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为了给你们一个答案,我们开e-POWER跑了3次“派克峰爬山赛”

2022年11月07日 21:11:01
分享到:
来源:DearAuto

有听说过派克峰国际爬山赛(PPIHC)吗?

这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汽车赛事,每年都会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郊外的派克峰山路举行。

赛段全程约20公里,其中上坡路段超过19公里,终点海拔高度达4301米,被称为“云端上的比赛”。

PPIHC不仅考验赛车的动力性能,还对车辆在恶劣工况下的可靠性提出极高要求,常被认为是越野赛车界最严苛的一场赛事。

因赛道海拔极高,派克峰国际爬山赛被称为“云端上的比赛”(The Race to the Clouds)

最近,咱编辑部也仿照PPIHC来了一次平民版的爬山测试,所选的“参赛车型”是轩逸·电驱版 e-POWER(后文简称:轩逸·电驱版)。

为什么会选择这款车?

一方面,随着市场发展愈发成熟,主流消费者对电动化车型的关注点,已从过去的加速、续航,回归到安全、能效、实用性、耐用性等家用车的根本属性上。

另一方面,e-POWER是日产电驱化转型的重要技术,又放到轩逸这么重要的车型上,很多小伙伴对它的可靠性充满了好奇。

轩逸·电驱版能否满足新生代用户的核心需求,在这次测试中同样能找出答案。

论可靠性,轩逸一直是轿车领域的标杆,它的电驱版车型是否有着同样出色的表现?

1,60公里爬坡只是小菜一碟

我们的测试地点选择在广州市的王子山森林公园,最高海拔571.9米,虽然其绝对高度不及美国的派克峰,但山路的陡峭程度毫不逊色。

我们选择的上山路段总长超过15km,最大上坡坡度超过8%(派克峰爬山赛最大上坡坡度为10.5%),而且路况较为复杂,是测试车辆稳定性的最佳路段。

为了提高测试强度,我们车内还坐了三名成员,空调保持全程开启(25度,2挡风),

最关键的是,同一段测试路线我们总共走了4次!

光是上山路段就超过60公里,这可相当于跑了3次派克峰爬山赛了。

我们的测试路段均为上坡路,单程长度约15.4km,高低落差约为500米,在同一段路上我们进行了4次测试,总上坡行程超过60km。

为了更直观地体现山路的陡峭程度,我们随机找了一段路来测试,测得水平角度为12度,而在整个上山路段中,随时会遇到这样的坡段。

在刚开始上山时,轩逸·电驱版的电池已处于低电量状态,过程中内燃机会随时介入,但若不看仪表盘上的能量流示意图,我们很难察觉到其工作状态,因为其震动和声音都极其轻微,无论内燃机处于何种状态,整车NVH都与纯电模式并无明显区别。

熟悉路线之后,我们的驾驶风格就逐渐放飞了,每次上山的时间在不断减少,但轩逸·电驱版的平均油耗数据却在一直下降(具体实测数据见下表)。爬山测试结束后油耗定格在5.4L/100km,若我们采取更温和的驾驶方式,相信油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通常情况下,普通家用车走完同一条山路用时大概为1小时15分,而在我们的四次实测中,用时最长的一次也仅为51分51秒,最短的一次只需42分52秒,比正常情况快了足足半小时以上,由此可见驾驶工况之激烈。

从起点到终点,平均每公里约有3-4个弯道,这些弯道落差大、角度也大,有些甚至是掉头弯,全程弯道超过50个,需要不停地顶着油门加速,最高速度可达到50km/h。

最后一次上山后,油耗定格在5.4L/100km,这是在山路长时间激烈驾驶后得出的数据,若在市区工况行驶,要开出低于4L/100km的油耗是十分轻松的事情。

轩逸·电驱版的官方综合油耗为4.1L/100km,这是在NEDC工况下测得的数据,而我们在连续爬坡的工况下测得的油耗,并没有明显高于官方数据,也没有因路况的不断变化而大幅波动。

更让我们惊喜的是,经过长时间的上坡行驶,轩逸·电驱版的动力丝毫没有衰减。

在回程的高速上,我们都是能开多快就开多快,提速超车十分轻松,动力表现感觉余量十足。电池电量也能始终保持在2格以上,不会出现因电量不足而导致动力下降的情况。

经过山路和高速的驾驶,电池始终保持在2格电以上。

在山路中激烈驾驶,轩逸·电驱版的操控性能也让我们印象深刻,看来,除了舒适之外,轩逸还配得上“驾控”的标签。

要知道,以电机驱动为主的车型(包括纯电、增程,和部分混动车型),高速工况下的动力表现多半会较低速工况时有所减弱,这是由电机功率特性决定的。

但在轩逸·电驱版身上,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

在80-120km/h这个高速最常用的速度段下,它依然都有着灵敏、顺滑,且后劲十足的提速表现,而且能耗和车内NVH都十分稳定。

在山路长时间激烈驾驶之后,轩逸·电驱版的动力没有丝毫衰减,即便在高速场景下也有着后劲十足的表现。

无论在山路还是高速,无论匀速行驶还是激烈驾驶,在面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和行驶工况时,日产e-POWER系统都有着极高的稳定性。

