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汽车人】“风暴”之中,软银投资策略会否改变?

2022年02月11日 18:44: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人传媒

在形势压迫之下,软银并非完全改换了投资路线。目前玩小项目,只是蛰伏而已,软银在等待全球经济风向的改变。

文 /《汽车人》孟华

在中国的春节之后,日本软银迎来了两个坏消息,一个意料之中,另一个猝不及防。

2月9日,英伟达发布公告,宣布终止对半导体知识产权提供商ARM的收购。作为出售方的软银将获得12.5亿美元的补偿,但这笔钱远远弥补不了预定盈利400亿美元的损失。

四大监管方(中、美、英、欧盟)全部否决。同时,几乎所有同行和上下游公司都表示激烈反对,大家都警惕桌面时代的“Winter垄断”重演。其实,一年前英伟达已经判断收购案凉了。

400亿美元投资砸在手里的软银集团,其社长兼创始人孙正义日前表示,将在2023年前推动ARM在纳斯达克上市。炒股炒成股东,说的就是软银。

一周前,软银COO马塞洛·克劳尔(Marcelo Claure)宣布辞职。作为孙正义激进投资的头号操盘手,克劳尔的离开,让外界第一次怀疑软银旗下的愿景基金投资风格,可能改弦更张。

即便在2019年底,合伙人兼前日本首富柳井正辞任软银“外部董事”的时候,外界都没有怀疑这一点。

“软银正处于一场风暴中”,孙正义在3个月前的表态,如今一语成谶。

软银爱投“平台型”公司

在日本,人们更熟悉软银作为电信运营商出现。其实软银拆分之后,一个是以电信业务为主的Softbank Corp,另一家才是投资业务为主的Softbank Group。

投资圈里讨论的,通常是后者。其性质就是私募,只不过是凶猛和块头大一些。它不会亲自下场去干实业,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软银旗下的愿景基金,2016年末才筹建,但是一问世就在全世界打响了名头。原因很简单,它的投资规模高达千亿美元。而同期美国200多只风投基金加在一起才五六百亿美元(风格偏于稳健的基金未列入)。

激进风格和规模通常是不相容的,但软银投资阿里的空前成功案例表明,两者可以融为一炉。当时,孙正义被捧上日本首富的同时,舆论还附送了“投资之神”的冠冕。

软银资本结构很有意思。沙特主权基金(PIF)出了450亿美元,占据最大份额;软银自己出资330亿美元,为第二大股东;剩下苹果、夏普、富士康、甲骨文出资各占1%。一般私募股权投资都是拿别人钱玩,像孙正义这么干的非常少见,因此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孙正义的可信性和靠谱程度。

软银投资方向看似驳杂,汽车新技术(自动驾驶、芯片、车联网等)、金融、医疗、出行等相关公司都有涉猎。这和规模有关,由于愿景和后来的愿景二期规模太大,不可能逮着一只羊喂。

但其中的脉络很清晰,这也是孙正义定的调子,即人工智能(AI)。所有和AI相关的企业,都可能得到愿景的青睐。

在愿景全面出击的2019年,投出去的资金多达1270亿美元,分布在大交通、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癌症检测和基因诊断等领域。其中,出行和汽车新技术成为重点对象。

人们发现,愿景相对偏爱“平台型”公司,可能基于它投资阿里的历史经验。

如果AI、平台、出行、自动驾驶几个要素交叠,会得到什么?答案显然是“叫车公司”,这类企业满足软银的所有偏好。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优步、滴滴、Grab(东南亚叫车公司),还有声称“马上”转型叫车公司的Cruise,都拿到愿景的大笔融资。

通用汽车和软银的分歧

Cruise作为自动驾驶技术创业企业,一直被通用汽车精心培育。

Cruise在前总裁丹·阿曼的主导下,走的是Robotaxi路线,和最强劲的竞争对手Waymo一样,都打算从城市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开始自己的商业计划。

不过2021年12月,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和阿曼出现战略分歧,直接导致后者下台,由Cruise的创始人、总裁兼CTO凯尔·沃格特(Kyle Vogt)接任Cruise的临时CEO。

博拉强调Cruise必须置于通用汽车旗下,为通用汽车增强自动驾驶技术服务;而阿曼则要求先让Cruise上市,形成Robotaxi商业服务,然后再分配到手的资源。博拉和阿曼意见冲突,实际上就是通用汽车和软银为首的投资方,产生战略分歧。

现在博拉主导的路线赢了,Cruise的董事会被通用汽车高层掌控,软银(或者愿景)作为没有投票权的观察员,对此无能为力。显然,他们更希望Cruise独立上市并形成自己的商业和技术护城河。

不过,这不影响Cruise在旧金山尝试Robotaxi免费试运营,也因此举获得愿景承诺的二期投资13.5亿美元。软银不满,但不会丢开手。

软银受挫于疫情与监管大棒

这不是孙正义的第一次挫败,甚至算不上挫败。2019年4月之后,优步上市后爆雷且抛弃了自动驾驶业务、滴滴赴美上市失败、Grab勉强上市后暴跌、Wework(共享办公公司)上市失败,软银似乎流年不利。

