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比亚迪换标、滴滴下架......2021年汽车行业大事件还记得哪些?

2022年01月07日 15:12:01
分享到:
来源:车行易

不知不觉,2021年已经开始渐渐步入了尾声。相信不少读者都在近段时间里相继浏览了各个社交平台或相关APP的年度报告。对此,电动君接下来将和大家一起来重新回顾一下,在即将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汽车行业到底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事件一:多家车企换标!

2021年1月1日,刚步入新的一年之际,比亚迪汽车便率先发布了全新品牌LOGO。具体来看,车标主体并没有改变,不过与旧车标相比,新标识取消了椭圆形边界,变得更加开放。据比亚迪官方表示,比亚迪汽车将用更开放的姿态面对用户和伙伴,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突破边界。另外,此次比亚迪新更换的标识不仅直观简洁,而且还具有国际化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新LOGO只是用在比亚迪乘用车市场,其他业务依旧沿用原来的椭圆字标。

除了比亚迪以外,包括吉利起亚、通用、标致雷诺等多家车企在内都相继推出了全新的品牌LOGO。据相关人士介绍,以吉利汽车为例,之所以发布全新LOGO,主要原因在于2021年是吉利控股集团迎来创业的第35个年头,新LOGO意味着吉利控股正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并以年轻化、智能化、全球化的企业战略,成为一个国际化车企。

电动君点评:汽车品牌标识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换标或许是车企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的改变,对品牌文化的传承以及营销方式的提升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不过,电动君在此想要强调的一点是,推陈出新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仅仅想要依靠一个标识来改变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固有的印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品牌标识焕新的同时,车企需要在产品方面进行升级优化,与全新品牌标识相匹配,这样才能让消费者真正地去接受全新的品牌形象。

事件二:上海车展后,特斯拉陷“维权”风波

2021年4月19日,对于特斯拉来说似乎不是一个好日子。一位来自河南的特斯拉Model 3女车主在突破层层安保后,大闹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引起了汽车行业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在该事件之后,特斯拉品牌的口碑被推上了舆论风口浪尖,即使到了现在还有不少人对特斯拉抱有偏见。

需要注意的是,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涉及到特斯拉的维权事件,仅见诸报端的就有三起以上,从车主维权,到特斯拉起诉车主进行反击,我们看到的是特斯拉在面对国内车主时始终都是持强硬态度。其中,又以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的表现最为突出。

电动君点评:任何一项科技创新在初期都会存在缺陷,需要经历试错的过程。作为新兴产物,纯电动汽车自然免不了这样的审视,尤其是涉及到生命安全。虽然特斯拉与该名女车主之间的争执至今还没有得出一个准确的结果,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遇到的问题,或许其他新势力车企以及传统车企都会在不久后遇到,比如说继特斯拉之后,蔚来汽车便出现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失灵的情况。对此,电动君只能说出现问题并不是“问题”,但是厂商之间理应与用户共同进行解决,而不是“硬碰硬”。

最后,电动君认为类似特斯拉一样的维权事件,在未来或许不会再出现。据最新消息显示,未来的车辆都会配有EDR,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匣子”,这一变化或许能够从根本上避免再次出现“特斯拉维权事件”。

事件三:新势力车企再上“热搜”!

作为我国的发展的重点项目—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和市场红利不断倾斜的背景下,各个行业巨头都开始相继涉足到汽车领域,其中不乏互联网、消费电子、出行等等。事实上,跨界造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除了“蔚小理”以外,早期跨界下场造车的还有美的、恒大、富士康等等。

结合今年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第一批造车新势力中的佼佼者“蔚小理”已经成功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如蔚来汽车2021年前三季度交付量达66395辆、小鹏汽车前三季度交付量为56404辆、理想汽车前三季度交付量为55270辆。与2020年全年总销量相比,“蔚小理”今年前三季度的销量已经实现了72%的增长。在销量实现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包括“蔚小理”、威马等在内的新势力车企依旧在不断发力,例如威马汽车正在加紧布局SUV+轿车的产品矩阵。

对于以“蔚小理”为代表的第一批造车新势力,虽然他们是第一批吃“螃蟹”的新势力车企,但是也同样面临着无数的挑战。与第一批造车新势力不同,第二波造车新势力车企的吸睛能力完全不逊色第一批“选手”,比如说雷军自今年3月份宣布造车以来,汽车行业内便没有缺少与小米造车有关的新闻。除了小米造车以外,宾理汽车、盒子汽车、牛创新能源、阿维塔等品牌的亮相,让大家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新能源汽车行业。

点评:从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用户对新品牌的认知度也在提高,这一切为新选手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当然,尽管之前牺牲的以及仅存的第一波造车新势力以巨大的试错成本,变相告知了后来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避免犯哪些错误,加上新选手自身的实力,在接下来的造车之路上确实会变得平坦不少,但是电动君认为当前留给跑进新赛道的选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新选手需要加速产品的推进才能收获市场的认可。

事件四:滴滴下架

2021年,美国时间6月30日美股午盘,滴滴以交易代号“DIDI”正式登陆纽交所。自递交招股书以来,滴滴便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不仅成功获得了10倍超额认购,还提前超额完成了原计划40亿美元的募资计划。正当所有人以为滴滴即将走向新的巅峰时,国家网信办于7月2日发布公告,依据《国家安全法》和《国家网络安全法》对“滴滴出行”进行安全审查。

随后,国家互联网办公室于7月4日发布消息称:“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手机个人信息问题。网信办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12月3日,滴滴宣布纽交所退市,转投港股。

在滴滴倒下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T3出行、曹操出行等出行平台的崛起。据移动互联网数据平台极光大数据三季度报告显示,曹操出行月活用户上升至1101.5万、T3出行为986.7万,与2021年第一季度相比增长了接近一倍。

点评:关于滴滴下架一事,相信不少读者都知道电动君曾针对滴滴出行被下架的原因进行过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滴滴出行存在向国外势力泄露国内用户信息的嫌疑,这一点可以从滴滴加州研究院之前发布的一份关于中国部委官员行踪的报告得以佐证。之所以此次相关部门会如此重视该事件,主要在于滴滴掌握的数据一旦落入国外势力的手中,势必会对我们的安全造成影响。

事件五:“碳中和”,倒逼车企电动化!

