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除了新势力,为啥中国车都在陆续放弃自动驾驶自研?

2023年04月14日 21:01:03
分享到:
来源:路咖汽车

lookartv.com

2023上海车展在即,今年又有不少国产纯电新车亮相、上市。

今年,国产品牌的新车们,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没人再继续使劲卷智能化这个板块了。从现在曝光出来的部分参展车型来看,仰望U8、腾势N7、极氪X、领克08等等,都没有在智能驾驶领域上有更大的突破,或者说,也都不再这方面尝试一些自研的功能。

而且,自打王传福公开表示过“对自研智能驾驶无感”之后,先后有了与华为和大疆联手的传闻。之后,追随这个派系的国产车企越来越多,发觉自己研发这套系统,确实是短期内用无法达到好用的目的,也研究不透,而且投入还巨大。转而,它们更倾向于找第三方合作联手打造智能驾驶,但进度不快,感觉不是很看重这个板块。

这一点,部分新势力和部分外资品牌相比,有些不同。

像奔驰依旧在自研智能驾驶功能,并且已经能在德国合法使用L3级别自动驾驶,还继续在美国市场推动L3级别驾驶产品的销量。下一步,可能是要在中国市场开始销售具备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然后,同样没有放弃自研的,还有宝马。再例如,国产新势力里的蔚来、小鹏,也都对智能驾驶有着较大的兴趣。

那么,大部分国产品牌为何都开始纷纷放弃自研?

LOOKAR

智能驾驶,只是车企认为“你想要”

关注国产品牌不再自研智能驾驶这个点,也是因为最近网传“比亚迪与大疆合作高级辅助驾驶”这件事说起,虽然前者已经辟谣消息不实,但对于比亚迪而言,自研智能驾驶这方面,他们显然是“不够积极”的。尤其是,相比于自研电池、芯片、悬挂等零部件,自研一个智能驾驶系统,对比亚迪来说不是难事。

但现在,不只是比亚迪对智能驾驶没兴趣,其他国产品牌似乎也对其失去了兴趣。还记得之前在2021和2022年的时候,互相卷激光雷达上车的小鹏和蔚来也都逐渐的“冷静”下来,不再对智能驾驶功能和感知硬件上继续竞赛。

其实从近一个季度的新车发布来看,鲜有企业再提到自己的新能源车,拥有什么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拥有多少颗激光雷达、有多么强大的算力。稍微关注过汽车圈的朋友,应该都能感知到这个明显的变化。

那么,为什么都开始不再“智能化竞赛”了?

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先聊清楚消费者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新能源产品。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度过了从0到1的发展阶段,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已经初露端倪,尤其是在没有补贴之后,才是更真实的市场反馈。

去年新能源车销量最好的,当属比亚迪,全年180多万台的销量。但反过来想一下,比亚迪的产品智能驾驶是一个明显的“短板”,可以说去年的202.23亿元的研发可能就没有“智能驾驶”的研发预算。

是的,消费者喜欢这种产品,价格合理、续航里程符合预期、补能体验好等。同理,毫不沾边智能驾驶的理想汽车,同样也在去年底到今年第二季度,有了不错的起色。市场反馈出的信号,是,消费者对于一台车的算力、智能感知硬件设备的搭载,并不看重,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加分项。

之前,经过几次多品牌终端店铺的走访,以及真实的准车主反馈,智能驾驶并不能构成他们买车的核心因素,反而是价格和续航里程才是购车的先决条件。

另一个“阻拦”国产汽车品牌智能驾驶自研的,是较高的预算。对比2021年,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的研发预算,小鹏汽车41.1亿元、蔚来汽车45.9亿元;前者确实烧出了不错的智能驾驶体验,而后者也铺开了换电站网络。

说直白点,车企研发投入高很正常,但预算要花对地方,其实消费者不太需要车企能真正实现无人驾驶,实实在在的从高级辅助驾驶开始就已经在为用户创造价值就好,有时候某些企业宣称的智能驾驶,功能确实有,但使用的频次和可靠性来讲,为这个配置多花几千、几万块确实不值。

在来关注一下,长安、比亚迪、吉利、奇瑞,几个主流车企智能驾驶现状。

长安的自研力度最大,已经做到了L3级别的智能驾驶,而且去年就已经基本掌握了智能驾驶全栈自研开发的能力,是几个传统主流车企中最看重这个板块的;比亚迪虽然先后和华为、大疆传出自动驾驶合作,但目前没有任何明确的进展,而且目前在售车型无一是拿智能驾驶当卖点的产品;吉利的选择很多,先后和曹操出行、知行科技都有过关于智能驾驶上的合作;奇瑞汽车,也找了第三方的地平线合作开发智能驾驶功能。

要说,为什么大多数国产大厂没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智能驾驶上,就是因为现在智能驾驶还不够成熟,现阶段的智能化驾驶对消费者来说,更像是一个伪命题。不然,什么都讲究自研的比亚迪,为什么偏偏把新能源时代这么核心的“智能驾驶”摆在一边?

而且事实证明,在电池性能上的突破、在车型价格方面的下探,对于销量来说,确实是最直接有效的作用。

LOOKAR

智能驾驶,到底该怎么发展?

这事,分阶段也分价位。目前全球,只有三个国家允许L3级别智能驾驶上路,德国、韩国和美国。德国,可以理解肯定是支持本土企业奔驰自己的Drive Pilot智能驾驶功能的落地发展,韩国则是依靠本土豪华品牌捷尼赛思的旗舰车型实现了L3级别智能驾驶功能。

看到以上两个品牌的高阶智能化驾驶,咱们不论它的成熟度(业界认为,要想真正无人驾驶,还需要发展至少十年),只看这些功能出现的车型上,全都是各品牌的旗舰级产品。这似乎是一个更合理的发展路径,旗舰车型能承受的起这套系统的溢价,不说把研发成本背回来,至少能起到一个树立形象的作用。

等到技术成熟之后,再从旗舰车型依次下放到更多级别的车型上。

而不是一上来就让一台相对低价格的车型,去承载这些智能驾驶带来的溢价,具体是谁就不提了,总之是一台轿车,而且那时候的激光雷达溢价非常高。现在的激光雷达的价格,已经非常低了,但仍然没有出现车企大面积给车型装配激光雷达。

之后的智能驾驶发展,可能就想现在这样,车企+第三方是主流趋势,对于目前的车企而言智能驾驶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核心”,它并不能给车辆带来明显的实力提升,或者说噱头的意义更浓郁。

做好高级辅助驾驶就已经给产品加分了,何必再花大价钱搞智能驾驶自研,这个更符合一些高端豪华品牌去做,它们需要用科技感来衬托出品牌价值,而智能驾驶刚好很贴合炫技的目的。

当然,也有一种例外。

就是像特斯拉一样,用低成本满足自动驾驶方案,不用激光雷达甚至雷达都不用,直接用摄像头,能全系都装,而且也能实现部分智能驾驶功能。但由于法规限制,它的FSD功能在国内没法使用。

至少目前国内的智能驾驶,车企不再像以前一样盲目跟风了。

作者丨路咖汽车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