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断代

2011年07月06日 00: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号:T|T
0人参与打印转发

中国汽车断代
●1994年-2000年汽车开始进入家庭

1994年,对中国汽车历史特别是轿车史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左右中国汽车近10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第一次提出了“汽车进入家庭”的概念,并明确提出“鼓励个人购买汽车”。

汽车,这个在中国老百姓眼中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居然要触手可及了!这在经过了1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无异于引爆了一枚定时炸弹,先富起来的人购车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拥有一辆七八千元的菲亚特126P微型车,是很令人羡慕甚至眼红的事。1994年到1995年,全国汽车总产量增加了10万辆,而轿车就增加了8.5万辆,增长量比1991年的轿车总产量还多。

汽车消费市场也应运而生,北京亚运村、北方等汽车交易市场初见规模,如今腰缠万贯的大佬,其起家都从亚运村车市的“车虫”开始。

在中国汽车总量达到162.8万辆的1998年,中国轿车的第二轮合资潮启动了,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相继成立,其带来的别克雅阁[综述 图片 论坛]等产品,也让中国人认识了什么是“中高级轿车”。而中国汽车工业早期形成的“散、乱、小”劣势却并未得到解决,媒体记载,1995年,全国汽车产量只有144万辆,却有122家整车生产企业在生产,年产量超过10万辆的只有5家,产量在1万至10万辆的有14家,剩下的企业平均年产只有1700辆左右。

●2005年-至今站上千万级大国台阶

种类繁多的各类车型、花样百出的促销优惠、不断冒出的新技术新名词……中国汽车在经历了短暂刹车后,再次爆发出了惊人的速度。即使2008年始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经济一片低迷,老牌汽车巨头破产、重组时,中国汽车却一飞冲天,2009年,产销超过1000万辆,2010年更创造了新的历史——1800万辆。而在登上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宝座的这一刻,中国汽车不仅创造了奇迹般的发展速度,更挽救了处于颓势中的世界汽车工业。在本土发展遇阻的老牌汽车巨头均把中国市场当成了救命稻草,全力以赴保证对中国市场的供应,以求得销量最大化。

同时,曾备受压抑的自主品牌汽车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与跨国车企的竞争中越战越勇,不断推出新车型,积累学习新技术。终于令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0%,如果是乘用车加上微车,则达到46%,在商用车领域占有率更高达85%以上。在占有了低端市场后,自主品牌又开始向中高端车市场进军。吉利更是直接将北欧豪门沃尔沃收入囊中。

而在自主品牌的竞争下,合资企业也不再高高在上,拿国外已退市的产品在中国卖高价,而是不仅带来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如大众的涡轮增压缸内直喷,越来越多的新车也开始选择中国举办全球首发仪式。

从2001年开始,中国汽车开始了长达10年的黄金时代,值得铭记的东西也实在太多。但正如人在快速上升期容易忽略自己的缺点一样,中国汽车的很多问题也被令人始料未及的发展速度所掩盖。最令中国汽车人担忧的莫过于汽车大国何时能变成汽车强国。引入合资模式时的“市场换技术”已过去了几十年,中国轿车市场70%的份额仍被外资品牌汽车占领,更可悲的是,轿车生产的核心技术依然基本上没有掌握,合资企业仍然充当着“装配厂”的角色。自主品牌仍然生存艰难,向中高端车市场的努力仍然难见突破。而整个中国社会也正因汽车工业措手不及的增长,而面临着环保、交通等问题的压力。始自北京的限购令未来将如何影响汽车工业的发展还不可知……

我们期待下一个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汽车工业依然辉煌灿烂,也更希望令中国汽车人骄傲的不仅仅是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

●2001年-2004年中国入世、车市井喷

以及第一个低潮

2001年,对中国汽车来说又是划时代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真正形成了中国汽车业的市场化、全球化竞争格局。也是这一年,国家“十五”规划中明确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两大助推器令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了长达10年的井喷,只是在2004年,突然刹了一下车。

入世前,业界普遍担心中国汽车失去高关税保护就会全军覆没,而事实却是中国汽车迎来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连续两年增速超过30%。更重要的是,汽车价格出现了历史性转折,终于变得亲民起来。2001年,上海通用赛欧[综述 图片 论坛]上市,首次提出“10万元家轿”概念,普通人可以用10万元圆自己的轿车梦了,之后,一批10万元以下家庭轿车涌入市场。降价促销也慢慢成了大家司空见惯的事。汽车,真的成了老百姓消费得起的商品。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中国 汽车 轿车 市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