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强行超车致妻子死亡司机:“他悔得直跺脚”,为何却会遭受质疑?

2021年10月08日 10:28:02
分享到:
来源:

沪昆高速江西横峰段发生一起有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触发舆论围观。依照行车记录仪显示:肇事司机驾驶白色小轿车以110km/h的速度在慢车道行驶,然而在距前方一辆大货车不足20米时准备超车,结果向左穿插变道时与左侧车道上一辆黑色小轿车发生刮碰,造成车辆翻滚,他的妻子因伤势过重死亡。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以上的叙事是比较写实的,已经把事故的前因后果呈现得很清楚,然而当肇事司机在事故现场一边痛哭,一边跺脚的视频画面传出后,“强行超车致妻子死亡司机悔得直跺脚”的叙事便很快进入舆论视野。

只是有必要说明的是,肇事司机在事故现场一边痛哭,一边跺脚最终导出“他悔得直跺脚”应该还是舆论层面的想象。之所以这样讲倒不是认为肇事司机没有“悔”的意思,而是在惨烈的事故现场,他的痛哭和跺脚可能更关乎情绪的崩溃。

毕竟对于肇事司机来讲,在面对“车辆翻滚”的惨烈局面时,情绪是混杂的(非理性的情绪)。于此将肇事司机的痛苦和跺脚定性为“悔”显然有些不严谨,因为但凡牵涉到“悔”,就说明带有理性的沉思,而在惨烈的现场肇事司机理论上是不太可能抵达“悔”的层面,出于“怕”的可能倒是更大。

不过这只是舆论层面的“初步想象”,再往深处探会发现更为离谱。因为有不少人竟然透过“事故现场叙事”和“肇事司机没死”,质疑肇事司机强行超车的意图,也就是为何妻子死了,他却活下来,并且类似的质疑还很多。

只是在这个问题上质疑归质疑,但还是要回归常识。平心而论在这场事故中,肇事司机能活下来算是万幸,因为车辆已经翻滚起来,那么车内的人是生是死完全是无法预料的。循此可以得出在事实和质疑之间,舆论层面完全是在强扭关系。

不得不承认,人们在批判的涉入路径上容易陷入“一错百错”的困境。要知道肇事司机强行超车导致妻子死亡,并不代表他就是故意的。甚至我们复盘事故本身,会发现这只是肇事司机“误判”超车时机的问题。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肯定要追责肇事司机,但是追责归追责,逻辑和常识还是要尊重的,要不然无端的揣测强行超车的动机,只会让肇事司机的处境更难。说到底肇事司机即是事故的触发者,也是事故的受害者。

所以在具体的审视过程中就要掰开来看。肇事司机作为事故的触发者,他肯定要受到法理的制裁,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与此同时肇事司机也会受到道德层面的谴责,但是在具体的涉入尺度上,基于他人亡家破的处境,最好还是不要太过头。

另外就交通事故的生发而言,真要是追究起来十之八九都是司机驾驶不当引发的。这种情况下,就隐患的层面看驾驶不当行为,确实也是道德问题,起码在没有触发事故的情况下是该遭受道德谴责,可但凡驾驶不当行为触发事故,就立马上升到法理层面,并且道德谴责会更重。

就沪昆高速江西横峰段这起交通事故来讲,虽然媒体的叙事中只提到肇事司机妻子死亡的惨痛事实,但是就行车记录仪所显示的画面来看,应该牵涉的损伤方还不少,因此站在这个层面去审视肇事司机的崩溃,大概可能有些许“悔”的意思,但是也是出于“第三视角”的理性判定,并非是肇事司机在现场就能做得到。

当然我们不能说肇事司机绝对没有“现场悔”可能性,而是在遭受瞬间的事故冲击后,我们有理由相信亲历者都是崩溃的。甚至亲历者面对现场的混乱,可能在事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恍惚的、惊恐的、不安的。

不过作为公共叙事来讲,“强行超车致妻子死亡司机悔得直跺脚”确实很具“惊醒力”。但是回到个体叙事中,他(她)人的教训到底能不能成为我们的警示,这其实又是另外一回事儿。因为我们很清楚,能拿到驾驶证的人,起码都应该知道驾驶不当意味着什么。

说实话类似事故的视频,驾校培训时,试后发证时都会集中播放,并且都是三令五申的强调驾驶不当后果很严重。但是就现实中类似的悲剧每天依然在重演,即便媒体总是拿出来当教训言说。

就此而言已经说明,很多人根本从别人的教训中得不到教训,而别人的教训终归只是他(她)们的谈资,甚至是情绪发泄的靶子。于此再去看待不少人对肇事司机的质疑,似乎就能释怀很多,因为他(她)们本就没把事故当教训看。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责任编辑:张佳栋 PA011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