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华为造不造车,皆是商业利益的权衡

2023年04月12日 10:45:07
分享到:
来源:爱车兵团

近日,任正非在华为内网署名发文,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有效期为5年。除此之外,华为还对车身标志做出严格要求,提出“HUAWEI AITO”不能出现在整车宣传中。华为重申不造车,再一次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感慨万千的只剩AITO问界车主。

多数AITO问界车主心里会嘀咕,当初购买AITO问界汽车的时候,纯粹是冲着华为而来,如今华为突然宣布要与AITO问界撇清关系,心中五味杂陈。

营销层面,华为为AITO问界制造的传播效果,功劳早已盖过赛力斯。从华为跨进车市至今算起,AITO问界算是华为真正意义上的“亲儿子”。为了AITO问界品牌,华为出钱又出力,注入的心血真不少。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随着AITO问界品牌名声大噪,“华为造车”的声音越发响亮,华为想充当汽车制造商的角色,还是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从“AITO问界”更改为“HUAWEI 问界”,华为逐渐没了边界感。

华为是车企的蜜糖or毒药?

任正非一纸通文发出,重申华为5年内不造车,再次按下了华为造车的暂停键。重新把华为拽回了当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的路线上来,暂时放弃了亲自下场造车的发展路线。由此可以判断,任正非认为华为现在下场造车是不切实际的,5年之后华为是否下场造车,暂且不论。

众所周知,华为与车企合作有三种模式,一是零部件供应商模式:扮演传统零部件供应商角色,提供零部件和智能化设备,不参与整车设计。二是Huawei Inside模式: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阿维塔11华为HI版为例,华为将提供包含智能驾驶、三电系统和智能座舱三方面的硬件、软件解决方案。三是华为智选车模式:问界便是华为智选车模式的案例。

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打造的AITO问界品牌,从营销,到技术赋能,再到品牌建设,华为第一次真正地站到了台前,赛力斯退居到幕后。AITO问界曾经的话题与热度保持在高位,甚至在市面上给不少人造成一种错觉,赛力斯成为了华为的代工厂?

还有,不少消费者选择问界M7、问界M5,基本是奔着华为去的而不是赛力斯。赛力斯近两年再次被世人熟知,算得上是华为智选模式的成功案例。不过,它距离以销量论成功的评判还有不少差距,换言之,以销量论英雄,AITO问界算不上成功。

华为技术赋能亦不能证明车辆在市场所向披靡,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阿维塔11华为HI版的销量不尽如人意,即使有华为技术赋能,一样难以出圈。

问界品牌的销量同样尴尬,2023年1月份问界品牌的总销量只有4469辆,2月份销量3000辆出头,问界M7去年上市初期的单月销量怎么说也有5000-6000辆,现在整个品牌的2月销量只有三千多辆,销量完全是高开低走。

车圈曾经爆发出灵魂与躯体的大讨论,大厂则宣称更愿意灵魂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时期,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成为了智能汽车的灵魂,华为提供的“智选车模式”,小厂倒是无所谓的心态,出卖灵魂又如何?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大厂这一边,对华为等第三方的强势介入还是非常谨慎的。

如今华为重申不造车,实际是商业发展利弊的一种衡量,且叠加了任正非、余承东两人做事决策的互博,因为,企业文化往往流淌着掌舵者的做事特征。任正非重申不造车,对比华为与AITO问界的暧昧关系,即是华为是否造车的思考和路线选择。

华为不造车,想做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努力攻克汽车底层技术问题,为车企智能化赋能。华为充当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以整个车市为基本盘,前景更广阔,没必要在存量市场与当下车企内卷。抢占其他车企的市场,加剧新能源车的竞争,下场与车企竞争,并非华为的初衷。

余承东被冠以“余大嘴”的称号,常常语出惊人,做事高调张扬,AITO问界品牌发展,华为不断走向台前更符合他做事的风格(不谈对错),余承东代表华为内部另一波人的想法,凭借华为的前瞻技术,华为下场造车不难生存,想法倒也没错,毕竟“华为”二字的含金量不低。

不过说实在的,如今严重内卷的车市,车市消费低迷,无论是华为还是其他准备入场的车企,现今都不是最佳的时间窗口,下场造车资金投入不是小数目,比如小米造车,投资100亿造车,现在看来算是“豪赌”。

零部件供应商更好混出头?

上文有说到,实力雄厚的车企都有自己的顾虑,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灵魂”一定要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话语权不能拱手让人。

显然,比亚迪、广汽、吉利长安长城汽车等大厂不可能完全交托于华为智造,与华为小打小闹的个性化定制类合作未来会一直存在,如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阿维塔11华为HI版等。

但是,华为想要完全替代博世等传统供应商或者与之分庭抗礼,华为未来想做好“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依然道阻且长。车企与华为合作的微妙关系,从华为被广汽从“合作商”降级为“供应商”便可窥知一二。原因是华为太强势,要价太高,由此可见,如果车企没啥议价能力,为华为做嫁衣,那合作的基础便不在了。

华为想做中国的博世?

据悉,华为2022年的全球营收为6423亿元,净利润356亿人民币,其中,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件业务营收为21亿元。再看博世2022年财报,全球销售额高达88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466.7亿元,博世集团的销售额实现同比增长约12%。

从上述两组数据可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营收放在博世面前完全是大巫见小巫,不值一提。另一层面,华为的汽车板块的未来营收增长潜力无限,值得期待。那么,华为未来能否成长为博世一样的体量?不妨简单解剖华为面临的市场环境。

博世能够成为全球各大车企的合作伙伴的客观因素:一,不下场造车、不干涉车企造车,坚守零部件供应商的定位;二,博世不是中国籍供应商。反观华为,成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未来全球化发展是否面临美国“长臂管辖”的问题,难以预料,结合国内大厂的造车的顾虑,华为投身汽车行业,不可能一帆风顺。

写在最后

华为做汽车零部件的角色,在汽车领域的营收增长将会有较快速的增长,相比亲自下场造车,投入惊人的沉没成本一时半会难以见效,如果再遇变数,把车造出来之后销量如AITO问界品牌那般没有显著起色,于华为而言一定是重创。倒不如做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轻资产投入,为车企技术赋能,努力打造中国版的博世,有何不可?再回过头去看任正非重申5年不造车的决定,决策足够理性吧!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