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换电风起」,红利背后的难题

2022年03月03日 19:33:03
分享到:
来源:马拉车市

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作为参会代表的许多车企掌门人,都会按照惯例为汽车行业提前献言建策。

近日,即将第20次走进全国两会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便提出了两项建议,分别是《关于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助力交通领域碳中和的建议》及《关于加大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的建议》。其中,关于甲醇汽车的建议已经是第四次被李书福提及,而关于电动车换电体系建设则是其首次提出整体性建议。

不可否认,车企领导在两会上的建议,多少都会和自身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布局有着一定的关系。2月24日,吉利汽车与力帆汽车的合资公司睿蓝汽车正式启程,品牌定位也正式亮相:“新一代换电出行新势能”。

另据吉利汽车发布的公告显示,睿蓝汽车拥有独立生产销售汽车的资质,未来可以集研发、生产、运输、销售于一体,将为B端与C端用户提供包括换电产品、换电服务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根据规划,到2025年,睿蓝汽车计划建设超过5000座极速换电站、覆盖100个以上核心城市。

毫无疑问,李书福和吉利汽车显然把“换电”视作为了企业未来重点的发力方向之一。

「换电」风起,率先布局的不仅是车企

事实上,不仅是吉利汽车,包括蔚来、北汽、上汽江淮东风一汽红旗等等车企均早已开始了在此领域布局。它们或积极投身换电网络建设,或先后推出了相关的换电车型。

除了车企在发力,包括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在内的汽车相关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宁德时代从2021年开始在换电网络落子布局,并于今年1月18日,正式发布了旗下全新换电品牌EVOGO乐行换电,还展示了EVOGO乐行换电的“巧克力换电块”换电模式。

不断有人入局,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不得不说这跟国家的政策和导向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换电模式自2019年以来,已经得到政府部门与相关产业政策的多次力挺。 早在2020年4月23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就发布了《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

《通知》中不仅明确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同时也为享受新能源乘用车补贴的车型设置一定的“门槛”: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但,换电模式除外!这无疑是为“换电模式”专门开了绿灯,“区别对待”的意味已经足够明显。

除了换电模式车型不受补贴退坡影响,国家还最早设立了首批13个换电模式应用试点、鼓励企业研发换电模式车型、制定换电领域国家安全标准等等等等。

可以说,从身份地位到技术标准,国家政策都在支持换电。对于入局者而言,换电早已经不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

「换电」热,和「充电难」脱不了干系

除了政策引导、入局者积极,换电热潮的到来,多少也和当下的充电难脱不了干系。

随着去年10月5日央视财经频道一则《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新能源车出行遇尴尬》的报道播出,迅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大量的转发,该话题甚至还冲上了微博热搜排行榜。

来源:央视财经

根据央视财经的报道,一位从深圳回湖南的新能源车车主,在途中的服务区给车充电时花费了五个多小时,使得原本只需八个小时的路程,最终花了十六个小时,产生了额外的大量时间成本,造成了非常不理想的用车体验。

去年底,央视财经再出报道,随着各地气温降低,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再度出现。续航里程缩水、电池充不满电、不敢开暖风,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很多车主,甚至有新能源车主凌晨四点起床抢充电桩。

可见,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的充电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车桩比与预期有着很大的差距。

本身就没有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各位入局者,把目光转向“换电”领域,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消费者的补能焦虑,当充电遇到瓶颈之时,换电热潮便已悄然开启。

「充电」vs「换电」vs「加氢」

不同的补能方式实则各有利弊

不同的补能方式,有着各自的利弊,很难一言概之孰优孰劣。既然是对比各个补能方式,除了纯电车型的充换电,理应加上氢能源车型的补能即加氢。

而这三种补能方式,各自的优缺点也都非常明显。

首先看成本。

从建设补能网络的投资成本来考量,无疑是加氢站最高,换电站次之,而充电站最低。据加州能源局的研究数据显示,一座HyGen电解水制氢加氢站总建设成本将超过320万美元,其中电解水制氢装置成本约131万美元。

而一座换电站的投资费用可能达到数百万人民币,最少的也会超过100万人民币;充电站的成本最低,一般快充桩的成本在数万元到数十万不等。慢充桩则更加便宜,通常不到一万元就可以建成。

