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煮酒论车丨凌渡是如何玩好本土创新的?

2022年04月19日 06:33: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行业] 本土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按理说,针对目标市场量身开发车型,这应该是值得称道的。很多国际一线大厂的产品,也多有所谓欧版、美版、日版一说。然而一直以来,部分消费者却并不认可这一行为。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基于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阶段,很多厂商在“本土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外增内减”。即或者简单的加长轴距和车身尺寸,或者在看不见的暗处用料有所缩减,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其目的,是为了打造出“看起来更大更好”,同时成本还更低的产品。

汽车之家

这种做法本无可厚非,因为它事实上更好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销量数据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然而正因为这种“厚此薄彼”,也或多或少令其受到一部分人的诟病。

诚然,中国市场即便发展至今,仍不可能像欧美市场那么“成熟”。那么,本土化就真的只有这一个大方向吗?我们不妨来看个正面案例。凌渡在欧美市场上是没有销售的,从这个角度看它应该归属于“本土车”的行列。但与此同时,它自上市以来,定位一直高于同平台的速腾(从本质上看,凌渡可以视为速腾的轿跑版,类似于大众CC(Arteon)与迈腾之间的关系,定位更高也很正常)。

问题是,按照常规对中国市场的理解,这种尺寸空间更小、价格却更贵产品,应该更适合欧美市场,而不适合中国市场。然而最终的结果却刚好相反――凌渡的销量虽说不能和速腾这类主流家轿相比,但一年五六万辆的绝对数量,在“轿跑版”这个细分品类里已经是相当可观了。而凌渡之所以没有投放到欧美市场,自然与大众认为这样的产品难以在当地获得可观销量有关。

<a href=上汽大众 凌渡 2022款 凌渡L 280TSI DSG超辣旗舰版">

『凌渡L』

这个“例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于“本土化”,很多人(包括厂商)只是简单从“发展阶段”去看这个问题,却没有注意到中国市场的另一个独特性――人口之多、购买群体差异之大、各级市场需求的差异之大,也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区域市场所不能比的。

例如在某些高端消费领域、新一代的电子产品、新一代的科技应用等领域,中国市场形成的绝对需求,可能已经超过了全球任何一个区域市场。这就给本土化提供了另一个方向――还可以度身定制出比海外市场更具个性、内在品质更高,而并非以“车大价廉”取胜的产品。

从第一代凌渡的产品研发思路来看,大众还是存在“试水”心态的。即并不确定这种新的研发方向一定会成功,因而在产品设计层面,依然与速腾保留了过多的共性。而第一代凌渡的成功,无疑给予了大众更多的信心――这个信心,很明显地体现在了本文的主角凌渡L身上。那么,作为这种“创新本土”的第二弹,凌渡L又会带个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打破束缚:价值不仅仅只是迎合目标群体

凌渡L刚发布的时候,曾被人调侃为“最不像大众大众车”。这在其他品牌而言或许“挺正常”,但对于大众来说却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突破。

大众的家族化设计众所周知,也被不少人称为“套娃”。“套娃”背后是有一套严禁逻辑的,诸如降低设计难度、降低开发成本等等,从而把更多资源应用到提升品质、技术等方面,最终兑现为更强大的产品力。

<a href=一汽-大众 速腾 2019款 200TSI DSG时尚型 国V">

大众经典的前脸设计风格』

然而“套娃”的副作用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因此这一做法适用于德国市场,但并不一定适用于全球。而作为已经“全球化”的大众,考虑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也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凌渡L从浅层次上看,可以理解为它更多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取向进行了创新设计,但更深层次可以理解为大众对于不同区域市场在进行某种设计突破的尝试。

与此同时我们又注意到,凌渡L在设计上并未“天马行空”。虽然组合起来看“不大众”,但如果你去推敲每一个细节,很多地方都像是在整个大众体系中“博采众长”――尤其是,大量吸取了ID.系列、即大众最新一代新能源车型的设计元素。

例如将进气格栅放在前杠上,制造某种“封闭式格栅”的错觉,就很像电动车的做法。贯通式的前灯创意,显然也是来自ID.。看似独特的异形大灯,如果结合整个前脸的造型来看,其实也能发现些许ID.的元素。尾灯自不必说――与所有的大众燃油车都不一样,却与ID.系列如出一辙。

<a href=上汽大众 凌渡 2022款 凌渡L 280TSI DSG超辣旗舰版">

『凌渡L』

内饰也是如此。如果从“工程学”、“理工男”的角度去深究结构,会发现其中控台整体结构仍脱胎于速腾。然而它在设计元素上,却同样在“博采众长”。例如ID.的方向盘、新一代大众车的小挡把、迈腾/ID.4X上采用的贯通式空调出风口。当然,最吸引眼球的,还是那个贯穿式大横屏。这确实没有源自大众家族,但为什么(如此设计)你懂的――连宝马都已经大面积采用了,大众有何苦如此坚持(不用曾经源自奔驰却大受欢迎的创意)呢?

