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BMW也要重新定义汽车,该信它,还是新势力?

2021年09月07日 17:40:01
分享到:
来源:路咖汽车

在这几年的汽车圈里,"重新定义汽车"几乎等同于"言论自由"。几乎,所有的全新车型发布会,几乎所有的车企品牌日,都避不开"重新定义汽车"这6个字。

可能各位网友的痛感不是很强,但我想说的是,真的快听吐了。

汽车被重新定义了么?一定局面上是,比如多了语音操控功能、多了智能辅助驾驶等等,但,如果你仔细去看每一家所喊出的"重新定义汽车",就会发现,大多数是走个形式,行业做什么我就学什么,如果这也能算重新定义的话,那定义的门槛,也过低了。

BMW的"重新定义"概念,有不同?

这几天的汽车行业热点,不是什么成都车展的余波,而是从法兰克福搬到了慕尼黑的2021 IAA。疫情之中,德国最大的线下聚集展会,也因为西欧一直以来是全球汽车变革的"发动机",IAA上所展示的很多东西,会直接是未来汽车变化的方向定义。

不仅仅是因为西欧一直以来有几家百年车企,不仅仅是因为西欧在豪华车市场有着近乎垄断的定义权,也不仅仅是因为西欧发明了汽车。而是因为,全球的众多政策、法规、产品定义等,都要参考西欧,因为它一直以来是全球汽车行业的标杆。

这一次的IAA里,共有几家值得我们关注的企业(BMW、戴姆勒、大众汽车、奥迪WEY),它们分别发布了关于自己未来的愿景和计划。大众+奥迪答案一如既往的简单直接,要推广自己的智能化/电动化,比如改掉自己不好用的MIB3.0车机,比如进一步让自己的电动车好开/续航增加,再比如智能驾驶方面通过收购相关公司进行推进。

短时间内,可以预计,大众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毕竟这三个方面,它做的一般般,提升空间很大。

WEY,中国车企在IAA上的宣言,是对智能汽车的新解析,更好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有着中国这个智能"源动力",WEY在欧洲市场上是可以做出自己差异化的,同时它还有着出色的成本控制和价格制定,在欧洲来一台长得漂亮同时智能化先进的SUV,还比传统车型便宜不少。压力都在日产大众,这些老牌选手身上了。

然后,是戴姆勒,还有BMW。

戴姆勒所给出的相应答案比较全面,一个是全面电动化/智能化,另一个是可持续发展(循环化)。接下来奔驰的全系车型都会完成纯燃油到新能源的转变,包括其旗舰的奔驰G级,同时智能化/智能驾驶也会进一步增进。

上述的一切,都和这次IAA展会高度贴合,几百家的参展商不仅包括整车企业,还包括零部件供应上下游、解决方案、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等,这次IAA的主线就是,欧洲车企如何更好的全面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变,从下游到上游的全面变化。

所以,在这之中,BMW的参展主题就颇为值得拿出来聊聊了,因为绝大多数人想不到,它的主线会是"可持续",而不是老生常谈的"推进新能源/智能化"。

核心,是BMW 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车辆的未来设计/制造/材料/供应商/智能化/线束等等,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可持续概念,是BMW定义自己未来的方向,之中囊括了智能化/新能源化等,道为可持续,术为智能化/新能源化。对比行业来看,这一次把"重新定义汽车"用在BMW身上,要更妥当一些,毕竟之前是没有人这么造出过车的。

所以,该信BMW还是新势力?

看过IAA的一系列综合信息之后,你我该思考和得到什么?最核心的一点,是其落地能力,而非立Flag的能力。在近几年的汽车和其他消费类发布会上,你我最常见的一点是,企业发布"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但Flag立下之后,其结果未必如此。

案例有太多,涉及各种消费行业。比如苹果在2019年时的那句"Apple不会收集你的隐私数据,让广告商追踪你";也比如,特斯拉对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期许,准备在2020年改变市场,很多很多。

立Flag之后,是履约还是跳票,这会直接决定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从BMW/戴姆勒这些传统车企的百年时间来看,它的履约做的不错,从官方放出消息,之后企业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快速落地。尤其是BMW内部,"以齐普策所说的为准"这种小规则,意味着这一次IAA发布之后,BMW会朝着100%使用再利用材料和100%可回收这个目标跑下去,进一步的投入人、资源,以及对现有车辆设计/制造模式的转变。

