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汽象观察28期:燃油车加速智能化,能否抢食电动车蛋糕?

2022年08月09日 10:51:01
分享到:
来源:阿贵看车

最近,燃油车加速智能化,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且听汽象自媒体联合会的大咖们,对此作何分析。

“阿贵看车” 凌玉贵

智能已是燃油车的最后法宝?

说实话随着购车消费者的日渐年轻化,智能化已成为了当下汽车品牌的致胜法宝,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与华为鸿蒙车机系统的广泛应用,让传统燃油车明白,除了在能耗上与新能源汽车相比处于弱势,在智能化上更是处于弱势。

于是我们惊喜地看到北京汽车魔方成为了首个搭载华为鸿蒙车机系统的燃油车,让大家对北京魔方多了一些期待。毕竟智能化已成为了传统燃油车甚至中国品牌弯道超车或向上发展的致胜法宝。不管是前几年的科大讯飞,还是现在的华为鸿蒙车机系统都足以说明中国自主品牌在车联网与智能化上的优势,这也是近几年中国自主品牌最大的亮点之一,并迅速成为了年轻人的至爱,引领着中国品牌向上发展,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目前自主品牌汽车市占率屡创新高,接近50%)。

虽说从长远的角度,传统燃油车将市场淘汰,毕竟各国已公布了停售燃油车的时间,但毕竟还有一段路要走,且份额还相当可观。于是众品牌越来越明白在与同级车型竞争或与新能源车型竞争中,智能化无疑是目前最好的致胜法宝,也是其吸引年轻消费者最重要的秘密武器。

“Nice好车” 李云凯(汽象自媒体联合会2022轮值主席):

为燃油车智能化点赞

智能化总是和电动化联系在一起,所以当燃油车谈起智能化多少让人有点适应不过来。

也确实,燃油车在智能化方面存在天然的不足,一是复杂的机械系统控制难度确实比电动车要大很多,二是储电能力薄弱限制了智能化设备的运行,尤其是熄火场景下的长时间供电问题始终是个难关。燃油车的蓄电池电量不到1kWh,充放电次数还受限制,加之单薄的电气架构,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燃油车在智能化方面的发挥。

但换个场景,在动态驾驶下,燃油车受制于电能的影响就小了很多。加之传统车企纷纷推出更能满足智能化需求的电气架构,燃油车也终于迎来了智能化浪潮。

我们看到北汽魔方成为了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型,电子后视镜比新势力还酷;也看到了长安欧尚Z6在车外语音交互等方面比新能源车型还好玩;荣威RX5推出了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紧随其后博越L也配备了NOA车道级自动驾驶领航系统。

不止自主品牌发力,福特旗下的蒙迪欧1.1米超大屏气质上绝对力压蔚小理。

至于OTA之类的常用功能,更是成了新出燃油车的标配选项。

抛开熄火场景下不谈,燃油车的智能化表现基本接近于电动车型。对于燃油车拥趸和续航焦虑者来说,智能化加持下的燃油车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钟叔驾道” 徐钟:

会让燃油车增加竞争力,但也仅仅是锦上添花而已

燃油车加速智能化将会增强竞争力,但并不会抢电动车的蛋糕,原因有二:

其一,目前电动车和燃油车仍是适用不同使用环境的两种车型。燃油车拥有补能便利,但实用成本高昂。电动车短途通勤体验更好,但补能环境仍处于建设当中,消费者还未褪去关于续航的焦虑。所以,现阶段电动车依然会进一步抢占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并继续扮演探索未来汽车的角色。

其二,大部分消费者不是因为高度智能化而选择电动车,其实是在选择了电动车后感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依照目前汽车智能化程度而言,消费者认知中实用的智能技术,无外乎语音控制、驾驶辅助和车载APP等,更高阶的技术仍然处于摸索试探的阶段。而越是高端的智能技术,越需要时间来检验可靠性,届时也许已经没有多少燃油车了。

说到底,现在燃油车玩的智能技术,都是在电动车上经过验证的,这也许会让燃油车增加竞争力,但也仅仅是锦上添花而已。

“三个司机” 刘志向

智能化是燃油车最后的防线

以华为技术为核心卖点的北汽魔方虽然姗姗来迟,但智能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迸发的大趋势下已成为传统燃油车最后的防线。

