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Robotaxi车队接连落地,车企进入“备战期”?

2021年12月25日 14:25: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头条

当自动驾驶公司炒热了Robotaxi赛道,车企们也开始蠢蠢欲动。

12月24日,小马智行与一汽(南京)的一纸协议再次将外界目光吸引到Robotaxi领域。根据协议内容,未来小马智行与一汽(南京)将深度整合双方在L4级自动驾驶和整车制造方面的资源,以加速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的大规模应用。

一汽(南京)并非近期唯一一个在Robotaxi领域有所动作的车企。12月21日,广汽集团、文远知行、如祺出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三方计划在未来几年逐步建立起一支Robotaxi车队并实现商业化运营。

在这个资本不断追逐新风口的时代,充满科技属性的Robotaxi自然逃不过资本法眼。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步步进阶,Robotaxi也越来越热,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大有即将爆发之意。眼下,这股风潮似乎开始刮入主机厂内部。

争当第二个“吃螃蟹者”?

中国市场是新能源汽车的沃土,也是自动驾驶技术的膏壤。

在热衷新元素的造车新势力带动下,当前,自动驾驶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消费者对智能汽车关注最多的要点。

而作为自动驾驶与同样热门的共享出行相结合的成果,Robotaxi的未来前景无可置疑地受到看好。

Robotaxi并非近几年的新兴词汇,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脱胎于谷歌自动驾驶项目的Waymo公司,这个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史的自动驾驶公司在诞生之初就提出了Robotaxi设想。

此后,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日渐成熟,Robotaxi赛道逐渐拥挤,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陆续进军这一领域,滴滴、Uber等出行公司也看到行业新风向,先后入场为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做准备。除此之外,国外市场也不乏通用、特斯拉等早期布局的汽车制造商。

在国内市场,不愿放弃灵魂的主机厂们渐渐嗅到异动。近年来,已经有不少传统车企宣布与自动驾驶公司展开合作,共同组建Robotaxi运营团队。

北汽算是国内较早一批的布局者。今年6月,北汽蓝谷旗下极狐汽车联合百度 Apollo共同发布无人共享车Apollo Moon。据最新消息,目前百度与北汽合作开发的Robotaxi车型已经量产下线。

东风汽车集团也不落人后,今年2月,元戎启行与东风合作研发的Robo-Taxi(自动驾驶汽车)在武汉批量下线并开放预约,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22个主要停靠点及开放测试路段进行试运行。

上汽集团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布局平台是享道Robotaxi。12月初,上汽集团宣布享道Robotaxi正式启动运营。据了解,享道Robotaxi是国内首个车企L4自动驾驶运营平台,目前在上海嘉定上线,首批运营车辆20台。计划年内上海车队规模增加至40台,苏州车队部署20台运营车辆。2022年,享道Robotaxi将登陆深圳,实现整体200台的运营车队规模。

从上述几家车企近期或入局或落地的举动看,北汽、上汽等国内主流主机厂对Robotaxi的备战渐渐进入白热化。毕竟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触感敏锐的资本早已指明了风口所在,没有人希望错过新机会。

据中金公司预计,到2030年,Robotaxi全球市场空间将超过2万亿美元。麦肯锡研究报告则指出,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总销售额将达2300亿美元,基于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达2600亿美元。

在巨大市场预期面前,现在看到机遇的主机厂们早已不是吃蟹者,但摆在车企们面前的路却也不算平坦。

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无期

在前景广阔的光环之外,Robotaxi亦遭受着质疑与困局。

在最早试水Robotaxi的一批选手中,所遇挫折不胜枚举。即便是已经入局十几年的老大哥Waymo,目前也还不断有运营事故出现。

除Waymo外,Uber、Lyft等早一批敢于试水Robotaxi的公司也纷纷折戟。2020年12月,Uber宣布将把其自动驾驶部门——先进技术集团(ATG)出售给自动驾驶汽车创业公司Aurora Innovation,与此同时,Uber将持有后者26%的股权。Lyft同样出售了旗下自动驾驶业务,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战略投资的方式布局自动驾驶。

分析认为,Uber、Lyft此举最大的原因是前期投入过多,且后期营收不及预期。事实上,这也是当前Robotaxi模式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以百度与极狐合作的量产无人驾驶车辆为例,官方表示该车的成本达到48万,这个数字高于市面上多数主流汽车产品。无论是百度还是其他车企,制造Robotaxi车型都面临着不低的成本问题,毕竟为实现高水平的自动驾驶功能,价格不菲的激光雷达和芯片等是必备零部件。

成本问题之外,也有声音在质疑Robotaxi模式足够可行。前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苏箐曾表示,打死都不会做Robotaxi。“现阶段做Robotaxi的企业都得完蛋,Robotaxi是结果而不是商业目标,中国市场打车体验已经很好,自动驾驶并不会让这个体验更好。”

无论苏菁的言论是否激进,Robotaxi的问题都不容忽视。作为自动驾驶技术衍生而来的商业模式,在当前自动驾驶尚不成熟的阶段,Robotaxi的大规模商业落地都难言成功。

追逐风口的车企们可以称之为拥有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但所考虑的,或许更多的是在新领域布下自己的那颗棋子。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