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梁洪:在端午假期过后,今天我们的直播节目要和大家一起进入我们今天的汽车非常道。我们的节目由北京交通广播汽车天下、凤凰汽车、中国汽车画报联合出品。在今天我们的汽车非常道之伟大赛事系列当中,要和大家关注的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比赛。先给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数字,这个比赛是在24小时内进行的,在24小时之内要跑完5000公里。这样的一个比赛以及它拥有超高的速度,平均的时速可以达到将近250公里。这个地方就在法国的勒芒,它就是勒芒24小时耐力赛。正在听我们节目的听众,大家以前有没有听过勒芒24小时耐力赛,有没有了解过,您对这个比赛如果听说过、了解过,看到过,你会用什么样的词评价它。

欢迎大家进入我们今天的汽车非常道之伟大赛事系列,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马上就要拉开战幕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介绍一下我们直播间的两位嘉宾,我们合作伙伴中国汽车画报执行主编刘鸿仓,鸿仓好。

刘鸿仓:大家好。

主持人 梁洪:刘鸿仓也是即将踏上这一次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参赛之旅,大家别误会,他跑不了。直播间的另外一位嘉宾是资深的媒体人F1和勒芒赛事的著名摄影师于明,于老师好。

于明:大家好。

主持人 梁洪:今天和二位一块来聊聊勒芒24小时耐力赛,是因为这项比赛它足够吸引人,足够特别。我刚才举了一个数字,24小时之内要开5000公里,平均时速几乎接近250公里。如果单说这个数字可能大家没有那么鲜明的感受,所以我想就这几个数字你们先给我们讲讲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于明:它意味着总的时间,总的速度,时间又长,速度又快,平均速度又高。所以实际上对车手,对车的质量都是非常严酷的考验。

主持人 梁洪:但是所有的竞速比赛不都是要求你有非常高的速度吗?

于明:我举个例子,大家都看过F1,上海举办过,现在我们在聊勒芒,但是用跑步来比,F1就是百米,勒芒就是马拉松。百米你很敬佩百米之王,但是马拉松两个多小时能跑42公里109米,你仍然佩服这样冠军。

主持人 梁洪:而且在我看来,这个马拉松比赛的速度和我们刚才说的如果拿百米的速度相比,它可并不比较它弱多少?

刘鸿仓:没错。

主持人 梁洪:并不是我们想象马拉松速度可能要比百米冲刺要慢很多,可是放在汽车上,这个就不一样了。

于明:在F1中间弯比较多,更强调灵活性。勒芒它赛道长,F1赛道在5公里左右,勒芒赛道13.6公里。所以它有一个非常长的直道,3公里多的直道。所以在这个情况下,车速在那一段最高速度能达到370公里左右,记录是404公里。

主持人 梁洪:飞起来了。所以超长的距离,超快的速度又是在24小时之内必须要完成的一项比赛。它对车,对人的考验都是极其残酷的。对于勒芒24小时耐力赛,鸿仓先给我们一个整体的介绍,我们刚才已经强调了它的特殊性,这个比赛创办于什么时候,是在什么样的北京下,开始有了这样的比赛。

刘鸿仓:等于是1923年开始的第一届勒芒,其实当时应该是说赛车运动在全世界刚刚开始方兴未艾。人们的赛车热情是极高的。这个是全世界第一个,跑24小时的耐力赛,之前包括赛车包括格兰披治大赛也是一段时间几个小时就能结束。法国人发明了特别疯狂的一项运动,这一项比赛要跑24个小时。要跑一整天,从那个时候开始,从1923年,除了二战期间和1936年罢工停了几届以外,一直到现在每年都在6月份的中旬举行。

主持人 梁洪:这个比赛我也看到了一些相关的评论,有人认为这个比赛是最辛苦,最乏味的一个单项赛事。也有人说它是和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还有WRC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并称的最为艰苦的三大汽车赛事。对于中国的广大汽车媒体的记者朋友来讲,有不少人都到现场看过比赛,大家有很多自己切身的感受和体会。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勒芒24小时耐力赛,分享一下这个比赛到底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它对于汽车这项技术的发展的推动作用又是怎样的?第一时间看看大家的反馈。 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上,松子他爹说了,这不就是一个疲劳驾驶比赛吗?山谷里的居民说了,说知道这个比赛,怎么比的不知道,但是奥迪一直把勒芒挂在嘴巴当一个宣传。还有在我们的论坛上我们的资深网友大成说,评价它我觉得这个比赛真的我不是特别能理解。24小时,三个人轮班,说夜里能有观众看吗?这个比赛就是熬死人哪。

大家第一时间的反馈我们就一起说 说吧,鸿仓你先从你的角度来评价一下你怎么看勒芒24小时耐力赛,它的意义何在?如果说我们要享受比赛,你享受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什么?