北汽魔方冠以唯一使用华为技术的燃油车,从现场实际体验看,确实提升了产品可玩性,让燃油车焕发出消费电子产品级别的活力。对于在新能源技术上慢了一步的传统车企来说,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算力应对消费者的新需求,为以后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切换做缓冲。

不管是电还是氢能源,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的步伐正在加快。欧洲加氢站布局已经领先于量产车型上市,丰田现代以及大众都在发力抢占市场。中国市场目前多线并发,油电混动、增程式、纯电和氢能各种路线分散式发展,加上美国产业化升级也瞄准了新能源车,全球汽车产业去燃油化已成定局。

传统燃油车的生命力能够延续多久,取决于是否在电气化方面与新能源车在同一个层级较量多久。比如,国际大厂福特在电气化方面步子迈得很大,不管是高端的林肯还是福特蒙迪欧、福克斯等,智能化配置落地的决心都非常坚决,体验上也正在赶上。

从纯技术的角度,智能化是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竞争的一个差异化手段,它本质上并非不可逾越。传统车企在技术的积累以及整合能力上其实更强。在重心转移之后,相信很多燃油车产品会焕发活力,尤其在中高端产品上,与新能源车产品会形成拉锯战,并且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中视汽车” 张少杰:

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大趋势下,燃油车的人气在逐渐下滑

现如今,汽车的种类和款式越来越多,有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感觉。但总体而言,依然是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竞争。两种车型之间各有优劣,但在很多消费者的眼中,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科技感比传统燃油车要更好。而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大趋势下,燃油车的人气也在逐渐下滑。那如果燃油车加速智能化,能否和电动车抢蛋糕呢?我们的观点是,很难!

首先是目前的大环境,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新能源代替传统燃油车的共识已经越来越强烈,有不少的国家已经提出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国内的不少汽车品牌也宣布了停售燃油车的最后期限,比亚迪甚至已经停产了燃油车。

其次,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基础架构是不一样的。传统燃油车更依赖于“三大件”等核心技术,对于智能化的一些软硬件并没有投入很大的精力,或者说无法投入太大的精力,因为燃油车要智能化,也要从根本上去改变原来的底层架构,分步去设计新的功能,会涉及到很多的因素,包括成本的增加,这是很多传统车企短时间内解决不了的痛点。而新能源车的动力总成远不如燃油机那么复杂,甚至可以直接采用供应商的产品或解决方案,所以新能源车企会在智能化方面下大力气,甚至直接成为品牌的核心部门。所以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在智能化方面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价格。一台智能化科技含量非常高的新能源车,价格喊到五六十万,消费者并不会太惊讶。但如果一台传统燃油车,仅在智能化方面加以改进,增加一些功能,哪怕只是喊到三十多万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一定会接受。

综上所述,我们的观点是,燃油车加速智能化,会符合当下的趋势,也可能有助于提升自己的销量,但是和电动车去抢蛋糕,短期内可能会有成效,但是从长远来看,会很难。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诺基亚与智能手机。

“车哆哩” 王智良:

具有交互体验、全新驾驶乐趣的车型更让新生代消费者接受

在智能化越来越成为“标配”的当下,燃油车与智能化并不排斥。恰恰相反,燃油车在智能化配置方面已不甘于新能源车之后。

很多人的观点是,比起电动车,燃油车在技术方面更加成熟,匹配智能化的配置,完善生态链,也能形成较大市场。

这一共识正在豪华品牌、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等领域得到广泛响应。比如长安UNI-V的智能泊车系统。奔驰宝马大众福特的部分燃油车型上也增加了不少操作便利、实用便捷的智能化配置。而这些配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取悦年轻消费者。

不论如何,提升智能化已经理所应当地成为未来车型日常使用场景中必不可少的加分项,车企的研发投入也决定了智能化配置在燃油车或者电动车上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丰富。毕竟,具有交互体验、全新驾驶乐趣的车型更让新生代消费者接受。

从未来汽车的发展来看,自动驾驶和智能化是终极目标。为了赶超电动车,北京汽车联手华为推出的北京魔方成为了首款搭载智能座舱的燃油车型,其鸿蒙生态很受市场欢迎。而就在上周重磅推出的吉利博越L也是燃油车兼备5大智能科技的新兴典范。

个人认为,以上这些燃油车的智能化就是为了抓住当下的市场消费心理,在“燃油时代”终结前拒绝躺平,与时俱进,用尽全新的开发理念和全新的智能科技去和电动车一较高下。只要研发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稀缺物种”,在技术上领先,在智能配置上够丰富,把真正的便捷和人性化一以贯之,就能成为市场上能打能扛的主流车型。

