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智驾产业这五年:纵目科技从新三板转战科创板

2022年11月29日 17:00:03
分享到:
来源:AutoR智驾

五年内第二次IPO,纵目科技或将成智能驾驶赛道首家成功冲刺科创板的企业。这多少为低迷的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文丨智驾网 黄华丹

对于今年经受了多轮寒潮的自动驾驶行业来说,一家智能驾驶公司的成功IPO无疑将大大提振行业的士气。

11月23日,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拟科创板挂牌上市,目前为已受理状态。由华泰联合证券有限公司保荐。

本次IPO,纵目科技计划发行25%的股份,拟募资20亿元。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上海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东阳智能驾驶系统生产基地项目(一期),以及用于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

如果顺利上市,纵目科技将成为智能驾驶赛道首家成功冲刺科创板的企业

其实早在2017年1月,纵目科技便成功上市新三板,但随后,同年12月,纵目科技又主动宣布退市,对外给出的理由是“因公司经营及战略调整所需”。

不过真实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智驾网在征询原纵目科技相关人员知悉,主要是因为新三板成交量日少,流动性匮乏,几乎丧失了融资功能,但定期财报工作量一点不少,所以对纵目科技而言,留在新三板已没有必要。

相较于新三板,创业板与科创板有更好的流动性。不过,创业板大部分是运营已久、已有稳定收益的企业,而科创板则主要是为创新型科技企业服务,特别是为初创或者规模很大、但没有达到盈利等硬性指标的企业,提供一个上市渠道。

对纵目科技来说,科创板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从新三板到科创板,纵目科技用了五年时间,这五年智能驾驶行业已是天翻地覆,在纵目科技两次IPO的招股说明书可以窥见一家初创公司和一个新兴产业的成长史。

01.

以量产泊车功能为主,营收增加,亏损仍在扩大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主要从事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已形成从算法软件到系统硬件,从智能驾驶控制单元到多种智能传感器的全产品布局,能够为整车厂商提供由智能驾驶控制单元、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等硬件及配套软件和算法集合而成的智能驾驶系统。

其中,纵目科技的智能驾驶系统可提供覆盖L0至L4级别低速智能驾驶功能,包括全景式监控影像功能自动泊车辅助功能自主泊车功能等。

目前,纵目科技具备L2级别自动泊车辅助功能的产品已在近二十款车型上实现量产,年出货量超过10万套,在国内自主品牌融合泊车市场占有率超过10%。

可以看出,纵目科技在软件算法方面的业务主要以泊车为主。不过,就在今年7月,纵目科技刚刚召开战略发布会,发布行泊一体产品Amphiman,在持续发展泊车功能的前提下,同时进军行车领域。

纵目科技的优势是已实现量产,并与国内外多家整车厂商建立了定点合作关系。

从目前的行业形势来看,走量产渠道显然是自动驾驶公司更安全也更容易获得现金流生存下来的选择。

不过,从招股书披露的风险来看,从2019年至今,虽然纵目科技营收在稳步增长,但由于高额的研发投入,亏损也同样在逐年增大。

招股书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纵目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4966.01万元,8383.04万元,22745.48万元和9003.48万元。其中2022年的数据仅为第一季度,2019-2021年均为年度数据。

同样,从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纵目科技净亏损额分别为1.60亿元,2.10亿元,4.16亿元和1.55亿元。

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则分别为240.65%,205.13%,118.32%和96.34%,达到1.20亿元,1.72亿元,2.69亿元和0.87亿元。投入额逐年增长,但占营收比例也在逐年下降。

同时,资产负债率也在逐年降低。从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分别为53.26%,68.66%,33.95%和27.33%。

对比2017年纵目科技的上市招股书,数据变化非常明显。

▲2017年纵目科技登陆新三板招股说明书

这份提交于2016年的招股书显示,2014-2016年上半年,纵目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1.13万元,328.49万元和1532.92万元。2014和2015年为年度数据,2016年则为上半年数据。其营收呈现直线爆发式增长,和2019-2022年的数据相比,远远高出数个量级。

从净利润上来看,2014年其亏损216.6万元,2015年亏损虽高达4013.37万元,但2016年上半年则实现盈利1532.92万元。

从这一段时间的财务数据来看,纵目科技的整体营收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02.

