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看过奔驰EQXX,蔚来/特斯拉的顶级豪华梦可以碎了

2022年01月04日 18:01:04
分享到:
来源:路咖汽车

概念车VISION EQXX终于首发,按照梅赛德斯-奔驰的一贯操作,但凡把外观-内饰-前后排全部开放,就基本意味着这辆车已经进入了无限接近量产的状态,随便看、随便讨论、短时间内就有投向市场的能力。

和很多车企放PPT的玩法不同,100多年的履约能力摆在这,并不慌。

也就随着奔驰EQXX的首发,回看梅赛德斯-奔驰在眼下最新的造车思路,大概率可以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这种模式下,新势力和老势力跟更强?”,也顺势得到一个初步答案“照着这个路子造车,新势力们不太好顶住,或者说会和最上层的顶级豪华无缘。”

核心还是技术的搏斗,EQXX很强

奔驰EQXX背后能初步体现的企业新造车逻辑,最核心的在于2个层面,一是奔驰开始对传统造车推进步骤进行了变换。传统逻辑等于,立项后,部门→下一部门→下一部门→最终成品,下一部门等待对接基本完备的上一部门方案后,再进行相应的调试/自身项目的推进。对于奔驰这种体量的企业而言,这种模式尽管在节奏上比较拖沓,但也是相应更好处理多部门关系的一种办法。至于在EQXX身上,用了新的“跨部门、整体协同推进”,至于协同达到了什么程度,当前无法验证,还是得等待EQXX真正变成量产车,开始FOTA迭代,才能大体找到整合程度。

第二个核心点,是关于创新技术的应用,很明显的脱离传统汽车思维,不再是之前偏“追赶新势力”的思维模式,比如大谈智能网联/智能驾驶,这次在EQXX身上体现的,是奔驰“我要这么做”的感官。

奔驰EQXX目前的初步落地结果,创新技术应用的讨论点在能效、F1技术、智能座舱这3点上。

展开能效这个点,关键是1000公里+续航表现、百公里能耗低于10kWh、95%能效。做到单次充电1000公里以上的数据指标,方式上说起来比较简单,但从全球这么多车企还没谁能大规模量产普及,就能看到难度所在。

三电系统的核心-电机、电池、电控,在EQXX身上都藏着不少信息爆点。电池,追求的不是整体容量目标(EQXX身上为接近100kWh),从容量上能排在当下汽车行业中游偏上的位置,但能量密度直接拉到400Wh/L的水准,因材料不同这种数据无法与Wh/kg进行换算。从宁德时代NCM811此前公布的数据(300Wh/kg左右)来看,可作为相应参照,EQXX的电池能量密度有进步,也使用了更多的硅材料。此设计的装备还有一个典型好处,它在电池容量略低于奔驰EQS(111.8kWh)的情况下,尺寸缩小50%、重量减轻30%,电池总重量495kg。作为参照,之前特斯拉Model S被爆出的电池重量为900kg左右,相当于减重近50%。

电机,目前的公开资料是EQXX使用的电动机和AMG Project ONE关系颇深,不过鉴于公开资料过少,目前唯一能大胆猜测的是,它已经搞定了最大功率75%持续输出这种行业普遍遭遇的难题,毕竟是来自赛道的AMG技术,跑F1拿冠军,这属于基础能力。

电控方面,软件和算法为主,没法过多解读其精髓所在。鉴于不久前奔驰EQS在全球范围中经历了多轮专业媒体的相关测试,续航里程基本等同于掉电里程,也是高位水准。

除了三电部分,实际上奔驰EQXX的相应亮点还在于整体结构,尽管没有过多的谈及800V或者此类的术语,但能看到之中的关键词是,新一代碳化硅组成了很多电力电子设备,天窗能额外供给车辆25公里续航能力。不出意外的话,这会在较长时间内属于奔驰的专属优势技术装备,因为高定价之下,允许高成本技术的装载,目前行业里有这种能力的企业极少。目前的市场结构中,能允许“高定价cover高成本”动作的企业和车型,简单来看,其实只有保时捷Taycan、BMW iX、高合、奔驰EQS等。

