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国产新能源全面通吃,创新不足存隐患

2023年01月11日 21:44:01
分享到:
来源:大飙车
正在加载中...

2022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只能用“神奇”来形容,在众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新能源车的销量不仅逆袭成功,而成为了国内新能源格局划分的分水岭。

市场环境

2022年是新能源补贴的最后一年,但购置税全免的政策还在持续。对于混动车型的政策,各个地方也开始收紧,不仅需要参加指标配置,而且还取消了“上牌”优惠。

除此之外,由于原材料供应链的问题,以及锂、钴、镍等正极材料的持续上涨,使得锂电池的成本水涨船高,再加上国际大宗交易的各类风波,以及疫情大环境的影响。所以2022年初,不少新能源品牌开始宣布涨价,很多人都认为,新能源车将会进入一个冰冻期。

高歌猛进

然而,2022年推出的新能源车一共93款,比历年70款左右的新车数量,有了大幅增长,并且自主品牌成为推陈出新的主要群体。即便2022年开年就展现出种种不利因素,但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的销量依旧达到了649万辆,在所有乘用车销量占比高达31.4%,也就是每卖出3辆车就有1辆新能源车,而2021年这个比例只有13.4%。

新能源车型的市场爆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国际局势变化,导致汽油价格不断飙升,上调了15次,汽油价格最高时接近10元/升。油耗更低的混动车型以及纯电车型的需求量暴增。新能源车在本应不被看好的2022年,奇迹般的引领了乘用车消费。

高中低通吃

无论是国产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很多新能源车的定价都超过20万以上,甚至有些自主品牌的定价已经达到了30万、40万的区间。比如,蔚来ET7、理想L9、小鹏G9、极氪001……甚至高合还推出了将近百万的车型。

相比之下,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产品,几乎无人问津。奔驰EQC只能通过自降20万身价,来渗透市场;奥迪更是降本增效,用大众ID系列直接“换壳”;而宝马则将国产i3,卖得比汽油版3系价格还低。其它外国品牌的电动车推广也是异常艰辛,比如曾经信誓旦旦要重归中国打造新能源车型的欧宝,直接不来了。

创新不足,内有隐患

国产自主品牌新能源的爆发,必须要感谢特斯拉这条大鲶鱼。因为超高的国产化率,使得国内的新能源产业链变得无比完善,小到接头电线,大到电机电控电池,都能在中国找到任何你想要找的供应商。只要有做新能源车的想法,哪怕没有工厂、没有资源、甚至没有员工。只要有钱,就会有整体解决方案商帮你办妥所有项目,一般开发一款车一个亿出头,便宜的8-9000万也有。前一阵广州车展上着火的阿尔特,就是国内知名的方案商。从整车设计,到开模路测、零部件配套,甚至是代工生产……都有完整的配套方案,方案商为你办妥一切事物。而你要做的,就是想一个车的名字。

这就是为什么2022年看到如此之多的新品牌、新车型,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层出不穷。但问题是这样做的缺点导致同质化非常严重,产品都极其相似。表面看似红红火火,但实际上绝大多数车型都是方案整合,极度缺乏原创性,方案商有什么就做什么……同质化泛滥之后,只能靠恶意的价格战,破坏正常市场竞争。

合资品牌“伺机后发”

尽管目前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发展不力,但技术实力并不弱,尤其是欧洲的传统车企。虽然大众ID.系列现在看上去问题多多,但无论是生产成本控制,还是电机电控品质,都有不容小觑的实力,未来绝对是国产新能源的重要竞争对手。

宝马对于新能源的态度更是决绝到彻底,全部“All in”新能源,不仅自己掌握核心技术,而且绕过对中国供应商以及原材料的依赖。当华晨宝马成为宝马100%控股公司时,一系列的技术下沉,将会覆盖到宝马全系车型,20多万的宝马电车,会不会吸引你的注意呢?

如果展望2023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竞争会变得越发白热化,外资品牌对于本土品牌的冲击,会重新掀起一轮新的洗牌,怪不得股神都开始卖股票了。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