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造车的终局,难道都是要成为一家机器人公司?

2021年10月03日 18:53:01
分享到:
来源:AutoLab

小鹏发布机器马,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还有雷军的机器狗,以及百度的汽车机器人,再往前推,现代收购波士顿动力,丰田的仿生机器人......为何汽车公司,特别是高科技互联网企业,都乐衷于造机器人,仔细思考,其实很有意思。

智能汽车与机器人相同点

智能汽车的技术框架与智能机器人基本一致,中央计算平台可以互用(高性能、高算力要求),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可以互用,感知和规划控制软件算法可以互用,操作系统基于中间件ROS进行适配,也可以互用;而智能汽车的制造模式也可以拓展到机器人。

从本质上讲,它们都可将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智能汽车与机器人不同点

汽车的定位主要是移动空间,将人和物转移;而机器人定位是替代人类进行重复、危险以及无聊的工作,最终是要做人类不想做的事,做做不到的事以及猜你想做的事。

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模拟的是人的驾驶行为;而机器人则是对人全方位的模拟,更加精细的身体动作、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还有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

汽车行驶在道路上,处于结构化的场景,作出的决策要遵循交通规则,需要对安全万无一失;而机器人大多处于非结构化场景,没有太多规则限定,但环境也更加复杂,在规划决策层面更多要满足交互的功能。

而在执行层面,汽车更多在于对于运动控制,通过四个轮子实现转向、加减速(横向纵向运动),相对比较简单;而机器人的执行层挑战更大,关注更加精细的、多元化、更加立体的动作。

按照以上逻辑分析,造智能机器人的公司可以造智能电动汽车,但是造智能电动汽车,不一定能造智能机器人。

智能汽车的最终归属,是成为一家机器人公司,一家掌握高度集成的硬件、软件算法以及中央电子电器架构的公司。

而智能汽车的发展,更像是在一个移动空间基础上,拓展更多工作或生活的应用场景,而在交互上,往机器人的方向发展。

机器人是车企的又一个星辰大海

汽车人参考认为,可以参照小米生态链战略来分析。

拓宽所销售硬件品类,做加法;补齐线下渠道,做乘法,本质都是尽量减少流通环节,在每一个环节都提高效率。

小米通过少量参股的形式,投资消费电子和家居产品公司,围绕自身的产品,构建完整的链条,统一品牌、供应链、销售渠道、品类多元及互联互通、零售店快速扩张,构成了一条稳固和抗风险的“竹林生态”。

一方面形成了巨大的用户流量,获客成本降低;另外一方面通过强大的供应链、销售渠道,获得集成化成本优势,建立了价格的护城河。

而生态链企业中,一些已经成为独角兽和上市公司,也为小米带来了可观的投资收益,大幅抬升小米可触及的天花板。

如果说雷军的机器狗铁蛋或许是生态产品,那么何小鹏的机器马目标更清晰,是做一个低速智能交通机器人。

把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拓展为机器人,特别是移动机器人,其终局可以看作是无人驾驶汽车,而最简单是已经成为红海的家用扫地机器人。

那么那些位于中低速、介于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区间的,安防巡检、末端配送、清洁环卫、末端物流、应急救援、危险作业等场景,都可以触及。

对资本市场来说,要有高估值,短期看碗里的,看现有产品现有渠道;中期看锅里的,看衍生产品的发展;最后看田里的,是否可以溢出到新的赛道。

资本市场可以容忍亏损,但是不能容忍平庸,如果参照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最终的战争其实还是生态的战争,而智能机器人,或许就是车企走向星辰大海的关键一环。

小结

智能电动车企热衷于做智能机器人,两者技术框架基本相同,核心技术能够直接复用,可以花费较少的代价,帮助车企拓展出新的生态,甚至可以溢出到新赛道;机器人能够赋予了人的属性,更好地满足交互感,对用户来说陪伴共情体验会更好;智能机器人可以展示出企业高科技的形象,有利于技术储备以及吸引更多跨界的人才。

最终智能机器人能不能落地或许是后话,但是至少通过发布一款看似无关却又相关的产品,可以收获的比想象中更多。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