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半程回顾,新能源品牌的悲喜并不相通

2021年09月07日 17:51:01
分享到:
来源:一辆ACarTV

关注我们的朋友不难发现,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推出关于新能源车型的内容,明显比以往更多了。从Model Y和Model 3P的对比,到宝马iX3、极氪001、大众ID.4等的评测。新能源车几乎占了我们上半年评测内容量的半壁江山。甚至因为ID.4给我们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们还买了一台来长测和改装。今天就来回望一下,我们最近半年测试过的新能源品牌和车型,以及半年过去了它们的表现又如何。

历尽风波,特斯拉依旧领跑

“人红是非多”用这话来形容今年的特斯拉,可能再适合不过。从年初Model Y在国内上市交付,让特斯拉销量和市值节节攀升,到上海车展女车主维权而引发的一系列关于“特斯拉刹车门”到舆论风波,使得特斯拉在舆论和销量数据上都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今年的中国市场对于特斯拉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

那聊回产品本身,毫无疑问Model Y是上半年关注度最高的电动车,甚至不用“之一”。恰逢Model 3P降价,在Model Y没有推出单电机版本的这段时间里,两台车的售价是相当接近的,于是便就有了那一期的对比视频。

而两台车实际开起来,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普遍都是——需要适应。上半年我们试驾过的这一堆新能源车里面,这两台车的适应期明显是时间最长的。原因就在于,特斯拉新生产的车型都已经取消了动能回收力度可调,强制性让驾驶者接受“单踏板驾驶”。这就造成了这两台特斯拉车型,在踏板操作上和传统燃油车存在较大的差异的。同时有不少的用户、媒体认为,强制单踏板操作在紧急情况下,是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半年的时间过去了,看网上的用户反馈,希望恢复动能回收可调的声音还是占多数。

除了这一点普遍被用户、媒体诟病以外,这两台车型的产品力还是深受消费者认可的。虽然经历了不小的一场舆论风波,但今年1-6月特斯拉在国内的销量依旧达到了傲人的161768辆,这份成绩Model 3和Model Y这对双子星的销量功不可没。

传统品牌稳扎稳打,发力追赶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车型上开始集中发力了。这其中就包括了我们上半年试驾过的宝马iX3和大众ID.4 Crozz,这两款传统车企的重磅电动车。在我的记忆里,这两台车在我们手中时,听见最多的一个词是“正路”。

总结起来原因很简单,相比起特斯拉特立独行硬推 “单踏板操作”,以此来拉大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使用差距的操作。iX3和ID.4在驾驶体验上,则和自家的燃油车没有那么大的差异。自然的转向手感、能快速适应的加速、刹车踏板操作、更柔和的加速体感等等,都能明显感受到在新能源车型的驾驶体验上,这两家传统汽车品牌,更希望自家推出的车型,和传统燃油车能做到低适应时间、低学习成本的快速切换。

另一个让我们觉得“正路”靠谱的点在于续航,相比起之前某些车型的“快乐续航里程”,iX3和ID.4的续航那可谓是相当实在。哪怕是我们频繁的在珠三角西岸的广州、中山、珠海三城之间高速不断往返,这两台车的续航里程和实际行驶里程是相当接近的。只要出发前电量是足够的,基本就不存因为电量非线性下降,而导致的续航焦虑。当然,严谨地讲,这是我们在夏天体验下来的得出的感受。至于在冬季,尤其是北方冬季能否还有同样优秀的续航表现,我们也会持续关注。

正正是上述的表现,让我们对大众宝马,这两家传统车企新推出的新能源车,有了一个不错的初印象。而且两款车型的平均月销量也达到了4位数,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中,可以说开了一个好头。这样的感受也让我们下定决心,掏钱包买了全公司第一台新能源车——ID.4 Crozz。

