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特斯拉攻占欧洲,但德系车财报依旧美丽,只是因为燃油车?

2023年03月20日 20:06:04
分享到:
来源:路咖汽车

作为汽车的发源地,德国车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极强的号召力。对于中国车市而言,也毫不例外。无论是定位亲民的大众,还是传统一线豪华品牌的BBA,甚至是能够“走量”的超豪华品牌保时捷,都是同级品牌中的佼佼者。但俗话说船大难掉头,面对汽车电气化的“弯道超车”,以及中、美等电气化车型的崛起,甚至是反攻。曾经被消费者与行业奉为圭臬的德系车,是否还能延续辉煌呢?参考它们去年的财报信息,或许能够一探究竟。

利润增速远高于销量,燃油车功不可没

虽然各家德系主流品牌在总销量的表现上各不相同,但在赚钱这件事上,大家的表现都出奇的一致。比如说,前面提到的五大德国汽车集团或品牌(奔驰、宝马、大众集团、奥迪、保时捷)中,只有奔驰与保时捷在去年(2022年)实现了销量意义上的同比正增长。并且增长幅度也并不大,分别仅为5%(奔驰)与2.6%(保时捷)。以大众集团来看,全年销量同比下滑了7%。而旗下豪华品牌奥迪的销量同比下滑幅度约为3.9%。另一家德系豪华车企宝马集团,去年销量也同比下滑了4.8%。

但是在赚钱方面,德系车企们的表现几乎是一片彪红。除了大众集团未计入特殊项目支出的营业利润为225亿欧元,同比“仅”增长12.5%之外,其余两大集团与保时捷品牌预计都将取得超过四分之一的夸张增速。已经公布答案的保时捷与奔驰情况最简单,作为IPO后的首份财报,保时捷销售利润达到68亿欧元,同比增长27.4%;而奔驰息税前利润大幅增长28%至205亿欧元。而去年总营收同比增长28.2%之后,达到1426亿欧元的宝马集团,几乎追上了奔驰的表现。

仅从这几家德系主流车企的内部对比,其实就不难发现,相对更加走量,且车价整体相对亲民的大众集团,在成绩单上的表现会稍显一般。根据大众集团财报的表述,集团受芯片短缺、供应链压力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上半年交付量同比下滑22%,损失较大。这一客观因素恰好印证了较多的“廉价”车型对于赚钱的影响。而明确做出产品调整的奔驰,则是给老乡们又“上了一课”。2022年奔驰的产品均价同比上涨了9%,相比2019年更是提升了43%。旗下迈巴赫系列销量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41%。卖更贵的车,便能有更高的溢价,在努力提升高端豪华与核心豪华产品的销量占比,并减少所谓“新生代豪华”的数量之后,2022年奔驰乘用车的销售利润从13.1%进一步提升至14.6%。

问题是,在高溢价的燃油车仍然在“收割”全球市场的同时,德系车企们大多已经叫停了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以BBA集体出现利润下跌,且还没有完全转身电气化的2018年为例。宝马、奔驰在当年的研发投入都逼近了70亿欧元大关。即使对善于赚钱的奔驰而言,这一研发成本也相当趋近于当年的净利润水平。但在净利润相比2018年几乎翻倍之后,奔驰去年的研发投入也不过是水涨船高来到85亿欧元的水平。电气化与燃油车两条腿走路,并没有加重奔驰等传统德系豪强的研发压力。反而能够在少投入甚至不投入的环境下,进一步提升燃油车的溢价能力。

玩电动车,中国人的钱,德国车也要继续赚

不过全球主流车市电气化的发展速度极快,比如德系车的传统利润沃土中国市场,去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就已经超过了四分之一。而德系车的欧洲老家,也正在被特斯拉高速攻占。即便德系车能在燃油车末期继续收割,恐怕这种好日子也持续不了多久了?要是这样认为,就把它们想简单了。

如果说在燃油车为基础的大盘销量上,德系车们的整体数据显得不温不火。那么将新能源车剥离出来之后,德系车的销量表现同样是相当耀眼的存在。以奔驰为例,去年仅纯电动车销量就接近15万辆,同比增长67%。而隔壁宝马的纯电动车型销量则是翻倍,占集团总销量的9%左右。就算是德系车中最有走量压力的大众集团,其纯电动车去年交付量也超过了57万辆,增速超过了四分之一。

就算以在产业链完整度、消费者接受度,以及电气化产品选择丰富程度上,都能引领全球的中国车市为例。仅大众品牌的新能源车交付量就超过了20万辆,增幅超过37%,其中纯电动车占比接近7成,ID.系列销量基本翻倍。奔驰品牌的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销量增幅则达到143%,宝马仅纯电动车在国内销量增幅也超过了90%。更关键的是,在新能源车产品种类方面,德系品牌还处于上升阶段。以宝马品牌为例,2023年预计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多大11款纯电动产品。

新能源领域并不能阻拦德系车的继续扩张,一方面受到传统产品的口碑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品牌本身的认知度以及美誉度加持。前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方面,比如今年要引入的宝马X1与奔驰GLC等拳头产品,都会带来相应的插混等深度电气化产品。在原本产品的口碑,以及换代后产品力的整体大幅提升基础上,也会连带电气化产品线的认可度。后者本不必多说,但电气化之后,德系车又增加了新玩法。以smart和MINI为例,其纯电动产品来自“深度授权”、“参与研发”后与中国车企之间的深度绑定。加上先期落地的纯电smart产品的热销,这既是对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技术上的肯定,但同样也是对德系汽车品牌在认知度上的认可。

其实新能源上的逻辑也可以倒推回燃油车,以及德系品牌整体的市场表现。从汽车这一工业产品的赛道构成的那天开始,德系车企就不曾在这条赛道上失速。百余年的沉淀造就了在全球范围内都极为宽阔的品牌护城河。电气化虽然给了诸如特斯拉,以及中国造车新势力或新能源车企们,迫近与德系品牌距离的机会。只不过,这一距离不会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还处于初期阶段的时候,就能最终决出胜负。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