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汽势2022新年献词:汽车圈好“事见”汽车人好“芯”情

2022年01月01日 20:50:01
分享到:
来源:汽势传媒

汽势Auto-First|周光军

世界以事件计时,你所知道的那些年代、年份,无不以事件为记忆符号,无不以事件被定义。你举不出任何反例。

2021中国汽车看芯情。

2021年汽车圈最大的“瓜”是芯片。靠芯片分胜负,有人不服,胜之不武,不服不行。一枚小小的芯片,像苍茫大地落雪有痕,有人因芯而兴,有人因芯而衰。芯片之下,汽车四处碰壁,加价、一辆车只给一把钥匙、供需紧张等险象环生。

2021汽车人看核酸次数。

“阴着”的核酸报告、绿着的绿码、健康宝,成为中国汽车人标配三件套。11月举行的广州车展,单位同事集体核酸,往返三天两测。小鹏汽车副总裁李鹏程,2021年核酸次数截止12月22日35次。有些自嘲的李鹏程在社交媒体说,次数是35,价格从第一次的280元降到了40元。

并不能确定李鹏程的核酸次数是否汽车人之最,但一年八测十测是车人的普遍。按照“非必要 不出行”原则,李鹏程们的每次核酸报告都是汽车人“必须出行”的证明书。

2021看人来人往。

姜德义创造了执掌北汽集团后“不露面”的历史纪录;上汽陈虹和广汽曾庆洪临届退休再续约;徐建一狱中忏悔;原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多任市场部人员几乎“整锅端”、祁玉民落马;执掌华晨时间并不长的阎秉哲临阵脱手;安铁成让中汽中心有了新模样;付炳锋、沈进军等行业协会机构,出色回归智囊角色;尹同跃带领奇瑞终于迎来累计1000万辆;做大了的李书福费尽心机让吉利走在由大向强的科技转型路上;徐留平让一汽集团延续车市好风景……

大企业掌门人沧海乘风,新势力领军者直挂云帆。

理想、小鹏、魏派等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汽车品牌,回归、接轨国际汽车品牌的原本模样,奔驰标致法拉利等如雷贯耳的汽车品牌原本就和个人同名。蔚来李斌不再是“2021年最惨汽车人”,华人运通丁磊破茧成蝶,霸榜50万元以上豪华电动车。

李宏鹏去了万达;马振山加盟奇瑞捷豹路虎;樊京涛拯救极狐;向东平兜兜转转去了江铃福特;胡俊另起炉灶筑电动屋;陆逸履新长安福特;俞经民执掌上汽大众销售公司;贾鸣镝执掌上汽奥迪……

一些老汽车人“挪活”;一些功勋汽车人退居幕后,陈斌波、唐腾等,换一种方式参与汽车产业进程。

不管新人旧将,大家都谈论着学不来也学不会的特斯拉、马斯克。

更有一些新汽车人走到台前独当一面,郭永锋执掌一汽-大众销售公司;胡绍航极速融入一汽丰田;孙亦炯主政上汽荣威;张亮让MG有板有眼。更喜80后、90后任要职、担重任,开跑中国汽车青春接力。

车轱辘往前转,汽车人向前看。

计时2021,汽车行业事件很多。

疫情常态化、缺芯不听话,汽车行业也是一个小哪吒。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乘联会数据均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产品规模双双突破2500万辆,同比微增长的大盘不仅守住了,且含金量足。中国品牌市场率逼近50%,创历史新高,长安长城吉利奇瑞年销量均接近或超过百万辆规模。

新能源渗透率15%,总量达到标志性的300万辆。所谓的“蔚小理”带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集体换道超车。“蔚小理”之外,哪吒、威马、爱驰,各有门路,批量出口欧洲的爱驰成为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的代名词和招牌。新势力、新实力、新品牌,琳琅满目,只是有人领跑,有人陪跑。

消费需求升级写在人们脸上。豪华品牌市场整体销量超过300万辆,奔驰宝马奥迪传统三强演绎强者恒强,囊括了其中的超过200万辆,雷克萨斯凯迪拉克都超过20万辆,沃尔沃林肯等品牌虽然基数不大,但增幅同样非常“豪横”。