但俗话说得好“有舍有得”,得到了和传统汽油车相当接近的驾驶感受,使用体验。那这两台车作为新能源车,在使用层面看得见摸得着的“新鲜感”,是不如像特斯拉、国产新势力这么强的。是要更贴近传统汽车的使用体验,还是要新事物的新体验、新用法?这个问题得各位结合自身需求自行考虑了。

新势力的两极分化

说了霸主特斯拉,聊了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新作,自然也就少不了造车新势力。相比起形势一片大好的小鹏、理想、蔚来,以及异军突起的极氪,这些在上游的品牌。上半年我们体验过的另一台新势力品牌车型,就很好的代表了那些,还不被大家熟知的新势力品牌的处境。它叫天际——ME7.

说起天际这个品牌,大部分人应该都是有所耳闻,却又感觉相当陌生。但要是提起另一个品牌——乐视汽车,相信大家的记忆就能被快速唤醒。

当年乐视的造车计划里面有三个品牌,分别是乐视汽车、FF和电咖汽车。现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个天际汽车,就是电咖汽车的原班人马创立的,只是相比乐视汽车、FF,电咖这个品牌就没怎么出现过在我们的视线里。在乐视出现问题之后,贾老板退出电咖汽车,负责电咖汽车项目的张海亮带领团队在电咖的基础上,另立门户,创立了现在的天际汽车。

天时地利,时间往往是决定命运的。ME7是去年9月上市的,但其实早在18年的11月份它就亮相,原规划是在19年9月上市,12月投产交付。这一拖就是一年的时间。早在ME7刚亮相时,威马EX5、蔚来ES6、小鹏G3等就车型已经上市。从新势力第一梯队的产品投放节点来看,他们的第一款车型都赶在19年之前投入市场,相比ME7早了快两年。这就造成天际相比第一梯队的新势力,在品牌知名度上要逊色不少。

话题回到这台天际ME7身上,作为天际上市的第一款车型。我认为它一台整体较为平淡,但细节处又增添了不少有趣小元素的车型。外观相较于其它新势力车型而言,整体设计并没有特别亮点的设计,但在细节上添加了诸如自发光的“三道杠”的车标、贯穿式环形日行灯,让ME7有高的辨识度。外观不乏味,但也说不上有任何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内饰也是延续了外观的整体调性,整体布局没有太多亮眼设计。但它又用五块屏幕营造了出一定的新鲜感。尤其是后排的两块大屏,可以单独上网浏览视频也可以和前排屏幕联动。不论是居家娱乐还是商务办公都可以创造出一些新的使用体验。另外像触控的中控按键,星空式氛围灯也给内饰增添了一些别致的气息。

一段时间的驾驶下来,我发现这台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均衡。转向手感和底盘滤震、加速表现都是一致偏舒适。日常开起来转向比较轻盈,转向输入的阻尼和回正的力道也比较线性。加速的力道在正常模式和运动模式下都算不上迅猛激进。

底盘也明显是偏向舒适性的调教,日常快速路变现,走匝道支撑性还是足够的。但遇到稍微大一些的沟坎,像施工路段的坑洼时,底盘就会较显得较为松散。

作为新品牌的第一款车型,ME7在机械部分的完成度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有传统车企的团队做支撑,机械素质的底子还是有保证的。但作为一台新推出的新能源车,不论是产品的风格设计,还是后期的包装宣传就显得缺少亮点比较乏味了。尤其是在首款车型比竞争对手晚了两年了情况下,光靠传统车企要思维和产品力,是不足以让这个品牌追赶第一梯队的,如何提高品牌关注度,创造车型的话题性才是追赶的关键。

今年我们试驾过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车型,基本就回顾完了。从特斯拉在风波中的领跑、到传统车企的发力追赶,再到新势力的两极分化。我们不难看出新能源市场的这场长跑,已经从初段你追我赶的混战,进行到了梯队分明的分层级竞争。第一梯队的竞争永远是最引人关注,而已经落在后面梯队的选手追赶的时机则在分秒流逝。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