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逆向进发,小米造车,吉利却要造手机!

2021年09月27日 16:47:03
分享到:
来源:车业杂谈

曾几何时,手机和汽车行业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所以,“造车狂人”吉利汽车李书福当年才会有“汽车就是四个轮子、两部沙发加一个铁壳”的结论。可能那个时候,汽车圈的人怎么也想不到,短短十余年之后,汽车和手机就成为了一对儿形影不离的CP。

随着新四化的发展,汽车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目前业内的普遍观点是,未来的汽车一定是智能汽车,也就是一个“移动终端和数字空间”;并且和其他智能产品一样,属于万物互联的一端。这就表示,未来的汽车一定会加入物联网生态链,并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今的吉利汽车已是家大业大,并且也是走在智能化前列,但是面对物联网生态链不断融合的现实,以及科技企业“下海”造车的浪潮,吉利突发一想:既然手机企业能造车,那么汽车企业是不是也能造手机呢?这并非信口一说,近日就有媒体曝出,目前吉利汽车正在筹划造手机项目,并且进展相当迅速,已经开始在业内寻觅人才,并将在武汉、上海,乃至海外设立办公地点。

尽管吉利汽车对此三缄其口,但没有直接否认,也没有直接肯定。而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样的传闻往往不是空穴来风。其实相比造车,造手机要相对容易一些,而且,近几年各行业流行“跨界”,而汽车和手机的联系又这么紧密,未来这方面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但是如何保持自己品牌的汽车在智能化方面的个性化,是车企已经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问题,或许最好的办法就是打造属于自己品牌特色的产品生态链,因为只有自己造,才能真正打通汽车和手机全生态链,才能给用户更完整的生态体验。小米、华为、OPPO等是从手机跨越到汽车,那么,反过来,像吉利这样从汽车跨越到手机,又有何不可呢?

吉利造手机的逻辑

在聊吉利造手机之前,我们先简单聊一下小米造车,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小米造车已是当下轰动一时大新闻,“雷布斯”亲自挂帅上阵,历表决心,引得大半个汽车圈为之“发烧”,而且目前小米造车业务开展已经从前期考察逐步进入到实际运营阶段,用“雷厉风行”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但是,小米早在造车之前,就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物联网生态链闭环,产品从个人设备到智能家庭、智能办公,再加上未来由小米汽车提供的智能出行,“小米全家桶”将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场景的智能生活体验。

而这个闭环一旦形成,其威力是相当巨大的,那就是:当用户一旦习惯并信赖某个品牌,而这个品牌又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产品,那用户的“粘性”将长期有效,并且也会影响其周围的人。截至目前,小米已经建立起从智能手机、到智能语音,再到AIOT(万物智联)的强大的物联网生态体系。并且早在2018年小米IOT平台就已超越谷歌和苹果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物联网平台。而当下,小米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已经排在全球前三位,用户覆盖230个国家和地区,AIOT设备用户覆盖223个国家和地区,小爱音箱用户覆盖180个国家和地区。有了庞大的用户数据,在未来的智能化时代,就可以无往而不利。

不过,相对来讲,手机上的传感器并不是很多,所能够收集到的数据有限,而智能汽车作为大型电子产品,所能够获取到的数据是海量级,未来势必会成为信息的入口。但是,眼下的问题是车企和手机等科技企业并不愿意“互通往来”,即使取得合作也不愿共享各自的信息数据,所以,无论是科技企业还是汽车企业,都在进行思路的转变。尤其是像吉利和小米这样在国内外都拥有大量用户的企业,几乎不必依靠第三方,就可以形成“用户基盘”。或许,吉利造手机的逻辑和出发点就在这里。

智能化不断深入发展的当下,所有车企都明白,智能座舱是未来汽车的兵家必争之地,华为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厉害之处就在于通过鸿蒙系统实现了座舱和手机的无缝衔接,从而大幅提升用户体验,但也让车企看到了“威胁”。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今汽车的利润源正在由硬件向软件转移,如果没有自己的智能座舱,那车企就有可能沦为科技企业的“硬件组装厂”,而想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必须把智能座舱的软硬件开发都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但是打造智能座舱一个无法绕开的环节,就是座舱和手机之间的联动。

其实,吉利很早就开始布局智能座舱,李书福和沈子瑜携手在2017年成立的亿咖通科技,其业务就是专注开发智能座舱。并且在2018年的发布会上,亿咖通提出了自己的智能汽车构想:基于全球在线云服务,让手机、车机时时在线,通过同一个账户,让车辆与手机互相识别,数据共享、千人千面。今年8月,亿咖通全新车机操作系统银河OS落地于吉利星越L,并逐步向吉利其他车型推广。

作为智能座舱的开发者,吉利深知未来汽车智能座舱的走向和用户习惯的延伸;手机不离身,用户不下线,将成为最常态,一部智能手机+一台智能座舱即可以直连企业和消费者;进一步畅想,未来,手机或将成为最好用的身份标识,并且将作为和所有智能终端互动的“秘钥”。而围绕这种生态链体系,以及出行空间场景,所展开的各种智能增值服务,将大有前景。这正是吉利这种野心勃勃的企业,最感兴趣的地方。所以,手机板块与智能座舱相互赋能,是可以预知并且可以逐渐实现的理想。

当然,也有人猜测吉利想进一步开拓业务,毕竟比亚迪也不单纯造车。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吉利单纯只是想造手机,恐怕这种理由还是站不住脚的,且不说吉利没有造手机的经验,也不说360、锤子以及格力、TCL、海信、海尔等造手机的失败经验,单纯看看当前的手机市场,就会让新生手机企业脊背发凉。虽然造手机的门槛相对不高,但目前全球手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手机市场已经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出货量在2016年达到5.6亿部顶点后逐年下降,2020年全年整体出货量约3.26亿台,比4年前减少近一半。同时,用户的换机周期不断拉长,据IDC分析,全球智能手机换机周期在2020年为33.6月,比2014年拉长了近10个月。

所以,吉利单纯为造手机而造手机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唯一的、也是最好的解释是,目前,智能汽车正处在爆发前期,通过造手机与智能汽车形成自己的生态链,实现数据共享,从而在为用户提供更好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可抵御其他跨界到汽车圈企业的“进攻”。而且不光是汽车和手机联系紧密,从长远的出行生态连来看,未来诸如无人机、最后一公里交通工具,甚至是飞行汽车等智能出行产品也逐渐出现在各家汽车的概念设计和产品规划中,随着智能化的进一步普及,这些智能硬件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各品牌出行生态之间的竞争也将逐渐提上日程。

写在最后:不管吉利造手机是真是假,我们都相信其背后一定有长远的战略考量,而且以吉利目前的实力和地位,再加上吉利(亿咖通)在ICT领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可以让智能座舱和智能手机的整合上快速发挥作用,而最终的目的是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所以,对普通用户来讲应该是一大好事。那么,对于吉利造手机这事儿,你觉得还有哪些原因?你看好吗?欢迎留言交流。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