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电动化动力系统最大的亮点,也是它为用户带来的最大保障。

2,电池虽小,却能高效应对各种出行场景

当下电动化技术正处于爆发性发展的阶段,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

光是混动领域,就出现N种不同的技术方案,许多车企都朝着电池更大、挡位更多、结构更复杂的方向去走。

但事实上,一味在结构上做“加法”,往往很难同步提升系统效率,反而还会增加故障概率。

很多时候,简单直接的技术方案可能才是最高效、最可靠的。日产e-POWER系统正是属于后者。

在结构上,它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变速箱,内燃机只负责为电池和电机供电,驱动车辆的事情全交给电机去做,因此也省去了大量传动部件,以及它们传递能量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损耗,也从根本上杜绝了这些部件可能出现的顿挫、漏油、故障等隐患。

另外,由于内燃机的工况比较集中,而且长期处于最佳工况工作,大幅降低了内燃机的工作时间。

有数据显示,e-POWER内燃机工作时间较传统HEV少了50%,有效延长内燃机自身以及相关子系统的寿命。

在电池策略方面,e-POWER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减负,无需背着几十甚至上百度的电池出行,也省去了充电的麻烦。

相较之下,BEV哪怕续航里程再长,长途出行时的充电便利性问题依然未能有效解决,而且现在北方已进入冬季,烦人的续航焦虑问题又会被放大好几倍。

小容量电池不仅降低车重,还能显著降低故障风险,配上一套高效的电量补充系统,就能实现完美的能量流闭环。

e-POWER轻装上阵的技术思路,从根本上决定了它有着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但也许是受固有观念的影响,部分消费者仍对e-POWER这种采用小容量电池、能实现自主充电的技术存在一些顾虑:

电池容量这么小,长期急加速时电量会否耗尽?

内燃机不直接驱动,高速行驶动力会否下降?

频繁充放电,电池寿命会否受到影响?

其实,经过我们这次的上山实测,这些问题已得到充分的解答。但为了纠正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还是有必要从理论上做进一步的解析。

在急加速工况下,内燃机和电池会同时为驱动电机供电,电池的供电压力本就不大。

而即便电池处于低电量状态,内燃机的充电功率也能在确保电机输出的前提下,保证电池拥有充裕的电量,不存在“电量耗尽”的问题。

同理,在高速行驶时,e-POWER的驱动电机拥有充足的电量供应,而且具备100kW、300N·m的动力储备,整个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非常高,驱动整备质量不到1.5吨的车身可谓绰绰有余。

在高速巡航时,车辆本身对动力需求并不大,电机所需电能基本由内燃机提供,电池只作为余电回收的角色。

简而言之,e-POWER系统的供电渠道足够高效,驱动车辆的动力储备也足够强劲,足以应付各种场景的动力需求。

最后是电池寿命的问题,这应该是用户最为关心的一点了。

e-POWER的用电逻辑与那些一味追求动力强、续航长、充电快的BEV不同,它不会一下子把电量榨干,也不会使劲地把电池充满,而是采用浅充浅放的策略,张弛有度地利用电能,让电池电量始终处于最健康的范围,从而实现与车辆同等的耐久寿命。

3,真正靠谱的电动化方案

一款电动化车型的实际体验如何,往往并不取决于屏幕的大小或配置的众寡,而是由可靠性、安全性、能耗、出行自由度等这些基础指标所决定的。

只有把基础做得足够扎实,才能给予用户真正的好体验。

e-POWER的技术基础有多扎实,在我们这次平民版的派克峰爬山赛中已得到有力的证明。

更值得注意的是,e-POWER的电池技术与日产LEAF聆风同宗同源,而后者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74万辆,取得了累计190亿公里0重大事故的纪录,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有着绝佳的口碑。

而据我们了解,国内有司机购买了轩逸·电驱版来跑网约车,半年内开了8万公里,不仅没有出过任何故障,车辆的动力性能、空调的制冷能力、车厢的紧密程度等都丝毫没有衰减,整车体验就与新车一样。

这无疑是e-POWER在可靠性方面的最好例证。

有别于一些技术逻辑过于繁杂的电动化路线,日产e-POWER以一种化繁为简的方式,用最巧妙的技术实现最高的效能,满足用户对无焦虑、低能耗、强动力的需求,同时具备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深层次价值。

对于主流消费者而言,这才真正能用得放心、用得畅快的电动化出行方案。(文|超人)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