在一些备受关注的结构性设计上,凌渡L也有所突破。例如受制于成本,在这个级别上采用无框车门在传统(厂商)认知上是“不合适”的(会影响性价比)。之前的本土化案例,往往是将海外的“无框”改为国产的“有框”(如大家津津乐道的标致508)。凌渡L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带来的结果,恐怕不仅仅只是“更帅”这么简单。

还有掀背式的设计。这既符合轿跑的结构(溜背造型),又更具实用性。上一代凌渡没有采用,凌渡L也给“补齐”了。

应对需求:这些本土化确实“可以有”

在三大件恒定的情况下,一款产品除了设计,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定调”――包括尺寸、空间布局、调校风格等等。这对于凌渡这样一款“轿跑版”的车型而言,如何拿捏其实是很考验功底的――太纯粹了可能流于小众,太大众化了又会流于平庸。

凌渡L是如何处理的呢?

首先,它的轴距是对标加长后速腾的。这一做法应该不会引发争议――虽然是轿跑版,但核心还是家用车,所以“兼顾”远远要比“纯粹”更具现实意义。事实上我们相信,凌渡L单就空间和实用性上的提升,就会让它的受欢迎程度远超老款。

汽车之家

可能略有争议的是调校风格,例如是否应该按照“赛道模式”来调校,以迎合一些“玩家”。市场上确实也有这方面的成功案例。不过大众没有选择这个方向,而是把心思放在“品质感”上。这一点可以这么理解,即凌渡L的底盘操控极限、动力加速极限都不弱,但整体驾驶感不会很激进。相反,它会更侧重于噪音振动的控制(汽车之家试驾时主观感受甚至超过帕萨特),以及整体“高级感”的营造。很显然,上汽大众确实很清楚主流的目标群体、哪怕是那些看起来“活力四射”的年轻群体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毫无疑问,以上的这些做法都有着非常浓郁的“中国特色”。如果是在海外市场,凌渡L大概率不会如此定调(长轴、侧重质感而非极限驾驶体验)。

与此同时,在科技应用上凌渡L又在不遗余力地与时俱进――我们不止一次的说过,这方面中国产业链已经具备领先性,合资车如果不刻意强化往往就会“落伍”。凌渡L通过这种方式,相当于补齐了主流合资产品在这方面的短板。

<a href=上汽大众 凌渡 2022款 凌渡L 280TSI DSG炫辣版">

『凌渡L』

首先明确,关于车机大家不要过于较真――之前大众可能在软件层面出现的一些BUG,通过升级都可以逐步解决。所以大家要更关注硬件――这是后期难以通过升级改进的。凌渡L标配双10英寸屏(高配12.3英寸),标配车联网、CarPlay和语音识别,而在软件上,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交通标识识别等入门款就搭载的功能,在同价位合资圈里也颇为少见。

<a href=上汽大众 凌渡 2022款 凌渡L 280TSI DSG炫辣版">

『凌渡L』

还有个性化。凌渡L适合玩个性化毋庸置疑,但心思花到这个程度,还是很让人意外的――尤其是出自以四平八稳著称的大众

例如车身颜色,除了6种常规的色彩以外,凌渡L居然还推出了5种个性十足的亚光色――芥末绿、嫩姜粉、冰醇蓝、豆蔻粉、杜松子青。光看这些名字,就可以相信本土化的团队有多么的“挖空心思”。再结合之前包括“辣馒头”在内的征名活动,以及各种“辣版”的个性化车款命名,都可以看出凌渡L在产品营销方面也彻头彻尾地融入了当下的中国市场当中。

产品策略:轿跑其实也完全可以冲量

“轿跑版”在海外是很常见的品类,而且为了体现个性化,这类产品推出的初衷就不是为了“冲量”的。这也是为何“轿跑版”价格总要高于普通版的主要原因(难以通过规模化摊低成本)。

汽车之家

凌派L基于第一代凌派的销售情况(原来轿跑版也可以卖到这么好),显然想打破这个“海外常规”。一方面如前所述,它通过各种定制来保证个性化,满足追逐个性人群不想频繁“撞衫”的心理;另一方面则通过如前所述的主流设计思路,来保证它可以适应更广泛群体的需求。有了这个基础,它就可以按照“冲量”的标准来制定产品策略了。

对比新老两代凌渡,大家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凌渡L在性价比层面的提升。乍一看,新老凌渡的价格区间相当,但真正关注到拟购买车款时,会发现它们在配置价格层面的截然不同。

例如可能成为主销的第二档和第三档车款,凌渡L不仅将价格从之前的17.69-18.69万元拉低至15.99-16.99万元,而且对应的配置增项可以拉出长长的清单。横向比较速腾的结果也类似。老款凌派的价格是要显著高于同时代的速腾的,而凌渡L如果结合配置看的话,它的指导价与速腾已几乎持平。

结论:

从以上的梳理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上汽大众会对凌渡L有着更高的销售预期,并且通过这种预期来实现规模效应。也就是说,通过凌渡L的这种尝试,让轿跑版既可以满足年轻人的个性化、运动化需求,同时又具备与普通版相同的性价比。这在海外市场,应该是未曾有过的。

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理解: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让大众对轿跑版的研发和定位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并最终与市场形成共振,达到了双赢的效果。所有这些结果的根源,其实都源自“本土化”。那么对于这种“创新本土”,你觉得如何呢?(文/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加锁)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