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汽车人】中美欧电动车携电量,透露了什么?

2021年12月03日 12:26: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人传媒

从中美欧电动车的携电量上,表面上可以读出消费偏好的巨大差异,实际上对于电动车消费来说,则是市场阶段的反应。

文 / 黄耀鹏

距离年底还有不到一个月,谁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扛把子的话题,已经失去悬念。

中美欧今年电动格局粗定

去年欧洲一波强力政策刺激,让欧洲新能源(EV、PHEV)销量达到136.7万辆,同比增142%,跃升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市场。当时,正好赶上中国补贴最后一段退坡,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110.9万辆,同比增长9.8%。以至于有人说,欧洲用一年时间,把中国人领先5年的局面扳回了。

当然,这种说法今年被光速打脸了。今年1-10月,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173.9万辆,而中国新能源销量247.4万辆,欧洲铁定追不上了。

今年5月,美国也祭出政策刺激大法。拜登政府提出未来8年投资1740亿美元“赢得电动车市场”,明确了补贴将持续到渗透率高达50%;拜登还签署了“2030”目标行政法案(届时新能源销量占比50%)。行政法案效力和向国会要钱的事向来不对板,但是,虽然几经动摇,但美国本届政府奉新能源为国家战略这一点,重回大国竞争轨道。

美国汽车制造商也算吃了定心丸。今年1-10月,美国电动车累计销量45万辆,虽然和上半年预计的差不少,但增长率高达186%(可见特朗普政府的态度)。特别是10月份销量5.5万辆,创单月历史新高,美国至此电动化渗透率“高达”5.3%。

四个阶段

法案可以注水,预测可以离谱,销量可以加速,但是,中国这么多年在产业链上的积累优势,已经化为历史优势。虽然还远谈不上固化,但是欧洲业内分析机构对当前局面认知还是清楚的。他们认为,10年内中国都将处于“阶段级别”的领先优势中。

什么叫“阶段级”?就是将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划分为4个阶段,还起了名字,分别是“萌芽段”、“幼稚段”、“大规模使用段”、“强制采用段”。

很大程度上,“萌芽段”的特征是粉丝营销、激励机制初次建立,大胆且财政充裕的消费者开始尝鲜。

而“幼稚段”则意味着电动生活方式开始建立,电动汽车开始脱离燃油车走独立设计路线,政策惩罚机制出台,电动车市场进入成长期。

“大规模使用段”内,主流社会人士开始使用电动车,电动车产量迅猛提升,燃油车限制使用,电动商业化模式固化。

到了“强制采用段”,落后者将被市场而非政策惩罚,市场几乎只容忍EV的存在,政策面开始大力倡导其他能源消费方式(太阳能、氢动力等)。

从眼前到2030年这段时间,中国处于第二阶段中期向第三阶段末期过渡的层次,欧洲从第二阶段初期向第三阶段中期过渡,美国从第一阶段中期向第三阶段早期过渡,而日本则从第一阶段中期向第二阶段末期过渡。

是的,在欧洲人看来,日本在电动化战略上最为落后。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国家战略的方向和节奏选择问题。

站在当前的时间点上,中国电动车的确处于高速成长期,所谓惩罚机制恐怕指的是“双积分”,即从消费端鼓励过渡到生产端的奖惩结合。

电量区间分布说明了什么

在电动车市场,从某种意义上,电池容量是一个很好的标志物,它能定性地描述电动车社会进展到什么程度。这种描述当然是不精确的,受到燃油车消费惯性的牵扯。而且,受到BMS和电机、底盘、风阻等因素影响,电池电量和续航不能精确地呈线性关系。

总体说来,虽然电池在电动车的成本占比上不断下滑,但仍然是价值最高的部件。在主流产品上的电池部署能力,受到供应链成熟度的制约,就连成本占比下滑本身,也与供应链有关。

在如今的中国市场上,电动车携带电池电量,呈“腰鼓状”,只不过腰部非常粗,以至于更像45度斜放的正方形,其中最多携带电量品牌的区间是50-60度电,携带100度电量和携带少于20度电的品牌,都同样的少。