刘鸿仓:我是觉得勒芒24小时对所有人来讲都是一个长途的考验,或者说是一个挑战。对于赛手来说在每一圈里面都有一段是370公里里面的高速驾驶,不能犯一点点错误,你要想到在夜里两三点钟的时候开,也不能犯一点点错误。那个车偏一点或者滑一点马上就飞出去,速度太快。这种情况下,对于赛手首先是一个挑战。如果能够开过勒芒24小时的赛手,我觉得一定是一个伟大的赛手。只要完赛,他就是一个伟大的赛手,不管他是第几名。对于观众来讲也是一个挑战,其实看观众的耐心对车的理解,对速度的理解。每一辆车参加勒芒的原形赛车都是真正的机器野兽,是各个厂家竭尽全力,费尽心血用最尖端的技术打造的勒芒赛车,这个科技含量极高。

主持人 梁洪:所以勒芒24小时耐力赛刚才于老师我们交流的时候,他认为比起F1来讲,勒芒24小时耐力赛对于老师的吸引力更大。因为于明老师是专门报道汽车运动赛事的专业摄影师,资深的摄影师。您为什么会把它有这么高的评价,在广大爱车以及喜欢看赛车运动的朋友心目中来讲,F1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是一定要排在第一的。您为什么认为它比F1还有乐趣,还有价值?

于明:我觉得评价汽车运动它有不同的角度,我举个例子,我们看乒乓球比赛非常的熟悉。但是它能跟高尔夫比吗?我们看篮球非常熟悉,但是它能够跟排球比吗?但是问题是这样的,我们对汽车运动,我们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时间短,对汽车运动的发展时间也短,我们往往看汽车运动的时候,把汽车运动所有的比赛看成一个比赛。这是有区别的,F1是一种方式,它是世界性的一种比赛,勒芒它的特点它是一个大的节日。我去了四次,如果我们只把汽车运动的爱好放在赛道上的话,那你就感受不到气氛。我到了现场以后,你想想刚才我们说的是5000公里24小时,平均250公里车速。这是说的比赛,它一个礼拜有25万人云集在那里,有4万辆各色的老爷车和各种车在那里。而且它比赛只有24小时,但是这一个礼拜的节日狂欢那是车迷喜欢汽车运动的人,真是一年一度的节日。

主持人 梁洪:所以24小时的勒芒耐力赛绝不仅仅集中在赛道当中,除了赛道我们刚才讲的残酷性和特殊性之外,这一个星期也是节日。

于明:那是,比如在现场的感受。你看到人山人海,统一一致的那种欢呼声,夜里面啤酒节,男男女女在那喝啤酒,看赛车,那种气氛整个通宵都是这样的。你才会感受到这是一个赛车的节日。

主持人 梁洪:什么叫享受汽车,什么叫享受运动赛事,可能到了勒芒之后你就能够体会到了

于明:我再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坐大巴车,从巴黎往勒芒走,走的过程中间,凡是我们大巴车能超过的都是老爷车,凡是能超过我们的都是新的赛车,跑车。这个是非常有趣的,还有一个当时我第一次第二次都是跟奥迪去的,它大巴车堵路,会跟其他的车队堵在一起。比如跟克莱斯勒的车队,跟保时捷车队,堵在一起以后,双方都打打招呼,但是谁也不理谁,好像就是说竞争从这个时候开始,还没到赛场就开始了。

主持人 梁洪:对于这样的比赛来讲,我们今天和大家来聊它,实际上它是一个非常有乐趣,非常值得大家去品位的比赛。而每年这个比赛都是要在6月14号拉开战幕,我们今天这期节目就是在比赛之前要和大家讲讲,希望大家能够听过我们的节目之后,一起来关注今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稍后我们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先来集中说一说毕竟是一个汽车运动,在这项比赛当中表现的一些优秀的厂家,在历年的比赛当中曾经创下过辉煌记录的赛车手,当年了还有历史上一些难忘的瞬间。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当中我们会和大家回顾这些,整个的讲述过程当中我们也会和正在听我们节目的听众、网友分享一下,这样的文化汽车运动赛事嘉年华一样长达7天的狂欢日子里,到底带给我们一些什么。大家可以继续通过短信平台、网络和我们分享。

