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汽车人】“蔚小理”齐聚港股,新势力融资艰难

2022年03月18日 19:03: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人传媒

当资本在做避险规划的时候,仍然依赖各路资本支持的新势力们,已经感觉到危险就在眼前。

文/《汽车人》黄耀鹏

3月10日,蔚来汽车以“介绍形式”赴港上市,开盘报160港元,比美国上一交易日存托股份(ADS)高了一点。

蔚来赴港上市运作了一年多,比2021年7月和8月赴港上市的小鹏和理想,发起早但登陆晚。原因在于用户信托持股问题(即李斌将其名下5000万股股份成立蔚来用户信托),港交所审批过程也因此一波三折。

中概股:道路的前方是悬崖

作为背景,2月份美股虽然上涨,但“中概股”遭遇普遍抛售。3月17日,阿里巴巴美股收盘为104.98美元,而港股价格则为102港元,两者存在巨大落差。

“中概股”被抛售不是新闻,自从2020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之后,所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前景都变得黯淡。

该法要求所有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审计机构,必须接受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审计底稿的检查。如果美国证监会(SEC)连续3年无法检查底稿,该公司将退市。

中国则依据档案法和保密法,要求审计底稿不能携送出境。两方法律抵触的结果,就是“中概股”退市。道路的尽头是悬崖。

双方法律顶牛由来已久,扯皮都扯了10年以上。

这两天,监管方声称“中美监管机构保持良好沟通,正取得积极进展,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这种说法1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时间并未消弭分歧。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什么都可以谈,但让步免谈。

“中概股”的命运,取决于双方政治关系的发展。现在中美关系向何处去,并不乐观。

虽然“蔚小理”2021年净利润无一例外都是负的,但好消息是交付都超过9万辆,毛利率也都转正。蔚来还安抚投资者称,2022年将发布两款新车,毛利率将增至20%。

但是,“中概股”在美国股市的表现,已经不取决于基本面,也就是和运营关系不大。“蔚小理”的创始人、管理层乃至背后的投资人,都对此无能为力。

从2021年2月“问责法”实行之后,“中概股”有216家跌幅超50%、163家跌幅超70%、117家跌幅超80%、50家跌幅超过90%(前者囊括后者),仅有15家上涨,市值蒸发超过1.5万亿美元,相当于10万亿人民币灰飞烟灭。

如今的场面,不过是加速赶底而已。

登陆港股不能解决美股问题

“蔚小理”投奔港股,港股就是避风港吗?

显然不是。在国际投资者眼里,只有国际资本市场,没有香港资本孤岛。香港和纽约、东京、伦敦、法兰克福一样,资本的水道相通。二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本质上是同一拨人。

而且,港股也跌了一年有余,恒指应创5年来的新低。恒生科技30只成分股里面,包含了一众中国科技明星,几乎代表了中国互联网经济。而“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并未“被加入”,后者无论盘子还是影响力,都不够分量。

很多人都指出,相对于美股,港股有资金流动性的问题。港股平均每天交易额不到2000亿港币,大概也就200多亿美元,而美股随便一个交易日就达到4000多亿美元。

如果香港让“中概股”悉数回归,相当于把巨兽关在小笼子里。中小企业就更难有什么成交量。到了“蔚小理”头上,资本活跃度和在美股存托也是不能相比的。

现在美股“中概股”投资者,以及港股、A股投资者,普遍弥漫着悲观、愤怒和不安的情绪。除了眼下的俄乌冲突、能源价格高涨等国际热点之外,中美对抗的现实,才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原因。投资者的避险需求,同时推动了避险资产大幅飙升和“中概股”的整体崩落。

这里面有资本摇旗呐喊、顺水推舟地配合打压中企,也有做空链路激活的超跌效应。从根本上来说,只要国内运营的公司在国外上市,定价权捏在外资手里,这种时刻早晚会有。

这些天,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包含新势力)管理层、投资人,损失是万亿级。

既然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的预期发生根本性变化,政策风险已经大到无法忽略,那么跑到港股,只能做好美股退市预期的缓冲,不能解决股价的问题。

还有人提出,可以等股价跌到足够低的时候,趁机私有化退市,但到那时,一个可能是没人接盘,拿不出私有化的钱;另一个可能是跌得太狠了,退市方式已经不重要,两种残局都很难收拾。

