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寻找诗与远方

2022年03月01日 15:10:01
分享到:
来源:帮宁工作室

今年百人会将设2场高层论坛、3场闭门会议、9场主题峰会

作者 | 甄 瑶

编辑 | Jane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汽车、交通和能源构成相互支撑、互为约束的碳链条。

“以智能化、网联化为特点的汽车革命2.0时代,互联网、消费电子等领域科技巨头大举进入汽车产业,有望成为推动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主力性力量。

“汽车将复刻手机的智能化演进路径,以座舱的人机交互变革为起点,叠加自动驾驶浪潮,正从出行工具转变为下一代智能终端。”

……

2022年2月25日,在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媒体沟通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汽车、交通、能源协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与政策研究》和《跨界融合与汽车产业新力量》两份课题报告。

两份报告既为当下新能源汽车的跨界融合提供了注脚,又为中国汽车产业迈向双碳目标提供了路线图。

回溯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产销双双突破350万辆,分别达到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

2022年,这个数据将再次被改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500万辆,市场渗透率将超过18%。

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面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一面是在双碳、智能化、网联化、5G、大数据等驱动下,汽车被赋予了生命,汽车工业开始出现新边界。

以当前汽车市场热点事件——手机厂商与汽车厂商跨界融合为例,随着汽车行业加速发展、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新能源势力和传统车企不断碰撞,智能汽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智能产品。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已经来临。

例如,在苹果、小米、华为等一众手机制造商纷纷涌入汽车赛道的趋势下,吉利汽车选择逆道而驰,由汽车向手机业务扩张版图。而最近,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跨界造手机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与汽车革命并行发展的是能源革命、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

回顾刚刚结束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无论是忙碌的燃料电池汽车,还是场内的低碳设施,亦或是比赛场馆100%绿色供电,无一不在生动诠释着汽车、交通、能源彼此耦合三者链式关系。

北京冬奥会是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打造了一个绿色样本。”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曾表示,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全部赛事保障车辆中占比84.9%,氢燃料电池汽车更是表现亮眼。

“未来的汽车是吸纳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强大载体;是把绿色能源、智能电网、未来出行、新一代移动通信衔接在一起的纽带;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拉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支柱性引领型数字化产品。”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这次汽车革命是一切绝非某个产业和企业单兵独将能做到的,跨界融合、协同合作是成败的关键。

全球疫情、双碳目标、气候目标、供应链调整、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人类出行方式变革、大国竞争与合作……这些纷繁复杂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把握新能源战略机遇期?如何更好地挑战和引领这一轮变革?

3月25-2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将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围绕“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主题,邀请政府相关部门和汽能源、交通、城市、通讯等领域的行业机构和企业代表,就相关主题进行深度研讨。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本届论坛将开设“云会场”,大会直播预约通道将于3月1日开启。

帮宁工作室了解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设置两场高层论坛、3场闭门会议、9场主题峰会、约300位嘉宾分享。“今年是企业阵容最强大,也是准备最充分的一次论坛。”张永伟说。

论坛研讨话题涉及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政策调整、碳中和目标下国际合作与政策协同、市场与消费新方向、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协同发展、氢能产业多场景应用等。

“智能汽车发展仍然任重道远,要集中力量攻克难关。”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在评价《跨界融合与汽车产业新力量》课题报告时表示,虽然我国有市场优势、体制优势、政策优势,但在核心技术如芯片和操作系统上仍受制于人,在驾驭多产业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技术密集型产业上的管理流程和认证体系方面还缺乏经验与标准。

安庆衡认为,这些工作不是某个企业一朝一夕就能打通打透,需要跨界融合的市场主体和科研机构,在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下,全力以赴、攻坚克难,集中力量破解。

以下为《汽车、交通、能源协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与政策研究》和《跨界融合与汽车产业新力量》摘要。帮宁工作室略做编辑。

01.

汽车产业新力量

以智能化、网联化为特点的汽车革命2.0时代,互联网、消费电子等领域科技巨头大举进入汽车产业,有望成为推动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主力性力量。

▍优势产业在ICT领域

随着汽车产品形态和属性的变化,AI、5G、云计算、大数据等成为汽车智能化的关键性技术,而这些技术恰好是我国的优势所在。

一是我国已积累了一批全球领先的ICT企业,其多年的技术和生态积累有望增强智能网联汽车的竞争力。

二是新应用、新服务在我国的渗透速度非常快,国内科技企业能更好把握和适应本土消费者活跃多变的诉求。三是我国新基建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能更好支持智能汽车新技术和新产品落地。

▍新力量跨界的入脚点

正如手机沿着“交互创新-架构升级-生态发展”的路径,从单一的通信工具升级为万能的场景性工具。汽车将复刻手机的智能化演进路径,以座舱的人机交互变革为起点,叠加自动驾驶浪潮,其正从出行工具转变为下一代智能终端。相似的架构迭代和交互技术,以及生态培育能力成为新力量跨界汽车领域的入脚点。

▍多路径入局

互联网、ICT等跨界新力量基于既有的思维、技术、产品、业务等方面的优势,正沿着汽车品牌商、汽车供应商、汽车生产商三条路径大举进入汽车产业,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变革和转型升级。

一是新汽车品牌商加速汽车产品形态和出行模式变革。新品牌商立足用户需求打造定制化产品及服务,依托丰富的智能硬件生态、服务生态和大量数据积累,正推动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进一步变革,加速汽车属性向移动的第三空间转变。

