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做大还要做强 中国汽车业仍需加油
2009年11月05日 14:37新民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10月20日,随着一辆金橙色解放J6卡车驶下长春一汽生产线,中国汽车业今年的第1000万辆汽车由此诞生。至此,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第三个年产销量超千万辆的国家,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建构汽车产销量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在中国几代汽车人梦寐以求的“千万辆时代”终于到来之时,“汽车强国”依然是我们尚需追求的目标。

“汽车大国”大而不强

第1000万辆下线是一个标志,标志着经过6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第1000万辆下线,是《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一个直接成果,证明了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措施得当,意味着中国汽车人向国家和人民交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优秀答卷。去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车辆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等一系列政策,同时加大了对农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了消费者的信心,对刺激汽车消费、扩大内需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1000万辆下线,只是中国汽车一个阶段的总结,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中国汽车工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在这个更高的起点上,中国汽车工业将实现更高的腾飞。

但是,在实现“千万辆”目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隐忧与压力。中国汽车业“千万辆”夙愿的达成,反而使其再也不能掩饰“大而不强”的痼疾。年产销总量突破1000万辆只是一个量级的概念,并不代表一个国家的汽车生产技术水平。站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我们不能回避的是:我们仍只是个汽车生产大国,而不是汽车生产强国。因为汽车强国除了数量的增长,最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在自主创新的能力、零部件工业的基础发展、相关产业对汽车工业的支撑、现代制造服务业能力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是到了应该在“如何成为汽车强国”上做文章的时候了。

距离强国差距堪忧

花费10年左右时间让中国成为汽车强国——这是实现1000万辆跨越之后业界内外的最强音。那么,现在我们离汽车强国究竟还有多远?

工信部副部长苗圩最近提出的汽车强国三个标志条件最为引人注目。那就是——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知名的世界企业和品牌;要学会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照这三个标志条件,中国离汽车强国相差甚远。

从总体上看,中国汽车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太弱,国内车企缺少品牌优势和核心技术。至今我们仍不拥有能够与本田丰田大众通用抗衡的品牌和企业,2009年9月,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1.51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29%,还不足三分之一。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中真正有品牌影响力的汽车企业,仍以合资产品为主,在真正代表实力的中高端轿车领域依然缺少话语权,这是令人尴尬的现实。

中国汽车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也比较低,其技术实力增长的速度还远远落后于合资企业的增长速度。在关键技术、核心能力上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差距,缺乏核心竞争力;从品牌、技术、规模等各个方面都远离全球汽车主流圈子。海外市场占有率更是微乎其微。

近几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业虽然取得了很好的业绩,然而汽车关键零部件(尤其是轿车)大都是在中国的外国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国产的汽车零部件进入海外OEM配套的还少,产品研发投入占年营业收入比例,仅为国际水平的十分之一。

进入千万辆时代后,汽车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交通拥堵、石油大量消耗、废气排放超标、恶性事故频发等问题成为当务之急。而日益严峻的城市用车环境、成本高企的中国车主养车费用,则成为限制中国车市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实际上,广州、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这些大城市,对汽车的承受力实际上都已经逼近或达到极限。

面对未来10年的预期目标,中国迫切需要打开的是一条更为艰难的做强路径。汽车强国战略已经提上日程表,中国汽车需要猛踩油门了。

坚持创新稳步做强

对于如何做强,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为之勾勒了一个大致框架——我国汽车业实现由大到强将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调整振兴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稳步发展阶段。

其中,在调整振兴阶段,要着力实现四个方面的调整任务:一是以开拓国内农村市场为主,调整市场结构,力争今年农村市场销量达到1000万辆,三年保持10%的增长;二是以自主创新为主,调整技术结构,使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乘用车比重占到40%,轿车达到30%,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占销量的比例约10%;三是以节能减排及新能源汽车为主,调整产品结构,形成50万辆电动车产能,新能源汽车占乘用车的5%;四是以推动集团化为主,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形成2至3家200万辆规模企业。同时,支持汽车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产品资源,开发新产品,鼓励汽车企业联合开发制造。

坚定不移地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创立,是实现中国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在推动本土车企加大自主创新方面,国家要有系统的前瞻性规划和设计,并导入国家资源予以大力扶持。

在做强的途径上,国家对于汽车行业的重组非常重要。但是,来自于行政命令的重组能否反映出市场的竞争力,还要看行政重组的功夫。

此外,从企业来讲,要善于抓住政策与市场的技术方向。比如,新能源技术方面,产品策略的制定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而不是以生产产品的全系列化为导向。还有最重要的是本土企业必须做好管理,包括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生产管理。这个是本土企业最薄弱的,也是目前最容易被忽视的。

中国汽车业还要有所突破的,包括汽车核心技术短板、中国车企参与国际并购的管理经验、人才、团队等问题的解决,从而具备做强做大的能力。

总之,中国汽车业要加大自主创新,加大自主品牌的建设,促进行业调整,重视节能、环保、安全,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发展道路。

2009中国网民汽车消费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李永钧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