在行业端,如果BMW能完成对此目标的履约,它会在资本、成本两个核心点上拿到优势。资本端,因为其可回收利用技术的行业独特性,同时结合全球碳中和的共同发展目标,它会在未来具备可持续的资本活力,拿到更多的投资并完成更多的相关技术创新;而在成本方面,回收与利用如果形成足够体量的大范围模式打通,BMW手里则有了对成本的重新定价权,尤其是面对其他企业"消耗为主,回收为辅"的路线时。铝材、钢材、塑材、纺织品、橡胶、玻璃等,未来均可实现回收利用,对于BMW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但一旦完成,汽车制造/研发的模式,就会实打实的被重新定义。举个例子说明,比如,原本50元成本的产品,在循环利用之后被进一步分摊,最终真实成本达到20元/辆,这就是本质上的颠覆。

行业之外,再从技术层面剖析一下这台概念车,还能得到一些其他的结论:

1. 生产模式的转换在发生,传统的整车制造企业,会通过外购+内产完成一系列的组装与调试。在这辆BMW i Vision Circular的背后,是BMW会对所有的上下游供应商提出自己的新采购需求,能够实现可循环目标的,完成采购,反之则排除名单之外。这之中会有BMW的相应技术共创或输入,也会直接改变上下游零部件体系的原有生态。

这一点,对于新势力或整合能力略差的传统车企而言,会是一个相对较大的挑战。因为,双方的关系主导权更多在于供应商而非车企自身。在新势力及较弱势企业身上,大规模量产能力仍在补强阶段,并不涉及相应的主导。

2. 设计模式的转换在发生,在这台概念车身上还能看到的点,是BMW应用了极多的高仿真模拟,以及对传统设计的推翻。高仿真模拟,这一点在新势力中也有相应展现,但更多在于自动驾驶仿真数据的积累,这些积累会应用在软件技术的推进上。BMW的做法,则是外观设计、驾驶体验、自动驾驶,关于实车的一切都会进行应用,从结果来看,这会直接加快车辆的研发速度,把此前的7年/换代节奏进一步多维度提升到匹配新势力的速度。也就是说,对于未来全球消费者来说,很可能会发现BMW进入了3-4年/换代的新节奏。并且在这之中,车辆的功能还是可以进化升级的。

另外,还使用了很多的新方式,去除传统的大范围使用模式。比如,原本使用车漆着色,变成了使用氧化技术着色;比如此前需要大量粘合的复合材料,变成了更符合循环理念的单一材料;比如,车内传统仪表+大屏+警示的组合显示方式,会被集成至驾驶员前方的前风挡上;再比如,最关键的核心是,车辆的骨架、覆盖件、座椅、地板、电机、电池,一切都可以进行较方便的回收与再次利用。

以"重新定义汽车"这个角度来看,BMW这一次的先进性做的是足够的,设计/制造的思维均跳脱于现有方式。当然,重新定义汽车这方面,所有车企都有等同的话语权,能够实现功能的不同,即可称为重新定义,但需要注意的是,BMW做的更彻底,思考的更深。

写在最后:

可能看到这里,依然会有很多人处在"云里雾里"的状态,BMW这么做,除了对"成本控制"进一步精进之外,还有什么可聊的?看看其他车企对于自动驾驶的追求,智能网联的追求,BMW的IAA宣言好像有些不够吸睛?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要换个角度来看。智能网联?BMW现在手里握着iDrive 8.0,全球100万辆级的车型已经在实现OTA功能升级,并且车主的反馈都不错,且有着安全/隐私背书。

智能驾驶?BMW和戴姆勒是目前全球相应标准及法规的主要牵头制定者,且2019年就推出了"解放双手"等辅助驾驶功能,同样得到了好的车主反馈。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BMW没太多必要去宣布自己会在这些目标上有激进目标,它有技术积累,待法律法规落地后可快速落地;它已经有比较激进的软件能力,从iDrive5.0到如今的iDrive8.0,基本上是1-2年一迭代的节奏,这已经基本追平了智能手机的速度。

结合上述一切来看,这一次的BMW,是在思维层面上真正跳脱于传统的。还是那句老话,当它真正完成相应的"可持续"履约后,将一系列新技术应用在新车型上,同时保持并加快自己对于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电气化的更新迭代速度,那下一阶段的主动权就牢牢的握在手里了,因为它可以对车辆的设计/制造,进行新的定义。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