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富士康造车:因为吉利、拜腾、苹果,它目前还不算笑话

2021年10月19日 17:40:03
分享到:
来源:路咖汽车

2021年10月18日,照例非常魔幻。按照现如今大多数人类对于XX品牌“科技日”这几个字的理解,我们会看到的是新技术的发布/新技术如何实现的/技术细节/技术路径等等,这些东西。原本在之前,我们也早已知道富士康将要造车的计划,早已知道富士康会在科技日上发布汽车。

但,看完全程后就发现这几乎是南辕北辙的理解偏差,只发了车,公布了相关的参数和计划。如果你比较熟悉这几年的汽车市场发展历程,这像极了5年前开始的PPT造车大潮,之所以说像极了,还是因为它有点不太一样,毕竟富士康的制造能力不虚,也毕竟它把相关的车开到了舞台中央。

业界大多认为,这是全球代工招商大会

先复盘一下,看完整场富士康科技日发布会,可以罗列出一定的关键信息,如:

共推出了3辆车,除了乘用车领域的纯电动SUV-Model C、纯电动轿车-Model E之外,还有商用车领域的纯电动大巴-Model T;

这3款新车背后,2款乘用车的最大亮点并不算是夸张的数据(没拿到车测过之前,数字从来不可信),而是MIH平台,是开放平台且其中的一些组件未来可进行OTA;

这场造车不是单打独斗,3款车型,由鸿海集团与裕隆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鸿华先进推进;

在造车这件事上,富士康(鸿海科技)有了更切实的未来发展目标,比如预计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营收占其制造业营收的5%,营收目标为300亿美元,除此之外,还预计其中40%的零配件由鸿海集团自己制造,也就是说既要造车/又想成为全球智能电动车的重要供应商。

好了,这就是这届科技日明面上的全部亮点,其中还有一些关键词,我就不一一陈列了,包括富士康科技这次带来的车/计划/合作伙伴等等,在如今的市场里,这些90%没戏,至于剩下的10%里,5%是运气,5%是可能的变量。

几乎可以这样下一个结论,除了3款车公布的部分相关数据之外,富士康此次科技日上的新车大多是没什么看点的。

设计公司宾尼法利纳?这是N年前江淮长安等等的相关宣传亮点;

MIH开放平台?试问现在主流的智能电动车里,谁不是;

原因也很好理解,不论是裕隆集团亦或是富士康,两者的核心能力都在于硬件和制造,甚至于裕隆在制造领域的技术能力等级还要被富士康甩开一条街。它们,即没有自动驾驶技术的相关大规模应用场景、没有相关技术储备,也在智能生态圈里,缺太多的相关环节,AI/算法/上下游的快速进步,等等。

科技日上并未发布新科技,新车的含金量也不太够,不过,在这些之外,还是有亮点的,和富士康这家企业一直以来的能力强点相关。

硬件能力-代工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这些才是相关看点。中外媒体对于富士康科技日的共识,也来自于此,这是一场面向全球的大型招商会。毕竟,一直以来富士康的主营业务-为苹果公司代工,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确定。苹果造车目前尚未确定与富士康合作,苹果也在不断扶持自己的新供应商。

于是,80%以上收入来自于苹果业务、主赚代工辛苦钱(毛利率6%左右)的富士康,只能选择给自己找条未来可能的活路。

它有智能硬件方面比较好的制造和整合能力,它有智能硬件比较成熟的供应商体系链,它有一定的智能电动车制造布局,它还有比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这些相关优点之下,能够匹配且承载其未来进一步发展的较大市场,本质上只剩汽车这个领域。

10%的变量,所以目前还不算笑话

10%的变量里,有“发布会上的部分数据”、“吉利汽车”、“Stellantis”、“Fisker”、“拜腾”、“苹果汽车”这6个关键词。

发布会上的部分数据里,只看那款名为Model C的新车就够。车长4.46米,轴距2.86米,加速破百3.8秒,续航最长700km,官方透露售价低于1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3万元)。也就是说,仅仅从这些数据表现上看,它要比目前市场里的主流车型有一定的成本控制优势。如,小鹏P7的706公里续航版本,补贴后售价25.49万元人民币,破百加速6.7秒。

两者之间有2万多元人民币的差价,如果将Model C能将智能化水平达到小鹏P7的等级,那它就有了代工方面的吸引力。但,依据智能生态圈的打造,软件能力等等,这几乎短期内不会实现。

至于后续的5个关键词,都是汽车品牌,且与富士康造车之间已经有合作,或可能有合作。

吉利控股集团在今年1月和富士康科技签署合作协议,合资的领域包括:代工、零部件、全流程等。Stellantis集团,FCA和PSA合并之后的产物,目前对富士康造车颇为感兴趣,因为不论是法系的PSA还是全球混血的FCA,两者之间几乎在智能电动车的平台/整合/制造方面都没有建树,还驻足于油改电时代,且对成本控制方面能力不够。

拜腾汽车,目前因为严重的债务问题,停工已久,而在这之前,它所选择的深度合作伙伴正是富士康,看中的也是其制造/硬件能力。至于苹果汽车,只能说还留存有一丝丝未来和富士康进行整车制造合作的可能性,零部件方面的机会较大。

所以,其实很容易看出来,这10%的变量里,有5%会来自于运气,“运气”等于一系列制造能力较弱的企业,如“Stellantis”会否将大头给予富士康代工。这很难,毕竟它们的全球工厂也都有着改造升级的能力,还要面对合资伙伴、工会的新一轮谈判。亦或者是,一些巨头级车企,将零部件方面的大单,给到富士康。

另外5%,则来自于富士康自己,比如它确实在硬件方面有自己的亮点,如ECU集成/相关制造等,但它的软件是真不行,尽管在不断扩大团队规模,却也只有1500人左右(官方数据)。从主流车企里随便挑出来一个,都是它的5倍以上,而且全球化能力不可比。

写在最后:

有机会,但机会不大。

关于富士康造车的话题,到这基本上就可以止住分析的欲望了。未来会不会有企业决定押宝“代工”,富士康又能在已经发展多年的相关零部件领域里有所贡献,一切的一切都是变量。

如果依然是此前的,“靠代工赚辛苦钱”模式,那富士康造车的未来是黯淡的。因为,工业4.0时代的理念,已经和3.0时代的强流水线之间,有了太大的差别。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