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美国的PPT造车新势力为什么不来中国?是因为要保护国产吗?

2022年10月27日 22:23:01
分享到:
来源:敢动派

不光中国有PPT造车新势力,其实在美国也有类似的靠着民间集资,发行股票等民间行为来集资进行汽车生产的企业。中国比较著名的就是以蔚来、理想、小鹏为首的三家企业,都是创始人通过民间募资、购入其他厂商的购车资质来进行造车活动的开展。

而在大洋彼岸,美国也有类似的车企,玩这个玩的最早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特斯拉,与之类似的还有LUCID以及Rivian两家。但是你看,除了2013年引入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和这两年特斯拉中国独资国产了Model 3和Model Y之外,另外的两家和其他的类似GMC这样的车企,国内就没有人进口他们的产品,国内也看不到任何一辆LUCID和Rivian品牌的车在中国的大街上跑,那这是为什么呢?

随着这两年中美之间贸易战和一些其他较量的因素在民众面前展现的越来越多,一旦问起为什么不引进美国进口电动车,恐怕大家可能都会不由自主的往那个方面上想。那好,咱就先把这个话说开。其实这两年从各位所想的“上层”来说,大概率不是大家想的非黑即白那么简单——为什么呢?通用集团在前两个月就已经官宣了,要重新开展进口业务,主要进口类似Silverado EV和悍马EV这样的车型,通用GMC这可是实打实的美国本土企业,老家在底特律的那种。所以,既然允许了通用进口电动车,说明政策上并没有什么能够“硬干扰”进口美产电动汽车的问题。

(国内媒体关于通用重启进口业务的报道)

说完上层的问题,咱们就分析分析具体到LUCID、Rivian这种车企的问题上来。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介绍LUCID和Rivian这两家PPT。Rivian创立于2009年,原本是平价跑车生产商。但2018年的洛杉矶车展上,Rivian推出两款纯电产品——SUV R1S和皮卡R1T,瞬间走红市场,成为新近涌入大家视线的美国新势力。

Lucid的经历更为传奇——Lucid的CEO Rawlinson曾经是特斯拉的总工程师,负责监督Model S车型的开发。创始人之一Bernard Tse,曾是特斯拉前副总裁兼董事,现任硬件工程副总裁Eric Bach 、供应链管理副总裁Peter Hasenkamp 、销售总监Doreen Allen都来自特斯拉。可以说,这是一家在特斯拉的眼皮底下长出来的新秀。多说一句,我们的北汽还曾经为之输过资,后来撤资的时候,这部分股权给了下周回国的贾跃亭。

我们研究了一番之后,发现阻碍美产新势力进入国内的,有这么一些问题,涵盖整个汽车的生命周期。

技术上的问题,首先就是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充电口的制式完全不一样,咱们国内的电动汽车都具有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两种制式,且充电口是多孔和少孔分开、独立的两个。但是美国那边就不一样,美国的充电口只有一个,相当于把快慢充合到了一起。这样,就算是同一款车,中美两版的充电口、充电线缆、充电口覆盖件甚至于钣金件都完全不一样,且还没有互换的可能性。一款美国设计的电动汽车,如果想来到中国销售,那么充电制式就得有中美两种规格,多设计一套模具,这对于LUCID和Rivian这种车企来讲,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成本。

(这是我们国内制式的充电口,DC、AC分开)

(这是北美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我们的完全不一样)

以国内某个商用车配套的产品为例,一个电器盒,如果需要修改上面的部件(包括圆角、水口等),从需求提出到修改模具、验证投产的费用至少为1万元,而模具本身的价值大约在60万元左右,这样的修改成本其实还是很高的。

那至于为什么不去像特斯拉那样多设计一套东西,还是因为没钱——LUCID和Rivian其实在捞钱范围上根本和特斯拉就没法比,特斯拉的捞钱范围远远不止乘用汽车这一项,商用车、火箭、卫星甚至以前的虚拟货币都是特斯拉的鱼塘,LUCID、Rivian这些造车的“老实人”能动用的力量和资金规模跟特斯拉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这是特斯拉的一些宏伟设想)

另一方面,就是市场的原因。文章开头就说了,中国的本土新势力造车圈已经形成了,和对岸的美国很类似。美国传统车企有通用、新势力有特瑞鲁(特斯拉 Rivian LUCID),我们国内传统车企有比亚迪、新势力有蔚小理。在新能源快速增长时期,国内的比亚迪、蔚来之流已经占据了人们内心中“新时代BEV”的地位了,圈子已经形成。从厂方的角度来说,一个知名度、品牌口碑都处于弱势的初创品牌想进入趋于饱和的成熟市场,很有可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而从消费者尤其是愿意花几十万买BEV家用的人来说,外国月亮比较圆这个事儿已经逐渐的不存在了,国货也不再是LOW和没钱的代名词,更何况高昂价格买一个初创产品也非常冒险和不值当。比如LUCID来到国内,动辄100万元起售的价格,要么卖不出去要么大幅优惠以价换量,后果自己选一个,哪个都会很难看。

除了售前层面,想要获得消费者信任,充分的后市场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像LUCID Rivian这样的厂家从来没有进入过国内,没有任何的基础(通用好歹还有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的庞大售后体系),来到国内之后的售后保障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国内是不允许“无售后经营”的,也就是说最后必须有人过来为售后维保负责。无论是厂家以自有还是外包形式承担售后,都是一笔巨大的成本,这笔成本最后能为厂家带回多少售后收益,不知道,所以像LUCID Rivian这样的海外初创品牌,轻易不敢来。售前挣不来钱,售后得挣回来,两遍都挣不回来,那就提桶了。

总结:我们看不到美国新势力车企的产品登陆国内,很大概率不是因为政策掣肘,而是技术隔离、改造设计成本高以及海外厂家对国内市场的难以判断导致的。比较欣喜的是,随着以比亚迪、蔚小理为首的这样的造车新势力圈层的出现,我们看到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汽车文化呼之欲出的样子。当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优秀产品来到国内,进一步丰富消费者BEV车型的选择菜单。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