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保时捷Macan EV再度延迟,财大气粗的大众,为何做不好软件?

2022年10月17日 16:22:03
分享到:
来源:功夫AUTO

最近海外媒体传出消息,原定于今年年底发布,明年正式上市的保时捷Macan EV,又一次“跳票”了。

而且这次“跳”得比较直接,表示这款电动SUV至少要到2024年才能上市,注意是“至少”,搞不好再往后推也有可能。而且给出的理由也丝毫没留情面,直接表示是大众Cariad软件部门的“锅”,因为该部门的问题导致开发进度缓慢。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大众第一次出现该问题。大众第二款纯电车型ID.3推出时,也曾因为软件问题延迟发布。关键是即使延迟了,最后拿出来的智能系统也被各种吐槽。

为什么大众这样的汽车巨头,按理说有钱、有人又有经验,却做不好软件呢?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缺失的互联网基因,欧日软件之痛?

其实不止是大众,基本上绝大多数的欧洲或者日本车企,在软件方面都不擅长,这个其实是由整个大环境决定的。

因为这两个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互联网产业并不发达。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随后在中国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因此全球排前列的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是来自于这两个国家。

而欧洲和日本作为老牌的工业强国,在这一领域都属于跟随者。美国用谷歌用Facebook用亚马逊,它们也基本上是跟着用。不像国内,起码有阿里、腾讯、抖音这样的巨头,多少能分一杯羹。

在智能芯片这一领域,我们固然是经常被卡脖子,比如华为就被禁令折磨得痛不欲生。但细究起来,欧洲在这些领域实际上更加薄弱。说白了你为什么被卡,还不是因为你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视。没有硬核实力的企业,基本上与制裁无缘。

在这种情况下,大众做不好软件也就不奇怪了。毕竟大众的研发中心在欧洲,当地并没有什么互联网土壤,这一点其实相当关键。

以之前离职的理想前CTO王凯为例,他曾先后在大唐微电子、方舟科技等科技企业任职,后面到理想负责智能汽车先进技术的研发工作,最近好像去了阿里巴巴旗下的元璟资本。来来去去,其实大多数时候是在互联网这个圈子里混。

说白了,他在理想干了几年,基本上把自己之前的技术积累贡献给了理想,然后就功成身退了,这在互联网企业属于常态。而类似于大众Cariad这样的软件部门,是很难找到类似的人才的。王凯当然只是个例,只是某种程度上智能汽车行业确实是这样在运行。

大众或者说欧日车企在软件方面的挣扎,本质上其实就是因为互联网基因缺乏。更不用说国内的科技公司明显更加努力,欧日车企在软件方面只会越差越远。

(2)传统体系掣肘,大众转型之殇

9月1日,大众的前CEO赫伯特·迪斯已经正式离职。而他离职的原因基本上也是半公开的,就是积极推动大众朝着电动化转型,但结果却并不好。

虽然大众的电动汽车销量在2021年翻了一番,但对于公司利润的贡献微乎其微。而大刀阔斧的改革却引起了工会的强烈不满,最后只能黯然下课。

一方面要力推电动化,另一方面却要顾及现有部门的利益,这让大众的电动化脚步愈发沉重。比如大众能产出一款类似于特斯拉的纯电动车吗?几乎不可能。不说别的,就特斯拉那个“毛坯”内饰,连液晶仪表都省略了,大众绝对不可能这么做,这可是会让仪表部门一大票人失业。

之前有博主评价大众ID.系列的车型,叫“好车、好电、好弱智”。从驾驶质感来说,ID.系列绝对强于同级别的新势力车型。不管是操控调校,还是动能回收的设定,驾驶感受都非常好。同时它的续航“保真度”也可圈可点,虽然是电动车新丁,但做的也已经相当不错。

大众的车机系统确实差点意思,不仅功能欠缺、反应速度慢,甚至还时不时跳BUG。那位博主测的是大众ID.4,他的评价是智能表现不及10万级的国产车。

当然了,很多人说自己并不在乎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车机能导航就够了,智能驾驶自己也信不过。抱着这样观点的人不少,但很可惜他们并不怎么买新能源车,要不然大众系电动车的销量就不会这么差了。

ID.6上市的时候,对标的是特斯拉Model Y。空间更大,能提供7座,价格还便宜了大几万。但从结果来看,Model Y成了SUV销冠,而ID.6每个月只能卖2000多台。消费者的对它的评价是,这个价格配80多度的大电池,太“划算”了。

大众系的车,被人评价“划算”的时候,说明它在传统领域的品牌号召力,并没有传递过来。

(3)左手华为右手地平线,大众能破局吗?

功夫汽车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其实它已经是最积极转型的国际车企之一了。比如刚刚宣布推迟的Macan EV,就是基于最新的SSP Sport性能平台打造,这已经是大众的第二代纯电平台。

之所以现阶段大众的电动车不够出彩,就是因为智能化表现不够出色。但这是因为体系掣肘和当地的互联网环境欠缺,这两点都很难改变。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迪斯离职之后,大众已经不打算从内部着手破局了,因为阻力确实客观存在。与其硬掰较劲,还不如引入第三方的技术。

10月13日,大众宣布将与国内的智能驾驶芯片公司地平线展开合作,两者共同成立合资企业,大众为此将投入24亿欧元。

地平线确实在智能驾驶领域有不错的积累,最早理想ONE就用过地平线的征程3,最新的理想L8低配也用上了最新的征程5(高配依然是英伟达Orin X)。目前征程5已经获得比亚迪、自游家汽车、一汽红旗等车企的定点,这么多车企选择,说明已经具备了不错的实力。

除了地平线之外,大众与华为也一直保持着“暧昧”关系,之前有消息称地平线将收购华为的智能驾驶部门。这种可能性当然不大,但展开合作确实大有可能。

地平线长于硬件,华为擅长软件,两者都算是国内智能汽车领域的头部企业了。如果能得到它们的助力,大众系车型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现一定能更进一步。

(4)功夫拍案

对于大众来说,想转型确实太难了。欧洲并没有好的互联网环境,与美国和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代差。大众再用力,能够起到的作用都非常有限。这也是大众系车型软件开发一直滞后,并且一直落后的主要原因。

但受限于自身体系,大众也很难做出改变,只能想办法从外部突破。与华为、地平线合作就是讯号,大众试图通过合作的方式,补足自己在电动化时代的短板。

只是动作要再快一点了,现在新势力车型的迭代周期已经降到了18个月以内,Macan EV真要等到2024年吗?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