汽车非常道正在直播当中,粱洪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的节目由北京交通广播汽车天下、凤凰汽车、中国汽车画报联合出品。今天我们和来自中国汽车画报的执行主编刘鸿仓,资深媒体人F1和勒芒的专业摄影师于明老师一起关注一下勒芒24小时耐力赛。我们和大家分享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同时,也看到短信平台以及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很多人在聊自己的观点和不解。比如说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就问了,24小时不间断的开着一辆车我想知道这车怎么修,这刹车盘,刹车片要不要换。还有人问,这5000公里,奥迪车换机油吗?说奥迪车这么缺机油,不知道怎么跑。还有一些人在我们的网络上说,这么一个比赛允许吗,4小时一个车手的话,也属于严重的疲劳驾驶而且速度这么快,是不是特别不人道啊。我们回到直播间讨论,就大家关注的这两个基本点,一是人,一是车,我们说说。这个比赛残酷到是不是已经有人说没天理了,有点这意思吗?

刘鸿仓:它本身肯定是疲劳驾驶,你想这道理,你开一个赛道需要每一个弯过的很准确,而且还有370公里的高速,对人的精神和体力一定是极大的考验,一定是疲劳驾驶。但比的就是疲劳驾驶,如果都是轻松驾驶,那还比什么劲。每一个参赛的选手对他们来说,体力和意识都是非常大的考验。规定是最长4小时,你可以不是4小时,你可以两三个小时就换人。

主持人 梁洪:我看到很多非常大牌的赛车手都对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评价,我害怕这个比赛,我恨这个比赛,但是我享受这个比赛。

刘鸿仓:因为F1车手如果是正常的F1比赛,你就开差不多2个多小时,一个半小时就完了。但是你开勒芒一段都开不完,很多的时候技巧是差不多的,高速有弯道,甚至可能开勒芒更累。

主持人 梁洪:所以咱们就来说说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当中人的因素,在这个比赛当中有哪些伟大的赛车手,二位的专业角度来讲,让你们最为崇拜的?

刘鸿仓:我是有一个丹麦人Tom Kristensen这个人是特别厉害的。他从90年代末到现在一共拿了9次全场冠军,基本都在奥迪车队,这个人前几年跟随RC冠军赛来到中国,这个人应该是勒芒的超人。

主持人 梁洪:不是一般的铁人。

刘鸿仓:绝不是一般的人,这个人绝对是一个超人。除了人以外,奥迪车队也是,勒芒是这样,因为1923年到现在它一共举办了82届,应该说各领风骚几十年。各个厂家都有不同的辉煌时期,奥迪是离现在辉煌比较近,它等于从2000年到现在,中间只有标致和宾礼各拿过一次,剩下全是奥迪,一共拿了12次。总的勒芒冠军次数最多是保时捷,拿过16次。剩下还有9次的法拉力、7次的捷豹,福特的4次,宾礼4次。即使拿一次也是极大的胜利。唯一一个亚洲厂家马自达它拿过一次,在1991年787b,靠着转子发动机当年拿了一个冠军,反过年来1992天国际汽联马上规定转子发动机不许参赛。

主持人 梁洪:从你的角度上来讲企业重视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一定是情有独钟,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宣传。

刘鸿仓:极大的舞台。

主持人 梁洪:我们说历史上,也有很多历史的瞬间,有一些我们知道的大名鼎鼎的大牌企业就折在了勒芒24小时耐力赛,发生过很多的惨剧。

刘鸿仓:其实最严重的应该是1955年勒芒大灾难,那个时候是一辆奔驰的赛车,跟前面车轻微的追尾,但是因为速度太快,追尾之后,这辆车失控了,冲到了看台上。造成了当年83个人当场死亡,受伤的120多人。从那一刻开始,奔驰说退出所有赛车运动,当时就退出了,好几十年都没有参加。而且包括整个欧洲,西班牙、瑞士等等很多国家宣布在自己的国家内禁止赛车运动。瑞士这个国家禁止赛车运动一直到今天也没有结束。

主持人 梁洪:奔驰好像后来就再也没参加过勒芒比赛。

刘鸿仓:1980年代末又参加勒芒,1989年还拿过冠军。但是到了1999年奔驰又出了一个比较令人惊心动魄的事。当时奔驰的GTR赛车在赛道上行驶的时候,突然像飞机一样车头扬起,立刻飞了起来。空中转了三圈以后掉到树林里。

