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e汽车】上市一年,长安UNI系列的“内卷”与启示

2021年09月08日 09:01:01
分享到:
来源:E汽车

时间虽不说话,却一直在说真话。

长安UNI系列上市,已经一年有余。

一年之前,长安UNI-T刚刚亮相,就像长城WEY吉利领克一样,大家都期盼着长安UNI能够成为自主品牌高端化的又一个现象级品牌。

但一年之后,长安UNI交出的答案,或许透露着那么一丝丝的无奈。

长安集团公布的7月销量中,UNI系列7月份销量仅有10135辆,熟悉长安UNI系列的网友应该知道,长安UNI系列目前拥有三款车,其中两款已经正式量产,一款是去年上市的长安UNI-T,另一款是今年刚刚上市的长安UNI-K,两款车销量刚过万辆,而去年同期一款长安UNI-T的月销量就为10081辆。

今年以来尤其UNI-K上市以来,整个UNI系列的市场销量和气势,都大不如去年。

长安UNI的“内卷”

什么是“内卷”?某种程度来讲,内卷化的加剧也映射出了当代竞争压力普遍过大的社会现象。而当这种现象投射于汽车行业时,一切又变得不一样了。

事实上,长安UNI系列在一开始,销量十分亮眼。

长安UNI-T在2020年6月21日上市,6月份销量7414辆,7月份销量10081辆,8月份销量10186辆,9月份销量10601辆,10月份销量11227辆,11月份销量10061辆,6-12月份销量为68556辆。

也就是说,2020年长安UNI-T下半年月平均销量超万辆,成功为长安汽车整体销量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成为2020年名副其实的网红车。

但是,来到2021年,长安UNI系列销量就开始疲软了,根据长安汽车公布的销量数据,2021年1-6月份长安UNI系列销量为63756辆,上半年长安UNI系列还有两款新车上市,一款是3月份上市的长安UNI系列第二款新车-长安UNI-K,另一款是长安UNI-T的增配车型-长安UNI-T运动版。

换句话说,现在UNI系列全系的销量,和去年UNI-T一款车的销量大体相当。

名副其实的“内卷”。

问题出在了哪里?

首先看外部环境。

竞品车型的增加,是导致UNI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同门兄弟产品欧尚X5就是其中之一,7月份欧尚X5销量超过了万辆;还有哈弗系列的哈弗初恋、赤兔、大狗。这些新车颜值和配置以及性价比并不比长安UNI-T差,因此,争夺长安UNI-T的市场份额是必然的,长安UNI-T销量暴跌也是无法避免。

再看UNI-K,竞品WEY摩卡和吉利星越L围追堵截阵容已经形成。

WEY摩卡的销量5月份3011辆,6月份销量2006辆,7月份销量3018辆,销量虽然不高,但起步价要高于长安UNI-K;吉利星越L更为强势,降维打击让竞品无法接招,7月份上市10天时间星越L销量达6059辆,累计订单突破30000+,长安UNI-K前进之路异常艰难。

再来看产品定位。

众所周知,自主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冲击高端化是必然趋势,但在打造高端品牌这件事上,长安这几年非常的审慎。

所以UNI系列一开始的定位就只是高端产品序列,而非独立品牌,悬挂的依旧是长安品牌V字车标,渠道体系也是放在长安现有4S店售卖。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稳扎稳打节省成本不说,还能避免UNI系列羽翼未丰就单飞跌落“摔死”的风险。但同时弊端也同样明显,毕竟冲击高端化,产品本身产品力要强是一方面,品牌力的包装和打造同样不可或缺。

UNI-T跟长安CS75 PLUS、甚至欧尚X5在动力系统等许多方面,同根同源,挂的也是同样的车标都是在长安4S店卖,价格不可能定的高。

所以,UNI系列产品力有了本质性的提升吗?并没有。外观的晋级最容易看见效果,但是内功的修炼才是决定的根本。遗憾的是,UNI系列似乎只是在营销噱头上做足了功夫,“星球”系列的营销看起来已经走出了地球,但明显消费者并不买账,这样的营销,实在是过犹不及。

这种问题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现象,比如UNI-V的前脸神似奥迪A7,这种设计上的“神似”,实则是怠惰和缺乏创新,都在侵蚀着行业的正常发展。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长安UNI的启示

近两年来,自主品牌一直在积极推广自己的高端品牌,比较成功的是WEY领克

领克WEY的打法是先推出价格高的车型,树立起自己的形象,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然后再向下图发展,推出价格更亲民的车型。这样做的好处是,先集中火力在第一款车型,用料足,树口碑,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良好的印象,先把火烧旺起来,以后的工作就好开展了。

长安UNI系列走的却是另外一条路。首先是没有成立单独的品牌,而是先推出车型。长安UNI-T售价区间11.59万~13.89万,这第一枪不能说高端。

长安的想法其实不难理解,踏踏实实在紧凑级这个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把UNI-T做成标杆,迅速脱颖而出,然后收获口碑和销量,进而在此基础上,下一款车型再提高价格,产品上再做升级,和合资品牌的竞品一决高下。UNI系列的第二款车型UNI-K的价格区间为15.39~18.49万元,来到了中型SUV这个细分市场。

但是,先低后高的战术打法有些不符合常规操作,同时,UNI系列也没有明显彰显自身特性的品牌DNA,这也是其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从更宏观的角度上,品牌向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推出高端子品牌也只能算作其中一环,真正要提高品牌高度,需要“由内而外”进行修炼,提高产品的硬核竞争力。

首先是在消费升级和技术变革中,打赢品牌向上之战。

除了电动化、智能化,另外一个毫无疑问的趋势,则是自主品牌即将全面开启对跨国主流品牌的竞争。

2019年到2021年上半年,主流合资车企份额正明显走向下坡路,其中2021年上半年相比2020年,主流合资市场份额下滑了3.9个百分点,其中2.2个百分点流向了自主品牌。

当然我们要看到自主品牌这种可喜生机的背后,正在蕴藏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未来,依靠价格竞争是绝对行不通的。

其次是智能化助力自主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用户对品牌高端的认知,智能/安全配置排行第一,这也是自主车企品牌向上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因素。

最后是用户青睐车型根据品牌属性不同呈现差异化。传统自主品牌高潜人群偏好SUV车型,尤其是中大型SUV更受青睐,MPV的需求也有明显增加;自主高端品牌高潜人群偏好轿车,中型及以上级别的轿车需求占据70%以上;自主新势力品牌高潜人群中,轿车需求扩张将近10%,未来中型新能源轿车将迎来发展机遇。

写在最后

因为疫情,当下的一切都在进行着或细微或明显的改变,而这些微不足道的改变,或许都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而接下来的时代会迎来什么变化,其实特别值得期待。

危机中的“机”,才是当下最纯粹的意义。

以UNI系列为缩影,前期的销量证明,自主品牌的品牌向上并非没有机会,但步子走得太快,脚印就不那么扎实。

产品越来越多,但消费者真正能记得住的又有几个?能支持产品的平台又有几个?当这些都在打问号的时候,真正需要做的,是从内到外的坚持,是从技术出发的创新,而不是一次次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的换外观。

当产品营销已经飞得足够远时,不妨停下脚步,等一等技术的“灵魂”。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