跨境混合资本很难受

这对于尚未完成上市的几家新势力,是一个不好的信号。对于正处于融资过程中,尚未触及上市按钮的初创企业来说,更是大事不妙。

A股主板上市有3个会计年度的盈利要求,绝大多数新势力无法满足。据说有新势力试图在科创板上市,但因监管要求中介的连带追责规定,进展缓慢,最终还是得赴港上市。

而上市则是VC、PE等投资者唯一的盈利性退出通道。大多数依靠风投喂大的新势力,上市是刚需。

有人总结过,近4年内在中国活跃的50家创投资本,至少1/3有美资背景;前十名创投资本中,7家有美资背景,即这些资本都管理了多只美元基金,背后有美国股东。

而中国当前的互联网大公司,比如BAT(百度、阿里、腾讯)或者TMD(字节跳动、美团、滴滴),以及再上前追溯的互联网初代公司,都是由跨国资本主导风投的。

这些互联网公司(包括小米)成长起来之后,也纷纷成立基金,实际上也变身某种风投。“蔚小理”成长的各个融资阶段,都有这些互联网公司领投或者跟投。

在新势力的发展过程中,中资和美资背景的投资者,实际上很难区分,大家都是跨国资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在中美关系渐行渐远,这些国际化的资本和国际化的投资人,也一天比一天难受。

在俄罗斯和美国互相制裁之下,双方金融来往陷于停顿,实际上回到冷战时期。中美之间的经济和金融联系,远比俄美之间更深刻、更广泛。

但是,既然俄美关系唤醒了地缘政治的噩梦,对风险非常敏感的风投和私募,特别是中美混合资本,就产生了尽量化解风险的需求。尽管还是那句话,政策风险已经大到无法忽略。

对于跨境风投资本,仍需要避免三种困境:第一种是因为IPO估值不理想,甚至低于投资额;第二种是难以获得上市审批,只能一轮一轮融下去,虽然可以通过资本之间换手,但早期投资收益很难保障;第三种是中美间出现大的分歧,殃及池鱼,让外资无法事实上退出。

这三种情况,糟糕程度呈渐进趋势。资本能把握的,是前两者,而前两者已经压制了资本的投资热情。

最后一种,则属于金融核弹,只要这类跨国混合资本运营一天,就无法防御,除非基金解散不干了。所以,虽然第三种情况最严重,但不用想太多。届时玉石俱焚,无人可以幸免。

事实上,断档效应已经出现了。“蔚小理”实现在美股上市串烧,又接踵回归港股,但后来者寡。只有一个FF通过借壳方式上市,但FF已经被视为美企。

在“蔚小理”之后,哪吒、零跑、威马、高合,以及吉利旗下的极氪,都在谋求上市。但如今中美监管的大气候已经改变,上市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压力传导之下,新创企业的融资变得更困难,因为风投担心无法退出。

拿国资的钱也烫手

就算已经实现两地上市的“蔚小理”,也都没有否认这样一种可能性:当时机成熟时,回归A股。所谓时机,恐怕指的是符合A股上市条件。

这就说明,虽然它们都已上市,但对现金流和投资的渴求,并未改变。何小鹏说:“新造车企业在发展初期(0-1阶段)需要约200亿元,企业在长远的发展阶段(1-100阶段)则需要超300亿元。”

现在“蔚小理”都处于第二阶段。

蔚来去年研发预算50亿元,对于一个4年连续亏损281亿元的品牌来说,维系这样的研发强度,已经是尽全力了。而旨在改善客户体验的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更需要大笔投资,譬如NIO House和快速换电站、快充站等。

当然,2020年蔚来拿了合肥国资(即“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70亿元投资,解了燃眉之急。但命运的礼物往往标好了价格,对赌协议条款,并不容易达成。

第一是60个月内上市,而控制权不能变(就是李斌还要说了算),这个蔚来做到了。

第二是2024年实现营收1200亿元,上市6-8款车型;2020-2025年累计营收达到4200亿元,纳税78亿元。

第三是要求在2025年前在科创板上市,否则,可被要求以8.5%的年利率回购投资。

蔚来2021年财报未出,估计在350亿元左右。想达到2024年1200亿元营收,3年复合增长必须达到50.7%。虽然有困难,但并非不可能。

这些条件设置的很有水平,踮踮脚似乎就能够得到,但前提是运营不出现大的动荡。国资的钱也不那么好拿的。

虽然无论在美国,还是在香港,“蔚小理”都算不上权重股,但它们代表的新势力,是一种资本运作模式:互联网出身的创始人、互联网资本和国际资本培植、互联网运营思路。公司一直以国际化融资能力而自豪。

当资本在做避险规划的时候,仍然依赖各路资本支持的新势力们,已经感觉到危险就在眼前。

他们努力保有现金流、增加运营资金裕度,但同时又要讲好品牌故事,增加研发投入,在扩大的产品基数上做好服务。后三者对资金的消耗,进一步堆高了危机预期。如何平衡,是个难题。而交付尚未大规模放量的后来者,处境则更艰难一些。这是时代和运气的问题。【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