燃油车曾经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电动车又宣告着新一轮汽车工业革命的到来。置身新工业革命的大潮,不管是传统造车还是新势力,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的数字生态链和智能化研发,并肩负绿色低碳为重大使命,这样的车企一定能笑到最后。

“W动力” 颜延

电动车就是方向,燃油车纵是美好,依旧留不住

说实话,智能科技无论哪款产品一开始有多么领先,到最后一定是趋于同质化。

但两个趋势是恒定的,首先,碳中和的愿景注定了是燃油车向着电动车转变,是电动车抢燃油车的蛋糕,所以不管燃油车怎么厉害,留给燃油车的蛋糕都会越来越少;第二,科技的发展肯定是向前的,每个厂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小,体现在产品上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小,而政策和发展决定了车企会在各自的核心技术上慢慢向需要推动的电动车上倾斜,尤其是新势力为代表的电动车企,大多有着互联网背景,所以他们在智能领域还是会超前那么一丢丢。

而我看来,电动车抢占燃油车的份额,不仅仅在于智能化,还有电动车本身就代表的“未来”,它可以涵盖科技、环保等讲出一个很完美的故事。但传统车企或者说是燃油车很难做到这一点了,它和过去捆绑,不好展开新故事。

所以从这两方面看,电动车就是方向,燃油车纵是美好,依旧留不住。

“大侠上车” 任辉

毕竟当消费习惯发生改变时,就很难再度扭转回来

众所周知,燃油车和电动车的基础设计框架和理念都大为不同,最直白的来讲就是机械化与电子化的碰撞。我们就拿当下流行的智能化来说,为何刚在市场热卖短短几年的电动车,就能以近乎碾压的姿态让燃油车在智能领域抬不起头,无疑是电动车的电气化结构,相对于燃油车的纯机械结构来说,在融合智能电子系统时会更加简单。

反观燃油车,想要在纯机械架构上添加电子系统进行控制,其研发难度远比与电子系统属同根同源的电动车要更加困难。而更高的研发难度,也就代表着车企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等到研发出来时还不敢保证比同级电动车的智能化水平更高,因此这也就导致很多年轻用户放弃传统燃油车,开始逐渐尝鲜电动车。

既然我们知道了问题的根本,那么等燃油车能在智能化方面做到与电动车平起平坐起时,也并不代表着它能从电动车市场抢走失去的蛋糕,毕竟当消费习惯发生改变时,就很难再度扭转回来,只能说燃油车会更少地失去本应属于自己的蛋糕。

“鬼斗车” 王魁军

顺从大趋势,否则将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近几年,随着我国号召车企尽快实现新四化,即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各大汽车品牌纷纷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发,尤其是网联化及智能化。众所周知,电动化是我国乃至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其市场终端渗透率也在不断加快脚步,但燃油车并不会因为电动化脚步的加快而迅速消失,所以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彻底完善,动力电池衰减问题没有彻底解决,里程焦虑没有完全根除的情况下,燃油车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行其道,那么实现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就成为必然,否则将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但鬼哥认为,即使燃油车企发展智能化及网联化,最多也是在安卓、鸿蒙之上进行系统搭建,独立发展同样涉及到系统兼容乃至应用程序开发,无法形成真正的生态圈,即使核心技术无法掌握,所以顺从或许是大势所趋。

“车透社” 罗裕

只有真正读懂新时代车主的购车需求,才能笑傲江湖

越来越多的燃油车新车,开始大打智能牌,这可以说是智能电动车倒逼的结果。这方面,用户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中国车企为何会比跨国车企在智能化方面适应更快,切换更快,华为、百度等ICT企业功不可没。

反面例子是,大众汽车集团斥巨资整了个软件公司,结果连匹配新车,都有些捉襟见肘,迪斯也因此提前下课。所以说,在现今,谁的车机还不能整溜的话,很可能会把市场蛋糕拱手让人。

智能电动车,由于是崭新的平台和架构思路,先天比燃油车,更能发挥智能化特长。然而,在新平台架构引入后,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方面实现后追,完全是有可能的。

这里面,谁更好用,谁能更快迭代,取决于对于用户大数据的利用和尊重。

所以,只有真正读懂新时代车主的购车需求,才能笑傲江湖。这对于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其实是公平的。

ps: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