需要指出,携带电量区间以车型产品为单位,而非以销量个数为单位。否则,廉价车(少于20度电)将远多于先锋型车(100度),很多超过100度电的车辆,尚未交付,只是形象展示而已。

欧盟市场销售的电动车,则呈“橄榄状”,电量分配最多的区间(40-60度电)和中国差不多,但区间优势不明显,20度电以下车辆和80度电以上车型,分别只比前者少了50%。总体说来,欧盟市场电动车产品的丰富程度,比中国少了5倍之多。

不过,鉴于欧洲雄心勃勃的电池供应链部署计划,即使到了2030年,欧洲也仍然只比中国落后半个阶段,没有被甩开差距。但是欧洲人不仅有高估自己实力的毛病,而且需要多国协调的弱点也削弱了执行力。

从同时在两个市场销售电动车的大众汽车的做法就可以看出,大众在欧洲销售ID.3(62度电)和高尔夫e-Golf(35.8度电),拿到中国来的ID.4(83.4度电)的携电量比前两者都要多一些,而未来的ID.6(84.8度电)更是仅打算在中国销售。

不过也有反例。奥迪e-tron 50 quattro(71度电)和e-tron 55(95度电)同时在两个市场销售。不过考虑到奥迪品牌较高的定位,这么做也算合理。

当前欧洲市场上的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都由上海工厂供应,在全球所有市场的产品理论上没有电量的区别。

但是,Model 3(55度电)和Model Y(60度电)的基础版本,明显比高端版本(76.8度电)在欧洲更受欢迎。考虑到欧盟客户收入更高,这显然可以用市场阶段不同来解释。

在欧洲更走量的雷诺Zoe(41度电)、起亚e-Soul(39.2度电)、菲亚特500(21、37度电)和奔驰Smart(17.6度电),都相对中国的主流产品电量更低。

而美国市场上的电动车电量,呈现诡异的柱形,即从20度电到100度电,几乎没有优势电量区域。而在40-60度电是空白,140度电以上区域有孤零零的3款产品(未交付的不算),这和中国的情况正相反。这反映了美国市场的特殊性。

美国虽然比中国电动车市场启动更早,也培育出特斯拉这样的全球市值第一的创业企业,但是美国仍然处于粉丝经济阶段,即“萌芽段”。昂贵的、双层电池超高架构的电动皮卡(140度电以上)只能在美国立足,而且是美国企业的摇钱树(和燃油车时代一样),就可以说明问题。

相对于美国市场的弱小,特斯拉过于强大,遏制了其他初创企业的成长空间,也遏制了传统企业的电动产品销路(它们都是从“油改电”开始)。而加州独自前行到和中国差不多的级别上,但供应链上吃亏太多,无力牵引全美整体市场。

电动市场的进化规律

奥巴马在任上访问通用工厂,试驾了通用的Volt EV。而拜登则访问了福特Rouge电动车中心,试驾纯电动皮卡F150。美总统对电动车市场的象征性支持,选择的产品,说明美国仍在电动车市场的“萌芽段”打转,虽然他们放的话一个比一个更豪壮,中间经历了共和党政府的摇摆期,浪费了4年。

从中美欧电动车的携电量上,表面上,可以读出消费偏好的巨大差异。欧洲和日本消费者,在电动车和燃油车上都偏向小车,固然有使用方便、城市街道狭窄、家庭内拥有多辆车等因素,实际上,对于电动车消费来说,则是市场阶段的反应。

中国市场围绕续航展开的高烈度竞争,与电池成本被压低互为因果。这是欧洲尚未做到的,而日本则处于旧有优势是否应该舍弃的犹豫当中。

在电动车市场的引导方面,所有监管方都知道鼓励政策“一抓就灵”,但是力度低了效果不彰,时间长了财政顶不住,而且会持续扭曲市场需求,何时补贴“退坡”,换成惩罚机制,就成了监管艺术。

电动车市场进化,短期看政策,中期看供应链成熟度,长期看国家资源禀赋。对于市场“升段赛”,更是如此。当然,趋势并非注定,我们没有考虑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市场变量。

在市场培育层面,大家都私下里承认10年内追不上中国,但欧洲又认定美国10年内无法超越自己,可能有点托大了。【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