主持人 梁洪:天哪。

刘鸿仓:幸运的是1999年这次没有任何人伤亡,包括赛车手,当时是马克·韦伯现在F1赛车手,就在那个车里面驾驶,他也没有受太严重的伤。尽管都是事故,现在赛车对赛车手的保护已经越来越安全了,应该说比那时候强了很多。

主持人 梁洪:但是无论如何像我们节目一开始,举的那几个数字大家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一种超高的速度当中又在很长时间的压力下的比赛,应该来讲它的危险性是相当之高的。所以这个层面上来讲于老师您作为专业的汽车运动摄影师,勒芒24小时耐力赛对你一定是充满了魅力。你也拍了很多非常精彩的图片,能不能给我们挑出一张讲一讲,这张图片你在哪一个瞬间捕捉到的,通过这个图片你想展现勒芒24小时耐力赛什么东西?

于明:各个比赛的情况不一样,24小时的勒芒耐力赛如果体现他的图片效果,我的分析有三个瞬间。第一个是凌晨,日出,其他比赛都在中午和下午。第二就是日落,可是勒芒在6月中旬,经常是雨季,我去过四次,只有一次晴天,三次都是雨季。往往凌晨和傍晚的日出、日落你拍不到。拍不到就体现不到24小时的氛围,你只有夜间去拍,夜间去拍难度非常大。因为大灯一照眼睛你不能看,看一下你就别拍了,好几分钟好几圈你就拍不了。

怎么办呢?我就观察,有的时候它最多勒芒是55辆车,我在99年去的那次,第一次拍。我讲那次拍的片子,先说拍的什么,拍的是48辆车,其中3辆车在发车点的1.5公里左右的位置上是一个上坡,左拐弯,前面就是一个过桥,在那个位置上由于车手收油门的时候,它尾部喷火,因为长时间的驾驶,有汽油燃烧不尽,一收油的时候排气管非常热,喷出火就出来了。这个时候你能拍到这个片子应该是很有特色。

这个片子距离很远,虽然上坡应该在一百多公里,用500毫米镜头追它的话,准备距离特别远,你要甩很长的距离才能拍到它尾部的喷火。拍这个片子有难度,因为48辆车,只有3辆喷火,你怎么找它。我用磨牙的方式计算时间。它不是3分多钟吗,我磨牙,磨220下,它就快完了。感觉前两辆车这个时候喷了,因为它喷火你拍的是尾部,瞄车头你拍不到。这个时候我要从前面对着这个车一直追它看到它尾部,它有时候喷有时候不喷你回回得逮它,你得有耐心。这时候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勒芒为了安全,它有两层铁丝网,我后面有十几个小伙子就围着那乱嚷嚷,我第一次去勒芒挺害怕的。我不知道他们干吗的,我一会我看那啤酒瓶子,啤酒罐就飞过来了。我以为他们砸我呢,但是这个位置太好了,我不想离开。我寻思你顶多砸我一下吧,没关系。

主持人 梁洪:他们到底要砸谁啊?

于明:你听我讲,后来我明白了,这就是真正的车迷。他们砸我前面的人,因为我拍摄距离特别远,我扭身扭到左侧后,拍的时候在右前方,他们知道我在拍尾部喷火,他觉得你特棒。帮我驱赶那些其他的人群,其他的记者。

主持人 梁洪:让你拍这张照片。

于明:只要有记者别人在那,他就仍那啤酒瓶子,让我拍那个。后来我给他们竖一个大拇指,他们就高兴的往上爬,特别热闹。我就说这么一张片子,后来我拍到了,非常感谢这帮车迷。

主持人 梁洪:刚才于老师给我们讲的精彩的瞬间,一方面说明了在比赛的过程当中是有很多很多的精彩,另外一方面说明了对车的考验是多么的严酷。从车的角度,刘鸿仓给我们多说几句,参加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车都是厂家专门用心重金特殊的打造。这些车辆他们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刘鸿仓:首先一个马力大,速度快,车要轻。像2014年这些赛车基本在1000马力左右,但是你能想象吗,这些车的重量只有800多公斤。几乎是一个非常硬非常轻的壳,加上人以后不到一千公斤,什么概念,我们最普通的奥拓也得这个重量。所以那个车的重量非常轻,功率非常大。而且像今年有几个厂家包括奥迪包括保时捷,还有丰田他们都采用了混合动力。汽油或者柴油发动机驱动后轮,前轮用电机。而且这个前轮点机像丰田几乎跟后轮汽油机一样,后轮是520马力,前轮480马力,加一块正好是1000马力。所以这个车你可以想像它就是绝对的野兽,1000马力不到一千公斤,时速可以超过400公里,而且下压力非常好。各个厂家凝聚了心血研发的,绝不是轻松的能做的出来。

主持人 梁洪:于老师跟我们说说,从的观察上来看,从你拍的这些精彩图片上看,有哪些车和哪些车手让你印象深刻的或者那一瞬间?

