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抛下苹果,富士康盯上特斯拉

2022年10月19日 18:41:08
分享到:
来源:AutoLab

在造车门外,有两类企业。一是矢口否认造车野心的,比如华为;二是举棋不定爱放烟雾弹的,比如鸿海。借着代工主体富士康的手,鸿海的步调看似凌乱,实则从容。

从初来乍到,跃跃欲试造车,到沉下心“专”做代工平台,再到如今推出自己的电动车,宣布要走CDMS(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委托设计制造服务)商业模式,鸿海下的这盘棋已然初具雏形。

不做代工老皇帝,也不是等着投喂的“任意供应商”,富士康要做的是一家“从供应链中来,到整车厂中去”的高科技制造企业。就像郭台铭十年前说的“我们不是传统代工,而是高科技制造业,已走向IDM。”

简单说,未来的富士康会继续从事手艺活——组装代工,除此以外,也会帮助整车厂进行早期的产品设计,提供三电系统、车载半导体等关键部件。同时在软件和生态系统上,富士康也双手奉上了自己的盘子。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富士康立身于苹果供应链,熬到纬创退守印度工厂、立讯精密开始分食苹果新订单。虽然目前富士康的代工份额仍是第一名,但若继续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既危险又不明智。

站在全球新能源革命分叉路口的富士康这回总算是想明白了。

新蓝图

鸿海科技日现场图;图片来源@《联合报》

10月18日举办的第三届“鸿海科技日”上,退休的郭台铭和现任董事长刘扬伟携手出现为三款新车站台。

两年前,鸿海和裕隆成立合资企业鸿华先进(Foxtron),并推出了MIH智能电动车开放平台。去年,鸿海一口气发布了基于MIH平台的三款车型:电动巴士Model T、SUV Model C和轿车Model E。而今年亮相的新车包括预计明年量产的Model C(也就是裕隆旗下纳智捷LUXGEN n7),SUV Model B和电动皮卡Model V。

其中Model C和Model B在上市后都将贴上纳智捷的标,而Model V据称是鸿海为证明自己有制造能力才对外公开的作品。鸿海之所以选择裕隆,答案一目了然,外界只有看到其具备成熟的代工能力,才会给予机会。

如果按照鸿海的规划,车企要做的无非是贴牌、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琐碎繁杂的工作。是不是从车企手中抢走了塑造一台车灵魂的主导权,现在还不好判断。但可以确定的是,鸿海想要的太多。

此次同步公开的还有鸿海自主研发的软件开放平台HHEV.OS。和MIH平台有着同样的理念,HHEV.OS也是为打破传统汽车制造的闭环,旨在通过一体化平台加速车企新车研发与上市速度。由于资源共享的关系,开发成本有望降低三分之一。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智能电动车最大的核心竞争优势无疑是软硬件一体化,ECU的集成度更高,整车OTA更容易实现。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下,新势力对软件的投入热情空前。比如今年7月,蔚来斥资5000万元成立了蔚来软件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而更早的时间,鸿海也宣布将成立软件研发中心。

因而说鸿海对外释放软硬件一体化的能力,目的并不单纯。按照刘扬伟的说法,鸿海在电动汽车行业采取的CDMS模式,一来是对供应链垂直整合,二是可向车企提供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

不过于鸿海自身而言,推动电动汽车产业软硬件的标准化,更像是在完成一场有关自己的二次择业。

老情人

刘扬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证明给大家看,ICT产业进入电动汽车产业,比传统车厂进军电动车要更容易。”在ICT领域摸爬滚打混得风生水起的鸿海,面对消费冷淡的手机电脑市场,正在找寻第二条出路。

在原本的预期里,给富士康这个转型机会的应该是老情人苹果。富士康能做到今天的代工体量,苹果功不可没。2020年,苹果给了富士康超过900亿美元的订单,占后者年销份额的53.96%。去年,这个数字只多不少,甚至突破1000亿美元。

富士康想摆脱苹果,并没有那么容易。当然,苹果汽车代工订单也暂时给不了它。

图片来源:鸿海2021年年报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早些时候发布推文称,苹果可能会在今年年底重新组建旗下的造车团队。这个消息没有激起多大的波浪,Apple Car内部频繁的人事变动与项目重组,似乎是在对外解释,“嗨,我们已经快凉了”。

但如果Apple Car上市,负责代工的想必一定是富士康。这个判断听着有点武断,从富士康这些年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和与苹果多年的合作来看,第一批拿下苹果汽车订单的代工厂里,也一定少不了它。

然而,这回终于轮到富士康劈腿了。

郭明錤9月29日发推,苹果造车团队又要重组

刘扬伟在当天的科技日上说,鸿海希望到2025年拿下全球EV代工市场5%的份额,营收上看1万亿新台币(约合312亿美元)。同时,鸿海也希望有一天能够为特斯拉代工。

至于长期目标,鸿海希望电动汽车业务可以达到和ICT业务同等的水平,全球4成左右的市场份额。如果按照全球1000万电动汽车的销量计算,鸿海的目标市场就是代工400万辆。

业内人士认为,鸿海如果拿下特斯拉的订单,将是继苹果iPhone等3C产品后,下一阶段业绩成长的巨大动能。但另一方面,特斯拉等车企都开始纷纷扩产,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最新一次扩产完成后,年产能将达到75万辆,届时全球产能接近200万辆。

这与特斯拉“2030年2000万辆”的销量目标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此之前,鸿海能否拿下更大的代工订单,可能将关乎它所描绘的这份新蓝图。只是不知,鸿海的这位老朋友,是否能给这个机会。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