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燃油车还有没有“未来”?

2021年08月23日 21:11:08
分享到:
来源:车文驿

几年前,对燃油车有无未来的争论还能激起舆论涟漪,而今这一话题变得死气沉沉——电动化是未来趋势,似乎已成为主流且正确的共识。“大家”都认为正确的事情,当然不需要再争论。因此,我们往往会看到一种诡异的现象,即便你为燃油车理性地表达,往往还是会被舆论打上“老帮菜”的标签。

此前一段时间,燃油车是否真正环保曾遭到质疑;尤其是在中国火电占比超过70%的情况下,电动车的环保仅仅是把“排放”前置了,并非真正环保。但在电动车产销两旺的浪潮下,这些理性的质疑瞬间被淹没。

数据显示,7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2.2万辆,同比增长169.4%;其中纯电动车零售销量17.7万辆,同比增长164.9%。新能源市场的高增长,与乘用车市场同比下滑6.2%形成巨大反差——新能源汽车,确切地说是纯电动汽车已然成为汽车市场中增长最强劲的“品类”。纯电动车增长势头喜人,但占汽车市场整体销量的比重仍然不高——以7月为例,纯电动车占比仅为11%。

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各占50%。换句话说,即便14年后的理想目标达成,以燃油发动机为主要动力来源的节能车型仍然占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半。至于2035年目标是否达成姑且不论,但至少从目前看,过度唱衰燃油车没有未来是不够客观与理性的。

当然,每个人对未来的预期是不一样的——说燃油车没有未来的人所说的未来可能无限的以后,更多是对趋势的判断;而对燃油车持乐观态度者更多是基于整个消费市场多样化需求长期存在以及消费理念变化相对缓慢,燃油车会以更加创新的形式长期存在。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多技术不再具备颠覆性,而是具有持续的优化性。就像混合动力车型,在20年前是新生事物,但在眼下以及未来的14年时间里,它将逐步从小众变得“大行其道”。

一定意义上说,目前电动车对汽车市场中扮演的角色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石英表的出现以及此后的“石英革命”异曲同工——大大高估了对整个市场产生的影响。

当1969年日本精工推出首款指针式石英表Astron 35SQ,这款造型精美且与机械表无异,而且价格亲民,它让高高在上价格昂贵的腕表成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计时物品。更为重要的是,石英表以其月误差±5秒的精准走时,让动辄±几十秒的瑞士机械表颜面尽失。

在全球的腕表界,一场轰轰烈烈的“石英革命”拉开帷幕。整个70年代,石英表风光无限,而瑞士机械表行走在崩溃边缘。

如果按照当今电动车和燃油车的理论回溯到50年前,得出的结论或许是,机械表没有未来,物美价廉、走时精准的石英表将一统天下。但几十年过去,如今的机械表依然象征着高端尊贵,而彼时风光无两的石英表到如今却沦为“廉价”的代名词。

让这一些发生惊天逆转的人物是出生于黎巴嫩贝鲁特后移民瑞士的古拉斯·海耶克,在1983年加盟瑞士最大制表集团SMH,肩负起重振瑞表辉煌的重任。而他施行的绝妙的关键性两个策略快速让瑞表从阴霾中走了出来:

一,古拉斯·海耶克认为与仅仅走时精准的石英表相比,机械表的意义在于人类借助于制表大师双手与纯机械来实现“时间的计算”,腕表是人类极致智慧的结晶,因此,机械表的意义不在于走时精准度,而在于它所代表的人类的情感与智慧意义。于是,他着手打造瑞表的独一无二的品牌调性。

二,古拉斯·海耶克瞄准低端市场推出石英表品牌SWATCH,以注重设计与款式闻名,而且价格亲民,并打出“SWATCH瑞士制造、60德国马克”的广告,一经推出大获成功,第一年销量达到100万枚,第二年250万枚。正式SWATCH的推出让人们意识到,石英表原来是“低价”的代表,而这无形中也让瑞士机械表高贵的形象得以更好地凸显。

经此一役,瑞士机械表不但在崩溃边缘被拉回,而且在此后愈发大放异彩。

在我看来,石英表与机械表在上个世纪70年的对决,像极了如今电动车与燃油车今天的局面。

瑞表的起死回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精妙的营销与制表大师们的不断的技术创新,比如,此前机械表日误差±15秒是优秀的,但如今瑞士天文台认证的瑞表日误差+6/-4秒。但机械表一直未曾消除的劣势是——昂贵。不过,恰恰是这种昂贵成就了长盛不衰的机械表——它不再是计时工具,而是身份象征。

当然,我并不是说,未来的燃油车一定能像瑞士机械表那样实现华丽转身,但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燃油车在仍然扮演重要角色。

电动车的拥趸与粉丝也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来看燃油车,也没必要以“未来趋势”与“责任感”的高度来评判燃油车。因为,每一个人的消费意愿都应该受到尊重。

尽管我对燃油车不那么悲观,甚至还有些乐观,但不可否认,汽车与腕表还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是产品属性的区别,腕表是私人性极高的物品,而汽车在中国市场,更多属于家庭“公共物品”,因此,它的购买更多是家庭决策,而非个人;这就让客观条件以及家庭成员多寡成为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而这就容易造成消费文化与理念的统一化。

二是能源角度,腕表不涉及能源问题。汽车是全球社会面临能源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它涉及到未来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发布燃油车禁售时间表的国家越来越多。在这种趋势下,全球很多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都是相当友好的。姑且不论不遗余力的中国,自拜登上台后,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在提速。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续航里程、充电以及安全问题是电动车的挥之不去Bug,但恰恰是问题的存在,所以,促使着电池密度与电池安全性不断地提升,而公共充电桩的数量也在快速提升。

再看困扰在燃油车面前的油耗问题;近两年,无论是合资的丰田本田,还是中国品牌的比亚迪长城,都在加大力度推出HEV油电混合动力车型,车型比例也越来越多。

目前,丰田本田以及长城汽车的HEV混合动力的中型车的百公里油耗基本能在5L左右,而基于搭载更大容量电池的比亚迪混合动力系统DM-i的油耗则更低。这种兼顾能耗、安全并且不改变用户习惯的基于燃油车的技术,更适合于大众消费者的。

在我看来,如果说燃油车没有未来,并不是被电动车剥夺或者抢走,而是当燃油车技术无法得到创新时,才是其退出历史舞台的开始。

事实上,在一个年销量2000万辆级的市场中,就连混合动力车型占比仅为2%左右的时候,说燃油车没有未来似乎不太够严谨。

如果说燃油车没有未来,我觉得,最好在前面加一个期限——比如说,50年后,燃油车只会出现在博物馆中。

写在后面: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有一个小小的“插曲”。那天在群里聊天,摩托车大咖的犀牛老师说,那天和一个车友骑摩托出去,被一个骑电动摩托的小伙轻松“秒”了,心生感慨,骑摩托所追求速度与平顺,电动摩托轻松给到你。

于是,犀牛老师发了一个视频去探讨“燃油摩托车有没有未来”,该视频上了热搜,转发近2万,评论超过3万条,评论中肯定者与否定者势均力敌。电动与燃油的未来之争,从汽车圈蔓延到摩托圈,且如此火热——这也是勾起我写下上面文字的原因。

最后是一个开放新问题,你觉得燃油车有没有未来,欢迎留言探讨。

注:图片源自网络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