元化的人文环境。云南省境内生活着25个少数名族,其中有15个为云南省独有,16个为跨境民族,除汉语外,有22个民族文字。

目前,我国现有37项文化遗产、14项自然遗产、4项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仅云南一省就占据5项:丽江古城是我国第一个城市类世界遗产;三江并流是我国第一个系列世界遗产;澄江化石地是我国第一个化石类遗产;哈尼梯田是我国第一个冠以民族名称的农耕文化类遗产。

由多民族文化构成的璀璨文明里,非遗文化犹如明星,照亮了这片大地的历史与未来。云南拥有着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现有国家、省、州(市)、县(市、区)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631项。其中,傣族剪纸和藏族史诗《格萨尔》两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此次“BMW中国文化之旅”,以昆明为中心点,分东西两线。在东线体验当地隐性的可持续生态文化,在西线感受云南人显性的精湛手工艺。

西线探访中,BMW带来了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专家天团”,邀请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记马赛(建国70周年天安门广场红飘带主设计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超、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智能产品设计研究所所长张雷……作为二度参与“BMW中国文化之旅”的老朋友,马赛不禁感慨BMW对非遗文化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无论是官渡古镇纯手工饵块、乌铜走银和云子馆的参观,还是喜洲古镇瓦猫陶艺、甲马工艺、白族扎染的体验,抑或是鹤庆银器的锻制技艺的了解,都让参与者对云南非遗文化有了全新的认知。

这种认知没有停留在表面,还通过主题文化沙龙的探讨,引发大家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个性与融合的思考。

“不能只是风貌保护,更要精神保护”

扎染布由手工针缝线扎,反复冷染浸制而成,显色青里带翠,凝重素雅,精工制作,图案清新,色彩绚丽,远销海内外。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伍琼华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她在这片“徒步者脚下最难行走的大地”上,从不放过每一个带有文化元素的民族字符。在她看来,“一个文化进入一个地方,最先落脚生根的就是建筑和宗教。”

以大理地区的喜洲古镇为例,那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当地处处可见“三房一照壁”民居,散布在苍山洱海之间,青瓦白墙与建筑彩绘相映成趣,而照壁上题着的四个字,就暗藏了文化传承的玄机,比如“清白传家”代表这家为杨姓,“三槐及第”则为王姓。

“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的白族大院、薪火相传的大本曲、“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极具特色的白族扎染……勾画出喜洲古镇一副文化画廊。

喜洲古镇不远的周城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此处的白族扎染技艺是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当地的璞真扎染坊距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有着“国内第一个白族扎染博物馆”。

博物馆管理员张绅,人如其名,是一位有着“乡绅”气质的老人。对于喜洲古镇的历史,他张口就来,“我们喜洲人重视经商和教育,在外挣钱回来办教育。”语气中透露着对当地民风的自豪。

“札染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品。”张绅说道,周城是东南亚最大的扎染基地。如今公司旗下有4000多人,每个月要提供16000多件扎染品,而板蓝根染料这种无污染的染料也让其非常骄傲。

在“效率为先”的时代洪流下,一针一线的扎染是不是效率太低?有人曾建议他们参考流水线式的生产,他们并没有接受。张绅认为,非遗文化要保持创新,也要保持住记忆,必须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不能只是风貌保护,更要精神保护。

非遗文化可以谈商业化

鹤庆银器造型丰富,种类繁多,工艺精湛,质量上乘,产品远近闻名,远销各省市以及美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尼泊尔、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深受世人称赞。

“云天起云鹤,大翼飞腾九万里;石寨开石门,小锤敲过一千年”,不同于饵块、瓦猫、甲马工艺,在位于鹤庆县草海畔的新华村,出现了更多当地年轻人的面孔。

为什么这项技艺会吸引年轻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寸发标的“小楼匠变经理”的经历,给出了背后的答案。

“我们新华村99.8%男人是手艺人。”这个自称“失败过、膨胀过、受教过”的老匠人,年轻时就像村中的所有男人一样,为生计奔走外省。少时随父学艺,走遍云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地区,并到过贵州、广西、西藏、宁夏、甘肃、陕西等地。在西藏期间,一位高人告诉他“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要面向全世界”,这样的启示释放了他的格局,让他开始放眼看世界。