2019财年(2019.4.1-2020.3.31)软银亏损126亿美元。不过,转过年来,软银投资的Coupang(运营方式类似于亚马逊的韩国电商)上市成功,软银2020财年狂赚458亿美元。

刚刚结束的2021财年三季度内(2021.10.1-2021.12.31),软银投资亏损13.5亿美元,而上年同期赚153亿美元。2021财年如果不出大的纰漏,很可能以小亏收尾。

软银的投资业绩就像坐过山车,和疫情有关联,与各国政府对待“科技平台型”公司的监管态度有重大关联。

疫情让叫车公司的业务直接短期崩盘,租车公司更是哀鸿遍地,连百年历史的赫兹都倒闭了。网络叫车公司与赫兹这样的企业,最大的不同并非轻重资产的差异,而在于前者拥有数据金矿,而且还有自动驾驶或者Robotaxi的科技标签。

两者都让监管警惕。中、美、欧、英先后完成了数据“不能出国”的立法。这对所有拥有数据业务的公司,是一视同仁的。

“数据本地化存储”看上去没动任何人的奶酪,但“影子驾驶”数据跨国流动,是自动驾驶模型深度学习的养料。数据流被切断后,模型就只限于使用母国数据了。

这意味着,面对中国这样交通复杂度全球名列前茅的国家,跨国公司几乎找不到好的AI迭代路径,研发本地化也无法解决各国技术团队数据交流的障碍。

事实上,也有不听招呼,企图偷偷到纳斯达克上市的本土数据企业,监管层对此痛下杀手。不光是IPO停摆,一定时间内客户冻结、融资断流、业务产品下架、监管约谈等措施,让背后投资的软银叫苦不迭。2021年11月,愿景基金光是在滴滴投资的120.73亿美元,就减记42亿美元。

除了数据敏感,平台型公司做大之后,往往“大树底下无丰草”。原因在于资本膨胀、扼杀创新、排斥竞争,侵蚀社会整体利益。中国监管机构强化了管控力度,以反垄断大棒强制“平台型”公司吐出一些地盘,以维护正常竞争秩序。

不光中国,中、美、欧监管机构都在做类似的事情。只不过欧洲因为缺乏数据创业公司生存的土壤,以至于监管方除了罚钱,拿不出其他工具,甚至可能反过来被美国科技公司拿捏。

软银投资的中、美、印创业公司居多,在平台公司被监管一通组合拳打击下“变乖”了很多。

2021年,软银提出来,尽管仍然看好中国市场的未来,但中国政府管控加强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观察哪些领域的风险更小,在那之后再重新考虑投资,预计这个过程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

重拾车企合作

但只过了几个月,软银就投了中国机器人车制造商“新石器无人车公司”。只不过这类投资相对滴滴这种重量级公司,规模偏小。软银现在更愿意多投点AI相关的自动驾驶公司,自动驾驶乘用车和自动物流,都是软银的心头好。

需要注意的是,在形势压迫之下,软银并非完全改换了投资路线,而是缩减了“大出行”投资,更关注技术点突出的中小创业公司。事实上,如今也没什么大出行重量级公司可投。现在,软银与车企合作的积极性有所回升。

不过,软银始终都以投资人的身份介入汽车行业。区别只在于,前台牵头干活的是车企,还是创业企业。

这一思路其实早就有。2018年,软银和丰田共同出资100亿日元(约合5亿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Monet”。Monet的任务是实现自动驾驶和出行服务的结合,其技术资产是软银数据分析平台“IoT Platform”,以及丰田信息平台MSPF。

如今,三四年过去了,这笔钱投下去连个水花都没泛起来,说明该项目进展得不尽如人意。

鉴于中国的监管力度,这两年,软银在日本、以色列、美国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以色列的固态激光雷达公司“Innoviz”B轮融资、地图公司“Mapbox”C轮融资,都是小打小闹。

而软银和斯巴鲁的自动驾驶技术合作,软银提供5G移动设备,斯巴鲁负责V2X通信,目的在于测试车联网,并试图做点自动驾驶辅助的技术验证。丰田收购斯巴鲁20%股份之后,斯巴鲁与软银的合作,被置于软银-丰田合作框架之下。

显然,时至今日,软银的车企合作版图上,丰田仍占有特殊的位置,一系列资本运作、技术合作都围绕两者利益的“交叠区”进行。双方能找到的共同利益,就是围绕自动驾驶技术的数据应用,资本合作摆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

软银与本田共同投资了Cruise则是另一回事。本田因为与通用汽车的战略联盟关系而启动对Cruise的投资,目的主要在于让自动驾驶技术服务于产品业务。这一点,本田和通用汽车利益一致。

而软银则更多从财务投资角度,希望Cruise尽快上市,尽快进行街头商业运营,实现投资盈利。显然,软银与本田-通用汽车的利益产生了一定分歧。只不过投资Cruise的资本还在一个锅里,双方不会闹掰。

这么一来,丰田仍然是软银唯一战略信任的车企伙伴,双方在对彼此数据透明的做法,可见一斑。

这几年,软银投资赢少输多,但风投路数就是广种薄收,软银相当于“超巨风投”。其“以力破巧”的风格,虽一时收敛,但恐怕仍然想当“大出行时代”的大玩家。目前玩小项目,只是蛰伏而已,软银在等待全球经济风向的改变。【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