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都什么年代了?中国人为什么还会买加价车?

2021年12月02日 16:00:02
分享到:
来源:汽车天涯

要说最近热度最高的车型,那一定非丰田赛那莫属了

“火”一方面是一车难求,目前大多数4S店订单都排到了明年,到手至少都要明年一季度了。

为了方便车主早日拿到爱车,4S店又非常“贴心”地提供了加价服务——3-8万元,买的人越多加的越多,就连厂商也十分“友善”地在订车页面提示:“实际价格与经销商协议价为准”。

30.98-37.38万的售价本就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再加8万,都可以买GL8艾维亚了。不少车主怒骂丰田收智商税,可即便如此,赛那依然火到爆。

不止是赛那,汉兰达、雷克萨斯LM奔驰大G、迈巴赫GLS等等,这些外资车加的越多卖得越火。

问题也就来了,为什么我们一边对加价口诛笔伐,一边又实诚的选择加价车呢?

原因一:从众心理。

中国人买涨不买跌,买房如此、买股票如此,买车也是一样。

比如说韩系车,索纳塔、凯酷一款B级车都卖到A+级的价格了,终端还有优惠,价格一跌再跌,可就是没人买。

还有七折豹、八折虎,有颜有实力,销量却不及“加价王”雷克萨斯一个零头,当然这其中有品牌力的原因。

但对于大多数不是很了解车的用户来说,他们最朴素的认知是:价格卖不高的车肯定是产品力不行,而那些加价卖依然一车难求的车大部分是好车。

原因二:产品唯一性+迷信合资。

这一点很好理解,在这个级别的车型中,没有更好的选择,即便加价,潜在用户也认为值得。

就以赛那为例。

中高端MPV的一个通病是油耗偏高,拥有丰田THS混合动力加持的赛那对比别克GL8起亚嘉华燃油经济性均有一定优势。

虽然奥德赛和艾力绅也有本田i-MMD混动,但是尺寸和空间还是赛那更占优,所以那些关注低油耗、大空间,家用属性的车主,赛那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类似的,像十年前加价5万的途观,还有丰田Supra、斯巴鲁BRZ也是如此,消费者要么为了“唯一”的性能、空间,要么是为了“唯一”的信仰。

也有部分车主纯粹是迷信合资品牌,带着有色眼镜,潜意识认为国货就是不如合资。

比如7座中大型SUV,近期上市的领克09综合产品力,尤其是底盘质感、豪华感其实要高于汉兰达,但不少用户依然对“变相加价”的汉兰达趋之若鹜。

原因三:格调和尊贵感。

当然了,还有一些车主买车不是为了“用车”,而是为了面子和圈子。就像那些买劳力士的,难道真的是为了看时间?

比如买GL8艾维亚的人,可能是老板;买埃尔法的人,可能是大老板;而买雷克萨斯LM的人,才是真老板。这个时候,一台雷克萨斯LM虽然加价80万,但它带来的附加值可能远超80万。

再比如玩宝马M的“二代们”也很容易结成一个圈子,后来者为了进入这个圈子,一台加价宝马M3、M4自然就会成为“钥匙”。

很多时候,这些用户买加价车并非炫耀性的物质消费,更多也是为了格调和尊贵感,以及带来的潜在“商业价值”。

不过,客观地讲,近两年来国内汽车市场加价车是越来越少了,至少20万以下的家用车很少有加价,而且买加价车的用户也越来越少。

这主要得益于三点:

一是汽车市场逐步成熟,大部分细分市场可以形成良性竞争,不会出现十年前途观、CR-V对紧凑型SUV的垄断现象;此外,以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为代表的直营店模式,对传统4S店“价格不透明”的任性加价行为也形成了冲击。

二是那些加价车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逐步成为消费主力的90后们不从众、不迷信合资,他们可以公正、客观的对比国货和外资车。

三是自主品牌的崛起,打破了外资在设计、技术领域的“唯一性”。例如,比亚迪、蔚来、小鹏,以三电技术打破外资性能车的加速神话;坦克的出现,让牧马人不再是唯一的越野Dream Car;比亚迪DM-i的到来,也在丰田THS、本田i-MMD之外,给了国内消费者更好的混动选择……

所以啊,要让加价买车这一现象不复存在,骂车企、骂4S店都无效,唯一能做的就是大家都拒绝加价买车,选择其他不用加价的可选项。没有买方市场了,新车加价卖给谁?自然而然会选择平价甚至降价销售。譬如丰田赛那,一个月销量跌至一两千辆,他还有“奇货可居”的勇气吗?

一句话总结,加价都是惯出来的。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