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限购是狼来了 还是真需要?

2012年08月13日 08:50 来源: 南方都市报   0人参与 0条评论 字号:T | T

被业界所担忧的限购连锁反应似乎成为了现实,8月2日,西安市宣布将举行听证会,重点讨论机动车限购、限行、限号等措施。然而,就在6天之后,西安又紧急叫停,并表示不会采取“三限”措施。当中国市场被全球汽车业视作利润牧场的今天,为什么会不时传来限购“狼来了”的声音?实施限购是否有标准可循?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与汽车产业的壮大又能否和谐共存呢?谈谈你的看法吧!

更多一线城市将限牌,完全可预期

西安地处西部,经济并不如沿海城市发达,汽车保有量不过132万辆,且据西安交通管理部门人士的说法,西安基本能保持畅通,包括上下班高峰。从各方面看,西安都不具备限牌的条件,可为何这一被紧急叫停的计划起初能得到推行?

尽管很难探知原由,但从广州限牌开始,却很易知晓其他城市纷纷计划跟进的理由。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限牌有太多好处:首先可以缓解拥堵,减少堵车时间,以获得更好城市形象;其次限牌表面上有助于节能减排,汽车尾气排放已占到城市污染的三分之一,限牌之后可以减少污染,缓解执政者在PM 2.5上的巨大压力。最后很重要一点,通过限牌可以名正言顺收取所谓城建资金,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我们长期实施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汽车在生产阶段收取了几乎所有税费,而且这些税费大部分流入了中央财政的口袋,销售阶段产生的税费并不多。这意味着各大厂商都来到某个城市销售新车,但当地政府并不能从中获取多少税费,问题就来了,既然汽车带来拥堵和污染这么多负面效果,作为城市管理者,为什么还要支持汽车的增长呢?既然没有支持的理由,相反通过拍卖限牌的方式,却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税费收入,又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有很多理由限牌,所以西安叫停限购令只是一个意外。在不远的将来,将有更多一线城市加入限牌行列,这是完全可以预期的。●黄习伟

限购只是过程,发展才是目标(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眼下人们谈“限购”色变。限购风暴横扫北上广后,一路西行,接着,西安也被卷入其中,幸而有惊无险;但在西安之后,人们又心有戚戚,纷纷猜测,谁将会是下一个“中枪”者。

限购之下,面对萎缩的车市,汽车行业有苦难言,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主要城市相比,我国的限购措施当真是最为严厉。究其原因,中国车市出现了高速增长,而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却无法跟随增长,矛盾之下,“限购”似乎成了有效解决方式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汽车行业在最近10年,汽车年产销量由200万辆增至2000万辆,增长了10倍。物极必反,爆发式的增长招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限行与限购”,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承载能力仿佛成了一对冤家,无法共处。但事实上,在最初,人们就只关注于汽车行业高增长带来的经济利益,却忽视了其自身应有的发展规律。爆发式的高增长,在最初就已经埋下了隐患。如今这种隐患逐渐暴露,成为了汽车行业增长的“阿喀琉斯之踵”。但这些隐患也是未来促使汽车产业升级,获得良性发展的一种“催化剂”;在汽车行业获得真正的健康发展之后,和城市交通环境和谐相处的日子也就指日可待了。●雷敏

汽车与城市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两面

广州限购之后,一场“谁是下一个?”的竞猜游戏便热闹开始了,深圳?杭州?南京?还是西安?标准的缺乏让汽车业界陷入“狼来了”的疲于奔命状态,同时也为谣言的滋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地方政府出于治堵和环保结合的考量,在使用限购这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同时也损伤了这一政策的严肃性和示范效果。

事实上,地方政府出台限购的动力何在?一方面是交通以及环保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则是汽车数量增长,并不能明显增加地方政府收益,怎么看都是赔钱的买卖。经验表明,通过交通市政设施的建设,以及管理水平的进步,再加上节能环保已是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汽车与城市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两面。需要考虑的,其实是对税收等汽车行业发展红利分配进行调整,让地方政府有动力去做这些事情,而不是简单的一限了事。●张笑(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限购可解一时之忧,长远还需持续疏导

当前汽车保有量快速发展与道路资源不够丰富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广州市为例,目前广州市中小客车为167.4万辆,这个数据是5年前的2.5倍,年均增长率达19%,但是近5年来城市道路里程增长率仅约2%。不只是广州,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塞车现象都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上海、北京以及广州都先后采取了限牌政策来控制汽车增长的节奏。从北京经验来看,由于号牌变成一种稀缺资源,消费有明显的高端化趋势;而广州对于新车排量不得超过旧车的规定,也会令客户在首次购车时倾向于1.8L以上排量的产品。尽管汽车总量得到了控制,但这并不利于小型车占主体的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与国际平均线仍有明显差距,这就决定了汽车社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用车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压力仍然存在。但目前的限购政策都是临时性强制措施,被压抑的需求在政策取消后仍将爆发。要想在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与汽车产业的壮大间取得平衡,还得制定长远、连续的疏导大计。●林辉莹

采写(除署名外):南都记者张笑 实习生张婷相关新闻相关问答知微见著——汽车行业两大启示欧洲汽车行业或因债务危机裁员50万人自主出口超百万辆 汽车行业境外投资提速退出机制为行业洗牌铺路 解散乱差格局J.D. Power发布CSI报告 行业满意度首降中国汽车行业2011年油耗综合评估报告出炉重卡行业低迷 江铃汽车能否成功“抄底”汽车行业半年报:真实的谎言销量增幅减缓 专家预测客车行业下半年压力不小经销商转型两重门:收购扩张还是跳出行业2012-08-10胖哥,您新浪试车啥时候能看到啊?您2012-08-10想要一款皮实,省油,操控好,质量好的102012-08-10BYD G6 1.5TI值不值得购买,我在这款2012-08-10最近在看A0级小车,比较中意的有飞度和嘉2012-08-10那就问问新锐志吧!2012-08-10我算第一个提问的吗?哈哈!胖哥,请问睿2012-08-10道奇锋哲空气滤芯和空调滤芯的OEM编码2012-08-10请问奇瑞风云汽车04年的大概多少钱呀我要提问热门问题:维修保养买车卖车其它品牌大众铃木其他雪铁龙起亚

[责任编辑:robot]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商讯

首页
文章精选
车型大全
广州车展
新车
国内新车
海外新车
谍照
新车图解
购车
试驾
导购
文化
人文
酷车
赛事驾驶
二手车
买二手车
卖二手车
车辆评估
二手车动态
行业
业内新闻
产业评论
访谈
调研报告
论坛
车生活
车型论坛
地方论坛
客户端
凤凰新闻
卫视通
凤凰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