F1技术的展示,除了上述对电机的猜测之外,主要关乎空气动力学的打磨。不久之前的奔驰EQS上市,0.20Cd的量产车最低风阻纪录刚刚刷新几天,在奔驰EQXX上就被刷到了0.17Cd。究其根本,除了大家都能猜到的大量风洞测试/修改,模拟测试/修改,需要花费极大量金钱之外,其实从造型和车体的大量细节上也能发现,F1技术的血缘注入。不仅仅是非传统三厢车的车体尾部结构,也不仅仅因为前脸可封闭。前脸的结构是超跑上较常见的解决方案,撞风面积比Smart更小。还有关注点很高的车尾主动式可伸缩扩散器,去梳理空气乱流。极低风阻,再加上整车的轻量化(除电池包减重、车身新材料减重、内饰新材料减重之外)轮胎也应用了新材料技术进行减重/降阻。整车重量的数据,1750Kg,相当于保时捷911车上坐了2个75Kg的人(1600kg自重+150kg人重),也相比保时捷Taycan的2.4吨要少了接近700kg。

座舱,在奔驰EQXX上可解读的点有新材料/系统优化2个部分。新材料,目前奔驰/宝马二者都在比较快速的推进可循环/可回收新材料技术的应用,好处很显著,环保能力实打实的增强,车企对于成本控制的玩法会有新模式/新利好。至于头部企业推动之后,行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会有新一轮的供应商开始此方面的技术研发,也就意味着成本进一步降低之后,更多车企也可以开始推广此类技术,但引领发展的,还是在奔驰/宝马这些巨头手中,掌握底层。

除却材料之外,奔驰并没有讲“算力TOPS”“XXXX芯片”之类的太多关键词,相应的描述是“响应速度提升5-10倍”,如果按照目前MBUX在奔驰车型上的装备表现来看,这个表述就是目前行业绝对领先的水平。当然,这需要真正落地之后,再进一步进行相关的验证。

100万以内,可以不客气的说话?

到了某个段位,就可以说一些不客气的话了。站在三方角度看EQXX这种车,目前能和它形成比较大重叠竞争的车型,极少。

奔驰EQXX目前体现的是,把人无我有的“护城河”进一步拉大,同时包括传统/创新两点。

传统部分最核心的部分是履约能力,随着这几年全球汽车巨头纷纷转型,PPT/创意点写的足够漂亮,效果上越来越弱。因为,所有消费市场的核心还是落地能力/执行能力,立下Flag之后,在实际交付过程中不能履约,目前没能对企业有太大损害的,只有特斯拉一家。蔚来、小鹏能够快速实现攀升,除了其企业思维高度更强之外,强大的履约能力才是背书。

再回到创新这件事上,上文的简单剖析,结论是“奔驰能造出的车,极少数车企做得到。”做不到的原因即包括研发能力,也包括体系能力。

研发能力=研发储备+研发投入+研发团队+用户需求的把握。

体系能力=能创造品牌价值+能让高价格车型在市场中广泛流通+形成高成本→高预算的自洽。

结合这2点来看,目前的新势力/传统势力们遭遇着基本相同的情况。新势力车企比较趋同的问题在于,在积淀时间较短的前提下,价值提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特斯拉从高点入局打开知名度,在之后的发展曲线是不断冲低,所以有了“本以为特斯拉想做BBA替代品,最后发现是大众丰田的市场争夺者”这种结论。

特斯拉的发展路线不太相同的点是,中国主流新势力品牌的基础打得更坚实,比如蔚来的成交价目前在年交付量近10万台的体量下,依然稳定在40万元以上;小鹏的产品线是从低到高往上冲,靠着一系列功能更新/定位级别更高的车型,比如小鹏G9交付之后,后期预计成交均价能进一步向30万元左右进行拉升。

但,50万元显然是个坎儿,冲破50万元的天花板之后,继续在100万元左右的市场里如鱼得水,眼见得最核心的明路是,不允许任何方面存在短板。包括履约、创新、价值感、服务体验,属于综合行为。蔚来/小鹏等有无机会继续向上冲击,答案是有,但时间周期谁也没法给到答案。

传统车企们面对的核心问题,显然也有通过什么来承载高定价及销量保证的问题,目前在市场里,有能力承载100万元左右售价车型产品的传统车企,十分稀罕,如果再考虑销量/综合盈利能力等,则进一步少之又少。

另一层面的问题则是,谁的技术创新能做到大规模的人无我有,撑起电气化时代的自身IP,答案显然和上述一样,少之又少。

所以,最后的话题又变成了亘古不变的传统话题。面对这种创新的程度,有几家车企跟得上,跟得上这种创新,自己又会不会对品牌产生信任。眼见得,蔚来存在机会,小鹏存在潜力,特斯拉的顶级豪华梦,却已渐行渐远。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