二是新汽车供应商加快智能网联汽车软硬件迭代进程。新供应商从以原有软件业务生态积累、以既有精密硬件工艺积累、以软硬件协同能力,驱动车载软件、增量硬件、服务生态落地更具优势,带动着智能汽车的迭代与进步。

三是新汽车生产商促进汽车产业生产方式变革。新汽车生产商携带原有代工生产经验、创新技术进入造车领域,有助于推动汽车生产向高度专业化分工转变,跟上智能网联汽车快速迭代节奏。

这些企业更了解客户需求、更会借助资本力量,信息技术积累及软件人才储备都更加丰富,商业模式也更加灵活,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汽车新力量。

▍投资、合作和自研

汽车产业新形势下,汽车消费者市场代际变迁,用户需求向注重愉悦化、智能化功能转变,汽车供应链向交叉协同式演变,汽车销售模式更加直面消费者。在此背景下,整车企业自身调整“迫在眉睫”。

全球整车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发展情况和战略目标,正通过投资、合作、自研三条路径弥补自身能力缺失,以应对汽车产业新的变化与挑战。

一是投资收购,更适合销量、利润居高的头部车企。销量、营收居高的头部车企倾向通过大规模投资并购的资本方式能快速补齐智能网联方面新技术缺失,但也会面临成本压力和技术不达预期的挑战。目前国外头部车企选择该方式较多,投资并购以电池、芯片、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等领域为主。

二是合作研发,国内车企更聚焦本土科技企业合作。针对依赖数据、算法更新并需要持续迭代的技术领域,车企一般倾向与科技公司合作研发,以加速智能汽车量产落地。

其中,自研能力强的企业更倾向与单项或多项技术领先的科技公司合作,自研能力相对弱的车企更倾向与技术能力强的科技企业展开全面合作研发。国内车企与本土科技公司合作更能研发适合本土消费者使用习惯的汽车产品,而国外车企立足全球,选择更多且不受地域技术壁垒限制。

三是自主研发,造车新势力多采用全栈自研。利润居高,资金储备雄厚,且有一定研发能力积累的传统整车企业,倾向于选择核心技术自研以期掌握主动权,而研发资源集中且效率高的造车新势力更倾向于全栈自研。

▍对策与建议

最后,报告从政策角度、行业角度、企业角度分别对汽车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在政策层面,一是建议借鉴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智能汽车领域也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二是建议设立或完善汽车事后监管机制和整车生产企业闲置产能退出机制,以优化我国事前准入监管环境。

在行业层面,建议整车企业与科技企业等强强联合,共同加速产业创新升级,如合力构建共享化研发和制造平台,将单体优势转化为体系优势。

在企业层面,一是建议新力量利用资本或加入联盟等方式加快整合汽车产业资源,并不断探索既有优势与汽车产业的融合方向;二是建议传统车企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开发模式、人才架构、销售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02.

汽车、交通、能源如何协同

汽车、交通和能源构成了相互支撑、互为约束的碳链条。交通需求会影响汽车保有量和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耗量,从而影响碳排放。汽车终端用能结构及能耗水平又反过来影响能源和交通领域的碳排放。

能源绿色化决定了汽车上游制造端及道路交通领域的碳排放,三方必须全方位协同才能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如何加快汽车产业、能源、交通的结构调整,推进车辆新能源化、智能化与能源清洁化减碳协同增效,将是全球解决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任务。

其一,基于汽车电动化,推动城市交通运输用能低碳化。

为应对未来交通需求与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趋势,需不断推动汽车全面电动化进程,实现城市交通运输能源结构优化,加快普及新型燃料技术的替代。

其二,基于能源供给绿色化,实现汽车制造低碳化。

汽车整车制造用能结构中,电能消耗占比60%以上,动力电池制造的烘烤、干燥、分容化成等环节电耗巨大,电力清洁化程度对制造端减碳至关重要。工厂可通过内部自建光伏风电系统、外部采购绿色电力等方式,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

其三,加速车路协同等先进技术应用,实现交通运输智能高效。

电动汽车与自动驾驶和共享出行构成最佳搭配,将有效提升车辆使用效率,降低路面车辆密度。加强车路协同,实现智能汽车与道路基础设施、路侧设备之间充分及时的信息交互,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汽车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

其四,通过新能源汽车破解可再生能源发展瓶颈。

电动汽车可通过有序充电、车网互动(V2G)、换电、退役电池储能等方式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受季节、气象和地域条件影响的不连续性和不稳定问题,预计2030年电动汽车日内V2G及有序充电灵活性调节能力将接近50亿千瓦时。

其五,通过能源清洁化推动电动汽车真正实现低碳。

预计随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升,2035年纯电动乘用车单位里程碳排放相比燃油车下降幅度达到74%。

其六,构建支撑协同发展的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体系。

在能源侧要加强各类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协同规划,构建油、气、电、氢、光、储融合一体的综合能源基础设施。在智能侧要加快建设新型智能化基础设施,形成车、路、云、网、图于一体智能网联协同系统。

从协同角度,汽车、交通、能源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是,要完善汽车、交通、能源协同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规划,制定发展战略及行动方案。

二是,在碳排放核算标准、产业政策体系、推广绿色制造、区域和企业试点先行等方面推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展。

三是,从城市交通结构、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政策工具箱、绿色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发力重构城市绿色低碳交通体系。

四是,通过优化能源产业结构、技术研发、标准完善、V2G互动商业化运营等途径加强汽车同能源协同发展。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