无论是汽车生产商,还是普通老百姓,我们在2021年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无疑是“碳中和”。据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交通行业碳排放量逐年提升,同时由于汽车出行和汽车运输量的增加,导致乘用车与货运碳排放在交通行业整体碳排放中所占比重高达75%。因此,交通行业能源结构亟待改善。在这一背景下,各大车企都在积极行动,加速“脱碳”成为了汽车行业的大势所趋

提及“碳中和”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聊一下丰田汽车。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不久前正式发布的产品规划显示,将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推出十五款纯电动车,并将雷克萨斯转型为纯电动汽车品牌。

点评:“碳中和”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推动了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在回顾了丰田章男的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的言论之后,我们发现丰田章男的观点并非毫无道理,毕竟纯电动汽车虽然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排放,但是结合我国当前依旧以火力发电以及蓄电池后续的处理等情况来看,纯电动汽车的污染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事件六:华为真的不造车!

关于华为造车或不造车,一直以来都是汽车行业所关注的问题。记得在今年上海车展上,我们看到了配备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极狐阿尔法S的HI版车型在上海进行公开试乘,引起了各方的关注。随后,华为与小康联合发布了赛力斯SF5车型,在华为旗舰店进行销售;随后,小康与华为合作开发的全新汽车品牌AITO旗下的首款车型问界M5在华为冬季期间新品发布会上亮相。

在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表示:“我们和小康赛力斯今年春天发布了SF5这款车,用了华为Drive ONE一些部件,用了我们一些技术,但是整车不是我们设计的。因此,我们觉得我们还能做得更好,这次我们用了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工业设计团队、软件团队、用户体验团队来一起打造(问界M5)这款产品。”

点评:一直以来,当各界人士向华为提问“华为是否会造车”时,任正非的态度始终都是“华为不会下场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对此,结合此次华为与赛力斯共同打造的问界M5来看,当华为深入到设计、销售环节时,与自己下场造车还有什么区别呢?当然,电动君认为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上,我们大概率不会看到贴上华为品牌标识的汽车产品,因为与成为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相比,下场造车所带来的利润难以满足华为的“胃口”。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下场造车,成为Tier 1供应商虽然难度更大,但是竞争却相对要小一些。

当然,结合华为的智能汽车方案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该方案几乎将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囊括在内,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下,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一下,赛力斯或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成为华为“上车”的主要深度合作方,毕竟大多数有话语权的车企都不会甘愿沦为代工厂,如上汽董事长陈虹曾表示:“要自己掌握灵魂”。

事件七:芯片短缺!

至2020年年底爆发“缺芯”问题以来,一枚小小的芯片几乎成为全球车企的噩梦,影响了2021年汽车市场的正常运营。据行业专家预测,2021年全球大概率会减产700—800万辆汽车,其中中国市场汽车产能将会减少200万辆。关于芯片短缺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消费类芯片的高热度引起了生产资源的倾斜,加上

面对“芯片荒”,各大车企可以说是奇招尽出,如通用汽车总裁马克·罗伊斯表示,将与高通、台积电、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安森美半导体、恩智浦半导体和英飞凌科技等芯片生产商共同合作研发芯片。随后,宝马集团于12月与微芯片开发商INOVA、半导体制造商格芯签署协议,保证每年供应几百万颗芯片。除了相关的合作以外,不乏汽车生产商到电子市场上以高价抢购芯片、部分品牌的经销商以发票价回收二手车再转卖给新用户等。

点评:“芯片荒”暴露出来的是全球汽车行业在供应链方面的劣势,或许在短时间之内会影响到各大汽车制造商的销量,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此次事件令车企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不足,为后续的稳定生产奠定了“基础”。

事件八:车企营销“翻车”!

回顾即将过去的2021年,随着汽车产品的不断丰富、汽车行业内卷日益严重,各大车企为了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在营销方面也在不断创新。不可否认,2021年车企在营销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有不少车企在营销过程中出现了“翻车”,比如说福特海报图闹乌龙、劳斯莱斯邀请网红拍摄宣传片遭网友Diss、英菲尼迪代言人翻车等等。

点评:结合2021年车企营销活动等各方面来看,无论是邀请网红宣传,还是大家经常提及的“用户共创”,都是车企以寻求与消费者产生共鸣的目的而做出的方案。然而,电动君在此不得不提出的建议是,网络虽然能够为品牌带来更多的曝光量,但是也会让车企的错误被放大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因此,车企在营销方面除了需要做到对每个环节细致入微的把控之外,还要掌握好利好的舆论方向。

总结

2021年即将过去了,在这一年时间里,我们看到了新星的崛起,也看到了“巨星”的没落。不过,这一切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却是有利的,毕竟在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下,产品将会得到充分的改进和优化,我们能够享受到产品也会更好。最后,电动君在此感谢各位读者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的持续关注,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与大家继续互动!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