计时2022,可看“事见”也不少。

首屈一指看股比放开。

伴随着起亚以近3亿元获得东风转让25%股份,起亚成为继四川现代宝马之后,第三家增持合资企业股比的企业。是第三家,却肯定不是第三家。伴随着合资车企股比50:50对等合资政策的放开,更多外资公司提高合资股比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儿。体量最大的大众汽车集团虽然没有露出动南北大众股比的迹象,但是对未来业务投资的天枰已经倾向江淮大众。走不下去的一汽马自达长安马自达的合并,虽然不属于此范畴,但是也发生在合资股比的大背景下。类似的还有南北本田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等,哪怕是南北丰田会不会提高合资公司股比,最终会不会“二合一”都是“保不齐”的事儿。

股比放开后,一定是不讲究对等了,有多少股份就有多少话语权。中方起什么作用,有什么能力,扮演什么角色,都是2022年看点。合资股比放开,远不是外资提升股比那么简单,独资企业的出现也是大概率的事情,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看有效转型。

传统车企无不面临着更好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的转型。不转不行,怎么转行,家家车企都有本难念经,如何把经念“精”不念歪?

汽车发明者的奔驰从“电动优先”到“全面电动”的转型任务之重、魄力之大比变脸还快;奥迪早就给出了2030年停产燃油发动机的时间表;宝马则已经向市场提供了数款新能源车型。很不幸的是,在中国市场,豪华品牌电动车没有品牌优势,他们既没有认识到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车认知的颠覆性,也没有更好破解之道。

传统车不放弃,新能源大投入,是传统汽车企业的两个战场。因此,转型中的车企,这个时候最难熬。大把的银子投下去可能连个水响都听不到。大众汽车多款ID.车型在欧洲攻城拔寨的事实说明不了什么了,中国市场消费者的认知和欧洲已经绝缘、绝交。认识不到这一点,等待大众的不止是销量下滑。

看产能放空。

一个严峻的事实是,中国汽车产业整体过剩的产能将成为很多企业的包袱。华人运通用东风悦达起亚工厂代工,小鹏汽车用海马郑州工厂代工,理想汽车甚至买下了象征着北京现代荣誉殿堂的顺义一厂……

“个儿最大”的南北大众的产能600万辆之巨,他们的销量不到400万辆,北京现代的产能有小200万辆,他们的销量只有50万辆左右,长安福特的销量只有30万辆不到,而他们的产能却是销量的一倍还多。成都为新冠疫情的密接创造了“时空伴随者”的浪漫表达,而各个车企的产能放空却是严峻的事实。

现在看来,能够为新能源代工已经是最好的“下家”了。

看新旧交替。

新旧动能转换势不可挡,倒也不是明年的事儿,也不一定非得有个明确的时间节点,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过程。渗透率、300万辆,成为新能源车的标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言,2022年新能源车有望达到500万辆。这意味着整体汽车市场将“五分天下有其一”,新能源车占整体市场的25%,气候不小,传统车企能分多少羹还真说不好,也不好说。

看整体大盘。

需要警惕的是,芯片问题还将得到延续,还将是2022年的看点。问题是,假若没有这些问题,消费需求的势能是不是还强劲不能忽视,需要正视。大背景是,疫情反复、经济放缓等客观因素导致居民储蓄率创新高,也就是说不是老百姓没钱了,而是不敢花钱了,保守花钱了。这些经济层面的东西反馈到汽车行业的滞后效应就是,消费保守了。

去年汽势元旦献词是“2021年的距离是几米”,这种距离在2021年一直保持住了,甚至距离更远了。2022年中国经济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同样要强调以稳为主,稳重求进。

疫情、芯片等因素,叠加出巨变。改变了汽车行业的日常,改变了汽车新旧动能走向,改变了汽车发展方向,同一个时空,轨迹已不同。

旧年,汽车人不易,汽车人没有一刻躺平;新年,愿有那么一段路,你可以放倒座椅,开启天窗,看云天、赏星月,不见烦事只观美景。

2022,汽车圈好“事见”!

汽车人好“芯”情!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