从新三板到科创板,智驾产业从弱到强,外部风险渐大

不过更有对比意义的是两份招股书中提到的“风险说明”,它直观地反应了五年来纵目科技和智驾产业面临的问题。从风险披露透露的信息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行业整体的变迁。

我们先来看其在2016年招股书中列明的风险提示:

一,市场开拓风险。

当时的供应体系仍为明显的整车制造商——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的金字塔式多层级供应格局,新的供应商难以打入。纵目科技当时的合作方以德赛西威、上海博泰等一级供应商为主。而今天,纵目科技已经能直接向主机厂供应产品。

二、汽车行业增速下降以及ADAS渗透率不达预期的风险。

纵目科技主要从事ADAS软硬件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营活动与整车厂商的需求息息相关。如果汽车行业整体增速下降,将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当时ADAS渗透率还较低,仅为2%-3%,且多集中在高级别车型。公司对ADAS增速不达预期仍有担忧。而如今,我国L2级别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市场的渗透率已达到30%。发展迅速。

三,主要客户集中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产生的业务收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0.5%、78.12%和99.19%,且2016年1-6月对单一客户(上海博泰)的销售比重占 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1.67%,公司客户较为集中。虽然客户集中在公司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时,汽车电子行业特点决定了客户粘性往往较大, 但客户集中同样风险较大。

四、客户信用周期较长的风险。

作为ADAS系统集成产品二级供应商,公司与一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与终 端车厂的货款结算存在“背靠背”的信用关系,即待车厂付款给一级供货商后,公 司再与一级供应商结算。同时,公司的产品在交付给一级供应商后,一级供应商需 进一步做集成处理后销往终端车厂,终端车厂再根据自身的仓库库存和生产情况 进行装车,装车完成经过一定信用周期再安排付款。账期的延长和金额的增长所带来的坏账风险将对公司损 益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并进一步削弱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

五、公司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的风险。

2014年、2015年、2016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13万元、328.49万元、1,532.92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29.99万元、-312.34万元、141.47万元,公司规模较小及盈利能力较弱。目前,公司营业收入已达到千万,上亿的级别,规模扩张明显。但同样仍未实现盈利。

此外,对于初创型科技公司来说,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都可能带来较大的风险。

六、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风险。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李晓灵和唐锐母子,其中唐锐通过香港纵目间接控制公司51.46%股份,李晓灵通过纵目投资间接控制公司25.34%股份,合计可以控制公司76.80%的股份。同时,唐锐现也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实际控制人足以利用其控股地位,对公司发展战略重大事项进行实际控制。可能对公司经营和其他股东利益带来损害的风险。

下面我们再来看此次冲刺科创板的招股书风险说明提示,共有六个方面:

1、盈利能力和收入增长问题;

2、芯片等主要原材料供应紧张的风险;

3、毛利率较低的风险;

4、对客户车型依赖高,以及客户拓展失败的风险;

5、智能驾驶行业政策风险;

6、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低导致控制权变化的风险。

盈利能力当然是影响公司存续最大的问题,目前从财务数据来看,其净利润仍持续为负,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很可能持续净利润为负,影响利润分配。

纵目科技表示,持续亏损可能导致公司在资金状况、研发投入、业务拓展、人才引进、团队稳定等方面可能受到限制或存在负面影响,此外,也可能造成退市的风险。

同时,公司未来收入增长主要取决于智能驾驶系统渗透率的提升、 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新车型项目的持续量产落地时间以及下游整车厂商订单的增长等因素。车型量产时间和下游需求的变化情况无法保证。

而在零部件供应方面,纵目采购主要原材料包括芯片、被动器件、电子结构件、结构件、镜头、离散器件等,其中芯片采购额占比较高。报告期各期,公司芯片采购额占物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0.86%、61.06%、69.53%和60.66%。