“让手艺人回家”,三十多岁的寸发标1993年毅然回家开办工厂,创造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鹤阳八景”壶具和备受欢迎的九龙壶系列,尤其是九龙壶一炮打响,气质华美,富丽高贵,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频频点赞。

作为如今新华村银器锻造的主干力量,创新一代领军人物、李小白文化传承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福明也是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08年,基于对当下人们对银制品个性化和品质化的洞察,李福明与哥哥李福才共同创立了“李小白银壶工作室”。他恢复金银错不同金属的材料镶嵌技艺,凭借在传统手工艺中融入现代创新元素,“李小白银壶”在业内声名鹊起,动辄五位数的售价,被称为银器界的爱马仕。

从寸发标到李福明,新华村手艺人经历了从“走出去”到“走回来”,如今在李小白的手艺人团队里,有50%的人介于35岁到45岁之间,他们从西藏回来,如今是公司的主力,而另外50%的青涩力量,是16岁到35岁的年轻人。

归属感和商业化给鹤庆银器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沃土。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所说,鹤庆银器的承先启后离不开创新,也离不开商业化。“我们有个误区,文化事业不好意思谈商业,但商业是社会资源流动的方式,而且是相对公平的方式。商业为文化提供技术,技术为商业提供内容。”

15年,BMW做了什么?

探寻非遗文化,究竟在探寻什么?

首先,要探寻文化背后的人。作为本次“BMW中国文化之旅”的“最重要社会成果之一”,来自乌铜走银、银器技艺、彝族刺绣、白族扎染、建水紫陶领域的5位非遗传承人成为“文化幸运儿”,他们将通过BMW这座桥梁,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专家导师的带领和“一对一”辅导下,完成非遗项目的创新转化,进而去设计和开发更具有市场潜力的非遗文创产品。等到明年学业完成,BMW还将联合清华美院为他们筹备创意成果展。“中国文化之旅只是BMW在保护非遗文化过程中的一部分,我们更多的工作,是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BMW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其次,是文化的持续性与创新性。非遗文化重在传承,更要走进现代生活。正如BMW将“可持续发展”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说道:“宝马集团在中国已经把可持续发展定位为中国战略的核心,并把气候变化行动,负责任、循环和有韧性的价值链,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作为三个战略组成部分。”

“非遗文化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最重要的是,他是我们每个人的。人人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这是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公共关系企业社会责任部高级经理杨新斌在这次文化之旅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

15年来,BMW做了什么?这不是一项简单的社会公益,而是一项“耗时耗力耗财耗脑”的文化守护工程。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开始至今,“BMW中国文化之旅”已经走遍24个省及直辖市,6大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探访过392项非遗项目,并对其中90项亟待保护的非遗项目和研究课题进行了总计超过2,300万元的捐助,举办了13场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资助赋能培训超过500位非遗传承人,累计影响人数超过900万人次。

投钱的确是第一要义,但如何让钱发挥到最大作用,关键还要“用心”。比如,这次活动中看起来简单的一个探点工作,前后就要准备数月。地域跨越非常大,每次‘探点’至少半个月,后期要筛选,留下来的项目既要具有地方和技艺的独特性,还要车队行进的便利性。

又比如在担当传承人与清华美院老师的桥梁过程中,BMW也会从始至终对细节进行最精确的把控。以前把非遗传承人送到清华美院大班课学习,在老师带领下,他们的确会有一些新创意,但学习一段时间回到当地后,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基于这一观察,从两年前开始,BMW决定实施导师一对一的指导,确保传承人不受地域限制,与导师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沟通方式。

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细节的“修正”,15年来,“BMW中国文化之旅”已经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副“招牌”。

以文化促旅游,此次“BMW中国文化之旅”还携手知名旅游网站马蜂窝,将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与更符合当下年轻人阅读习惯的形式相结合,推出了升级创新的《BMW 中国文化之旅云南非遗旅游攻略》,以前瞻思维助力云南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