抛开技术要求更高的加氢站不谈。一座换电站之所以较之充电站有着如此大的差异,原因有很多方面。

首先,换电站在包装、用地、消防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充电桩可以设置在商场、小区的公用停车位,但是换电站只能设置在公开场地,周围要避免加油站、大功率用电企业等。

另外换电站还要配备630变电箱,60块电池需要8个630变电箱。设备由国网指定技术和品牌,由换电公司出资。如果国家电网不参与合资的话,土建、变电箱、资金、电池等都是换电企业自行承担,光是8个630变电箱投资就要200万。

同时,盈利也是换电站的一大难点。通常一个换电站的回收周期要10年以上。一般新能源的换电站整体都在亏损。即便换电站日常运营能够覆盖日常成本,但是固定资产投资还是要摊销很久。如果运营不够饱和,那么回收周期将会更长。

其次,是使用者的体验。

三种补能方式和传统燃油车的加油相比,加氢和换电在使用体验上非常接近。加氢和换电的时长几乎一致,都在五分钟左右就能搞定;而充电时长往往会耗费30-60分钟,甚至更长。

使用体验除了时长,最重要的就是补能成本了。

以一辆氢容量为5公斤的丰田MIRAI为例,加满氢的成本大概在320元人民币,续航约500公里,相当于每公里0.64元人民币;

换电使用成本以一辆蔚来为例,其换电一次的价格约为180元,电池容量在70Kwh,续航里程约420公里,相当于每公里0.42元人民币;

而充电方面,以一辆电池容量在50Kwh的电动车为例,按照每度电1.5元计算,充满电的成本约为75元人民币,续航里程约300km,相当于每公里0.25元人民币。

综合来看,换电和加氢的使用体验,相较于充电有着耗时短但成本较高的特点。如果在考虑目前氢能源汽车较高的购车成本,考虑充换电的纯电动车型,无疑是更加主流的选择。

在安全性上,换电站则较充电站有着更大的隐患。从目前发生过的电池燃烧案件来看,能够采取的有效手段很有限,电池化学成分复杂,且燃烧放热剧烈,往往只能采取物理降温方式,等待燃烧完毕。如果在换电站集中存放电池,一旦发生事故,危害可能十分巨大。

基于各种因素,我国换电站和充电站的建设布局有着明显的差异。从数据来看,2021年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为261.7万台,同比增长55.7%,而同期全国换电站数量仅为1192座,换电站远远慢于充电桩的布局速度。

「换电」风口已至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当然,作为相对较晚兴起的补能方式,换电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但正如李书福建议的那般,我国换电网络的建设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在换电站建设管理相关环节,换电站作为重资产投资,土地审批存在诸多限制。同时,受限于跨品牌、多车型、换电平台和装置技术、换电电池包通信协议、电连接器技术等的通用性,一座换电站只能服务于单一车辆品牌甚至单一车型,从而导致日益增加的建站需求和土地、电力资源有限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其次,在国家标准方面,除了2020年5月国家标准委与工信部发布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之外,其他大多是前些年发布的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在新技术、新形势快速发展的今天,都亟待修订完善并形成强制性国家标准。

此外,各电池厂商研发方向和进度各不相同,动力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电池结构、尺寸规格等方面无法做到统一,导致换电模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换电电池标准化程度低也制约着多个品牌车型共享同一个换电站,延缓了换电站发展进程。换电模式的适配问题,需要车企和电池企业共同推进,若无标准的推进,各车企品牌仍将使用不同的换电接口,无法完成适配。

而在用户使用体验方面,成本优势不明显,虽然有着巨大的市场优势,但因为各个换电站之间存在着运营状况的不均衡。有的换电站闲置无车前来换电,而有的则是电池都来不及充电。这也可能产生诸如换电5分钟,等待却要一小时的尴尬情况。

马曰:

作为补能方式,无论是纯电车型的充/换电,还是氢能源汽车的加氢补能,目前来看优缺点都十分明显。在充电难、国家鼓励扶持的情况下,换电补能看似有着非常美好的前景,但其存在的问题也着实不少。换电模式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多方合作,共同推进。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择补能方式之时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车型找到最适合的方式,另一方面也是一个习惯培养的过程,至于更愿意使用哪一种,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权衡利弊,方能作出最适合自己的抉择。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