在2021年汽车芯片供不应求加剧的市场环境下,公司产品所需部分芯片采购价格上涨,对公司毛利率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未来如果汽车芯片等原材料的供应持续紧张,一方面可能对公司毛利率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公司无法按正常计划生产,无法及时保证供应。

在毛利率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0.75%、16.43%、13.21%和10.38%, 相对较低。

对客户车型依赖高,以及客户拓展失败的风险,这个相对容易理解,即现在竞争对手较多,同时不少车企开始追求自研开发。

智能驾驶行业政策风险是近年来产业面临的新问题,纵目特别强调,智能驾驶行业目前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后续如果产业政策出现不利变化或公司发生违反相关政策的行为,可能对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唐锐(RUI TANG)。唐锐及其一致行动人李晓灵合计控制纵目科技 33.30%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同时唐锐通过任职董事长兼总经理,控制、影响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决策。本次发行完成后,唐锐控制发行人的表决权比例预计将不超过 24.98%。由于公司股权相对分散、实际控制人控制股权比例较低,因此上市后潜在投资者可能通过收购控制公司股权或其他方式影响公司控制权的稳定性,从而对公司业务开展和经营管理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而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低导致控制权变化的风险也是纵目新的风险。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唐锐(RUI TANG)。唐锐及其一致行动人李晓灵合计控制纵目科技 33.30%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同时唐锐通过任职董事长兼总经理,控制、影响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决策。本次发行完成后,唐锐控制发行人的表决权比例预计将不超过 24.98%。由于公司股权相对分散、实际控制人控制股权比例较低,因此上市后潜在投资者可能通过收购控制公司股权或其他方式影响公司控制权的稳定性,从而对公司业务开展和经营管理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对比来看,非常明显的特征是,如今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已经不再说明确的金字塔式多层级供应格局,更多的是不同层级的供应商与主机厂直接交流形成环状的供应模式。五年间,辅助驾驶的发展非常迅猛,渗透率大大增加,从2%左右增长至30%。

数据显示,2006 年至 2021 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从 518 万辆增长至 2,148 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9.95%。而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乘用车销售依然存在较大增长空间。据中汽协预测,2022 年我国乘用车销量将达 2,300 万辆,同比增长 7%左右。

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逐渐提高也将推动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辅助驾驶的渗透率。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预计2025年我国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的渗透率或达到 65%。

但另一方面,不变的是,对于智能驾驶公司,包括L4级别自动驾驶公司来说,虽然营收规模在扩大,但距离实现盈利依然还有一段距离。同时,客户集中,对车型依赖大,且账期较长也是公司仍要面临的风险。

当然,产业整体环境对智能驾驶公司的影响同样明显。例如持续缺芯的问题,以及政策的影响。

而就纵目科技来看,目前其实际控制人为唐锐(RUI TANG)及其一致行动人李晓灵,两人合计控制纵目科技33.30%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本次发行完成后,唐锐控制纵目科技的表决权比例预计将不超过 24.98%。这和2016年招股书显示的股权比例差别明显,当时唐锐和李晓灵母子合计控制公司76.80%的股份。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创立至今,纵目科技已完成11轮融资。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其作为小米投资自动驾驶的第一家公司。

此外,参投的还包括财通资本、复兴创富、高通风投、君联资本、协同创新等。

目前,香港纵目科技有限公司为纵目科技最大股东,所占股比为22.17%。

而关于未来的发展,纵目科技表示将采取“继续领跑智能泊车”和“深度优化行泊一体”双轨并行战略。

继续领跑智能泊车方面,在L2+泊车领域,保持视觉感知、传感器融合感知、 定位、规控等核心算法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持续高人才密度的投入,有节奏地进行 量产化应用,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

深度优化行泊一体方面,基于泊车产品的良好口碑和技术积累,公司将逐步从停车场封闭场景走向高速、城市等开放道路。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