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由于驾驶车辆所产生的各种交通安全隐患成为世人最为关注的一点。汽车安全专家表示,目前研发的焦点已不是汽车安全本身,而是希望能够研发智能或能“思考”的安全装置,它可以更加主动地协助驾驶者减轻交通事故影响。
不过,该专家强调:“车子毕竟是一部机器,是人在操控,盲目地过于依赖各种系统并非科学用车,真正的安全是掌握在驾驶者自己手中的。”那么,目前我们的车辆上拥有哪些主动安全系统技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远离驾驶危险?如何让汽车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我们所说的“汽车公害”?
●汽车安全气囊满足条件才会打开
普及率:除了微车的最低配车型外,相信没有一款车敢声称自己没有配备安全气囊。
汽车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不容多说。目前安全气囊保护范畴更广,除了保护乘客正面的安全气囊外,还有侧气囊、帘幕式安全气囊、头部保护安全气囊,甚至还有脚部保护安全气囊。
使用误区:发生交通事故碰撞时,气囊应该都会打开?
解答:这种想法是错误的。3月4日晚,一凯迪拉克车主驾车在江西昌樟高速公路上与一辆大货车发生追尾事故,当时车上配备的安全气囊没有弹出。厂家表示,事故中该车追尾大货车造成车辆右前侧受损,车辆正面以及保险杠位置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形,该类型的碰撞不足以触发安全气囊的展开。
在安全气囊的设计中,传感器只有在满足了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引爆气囊,撞击必须是发生在正前方,但是如果遇到侧撞或追尾,司机位置的安全气囊则不会打开。当然,如何改善气囊的打开条件也是时下很多厂家解决的技术难题。
●安全带限力装置可避免 “过紧伤人”
普及率:100%。安全带对生命的意义相信无需用太多案例去说明。我们必须谨记,佩戴安全带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在危急之时挽救很多生命。
使用误区:安全带过紧“伤人”
解答:在以往,很多拉紧的安全带在事故中对乘员的约束力过大,会对人的胸口或者肩膀造成伤害。
目前不少安全带配置了一种限力装置。当作用在织带上的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安全带的一个扭力杆装置通过自己的变形来吸收部分能量,从而避免作用在乘员身体上的力量过大。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车速过高仍会有侧滑
普及率:ABS几乎已经成为所有车型的标准配置。ABS+EBD(电子制动分配装置)的配置在国产轿车中的普及率超过了80%。
使用误区:有了ABS,驾车随心所欲?
解答:这是明显夸大了ABS的作用。譬如在车速过高和转弯过急的情况下,若车辆制动得过急过猛,汽车仍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侧滑,这是ABS所不能控制的。因此,驾驶员不能完全依赖ABS,必须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谨慎来实现安全驾驶。
●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被“神化”
普及率:目前一般只有中高级别以上车型中才配有ESP系统,当然,少数家用车型也会配备。
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涉及严重人身伤害的车祸当中超过25%都是由汽车侧滑所引起,而当你的车上装配有电子稳定程序ESP,情况就大为不同了。ESP即“电子稳定程序”,称得上是当前汽车防滑装置的最高级形式。它的诞生,使得全世界乘用车单车事故降低34%,SUV的单车事故降低了59%。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侧滑时,ESP能迅速识别车辆不稳定状态,并通过对制动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和变速箱管理系统实施控制,从而有针对性地弥补车辆滑动。ESP的执行器就是4个车轮的刹车系统,其实ESP就是帮驾驶员踩刹车,它可以辅助车辆在恶劣路面上不至于失控。
使用误区一:有了ESP,怎么“滑”都行?
解答:这同样是“神化”了ESP的作用。4月30日凌晨,北京奥运会冠军、双料世界纪录保持者百米飞人博尔特在金斯顿的一条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据警官描述,车祸发生时正是大雨过后,公路比较湿滑,博尔特驾驶的宝马M3[综述 图片 论坛]因车速过快导致打滑失去控制发生车祸。
如果速度达到120公里/小时以上,在湿滑的路面上就是再高级的车也照样侧滑。所以,不要把ESP神化,要以平常心对待。
ESP的确能够对车辆的行驶安全提供很大的帮助,但车子毕竟还是一部机器,是人在操控。真正的安全是掌握在驾驶者自己手中的。
使用误区二:ESP与VCA、DSG是不一样的?
解答:其实,ESP、VCA、DSG都是电子稳定装置。有些厂家将其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另外命名,如为DSC系统,本田雅阁[综述 图片 论坛]为VSA系统、丰田、雷克萨斯称其为DSTC。这些系统的原理和作用基本相同,只不过制造商的叫法不同而已。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