于明:车对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2008年,当时柴油车出来了,标致的柴油车它车是紫色的,但是夜里面就成了黑色的。那个车型跟雨燕式的车型,它过来的时候特别恐怖,幽灵一样没有声音,一刹车就跑了。你不注意都看不见它就过去了。奥迪下了大工夫,它从1999年开始进入勒芒,一直就是在前三名冠军位置上形成了勒芒的霸主地位。它的研发投入很大,我第一年当时采访赛事总监瑞格的时候就说到,那还是1999年他们投了6万人民币左右的价格做研发,100多个工作人员,接待了1000多人,而且提供大会120辆班车。所以实际上奥迪在勒芒上投入非常大,不管是F1,不管是WEC、WTCC,包括勒芒都是厂商在极限的研发,极限的竞争全球的品牌宣传的一个高级的阵地。其实有时候我们往往会说到汽车文化,其实汽车文化我觉得它的精髓都在汽车运动,经典的汽车运动事件上形成的品牌汽车文化,在这一点上我们对工业的历史比较短没有重视。我们讲的汽车文化都是汽车的色彩、形状,其实它有很多历史故事,历史故事真正发生都在汽车运动里面,这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

主持人 梁洪:于老师刚才跟我们分享了车的因素之后,您再说说人,人在体育运动赛事,汽车运动赛事当中最感人的一部分。

于明:要说人,因为我是摄影师,历史上那些人我都见不上。我就得抓我能见上的,能见上最关注谁呢,就是中国人。2008年我在跑F1,我去加拿大那一站之前,从新浪网上看到了中国车手程丛夫通过勒芒的排位赛的成绩,我说那不行,我一定得去。后来我自费追着他去了一趟。那一场比赛程丛夫也挺给面子,勒芒有四个组别,P1、P2和GT1、GT2,他在P2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那是中国车手第一次出现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而且是第二挡级的赛车。那个车有500马力,还是很厉害的。所以我当时拍他的时候非常激动,赛道挺长,它那有仪式,我老带着望远镜,望远镜一看那怎么有国旗出来了,那是因为有中国车手,而且特远的第二个,第一个就是会旗咱们是C打头,第二个棋子就是中国,我跑了一分多钟过去拍那张片子。所以这是挺激动人心的,后来程丛夫在去年又参加了Q1组,在上海6小时比赛中间得了四人车队的第一名。中国车手能参加这么伟大的赛事,这么严酷的赛事,应该是一个标志。就像刘鸿仓刚才讲的,实际上现在勒芒与我们越来越近了,我1999年去,就觉得它很遥远。现在近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中国车手参与了,包括还有董荷斌华裔车手,欧阳若曦都参赛过。另外一个中国是一个大的汽车国家,在全球推广的时候,中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推广的一个强大的汽车市场。勒芒出现的优秀研发,优秀的品牌形象都会关注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记者,中国的观众都会关注这个勒芒赛事,所以越来越近了。

刘鸿仓:现在WEC世界耐力锦标赛已经是一个系列赛,把勒芒这个概念推广到全世界。在我们珠海也会有6小时耐力赛,包括上海的6小时耐力赛,都是WEC的系列赛,其实已经跟勒芒很多规则都是一样的。

于明:勒芒后来它也发现应该向全球推广,勒芒的概念不仅仅是24小时勒芒。勒芒现在有5个系列赛,第一个是勒芒24小时耐力赛,只有在勒芒每年6月第二周举办的赛事是24小时,是历史上今年应该是82届,第91年了。

刘鸿仓:中间少了几届。

于明:第二个启动的是美国勒芒,它每年在美国做12场比赛。第三个是欧洲勒芒,第四个是它把世界汽车耐力赛改成WEC,2012年改的。第五从去年到今年又筹备了亚洲勒芒,所以勒芒是五个赛事的概念,而24小时勒芒是历时最长。

主持人 梁洪:我们和刘鸿仓、于明老师分享了24小时耐力赛的精彩,从人从车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看到我们短信平台,以及通过我们微信公众平台上很多人开始对勒芒24小时耐力赛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今年的开赛时间仍然是在6月第二周,我们也会在汽车非常道的节目当中和大家同步关注这一项伟大的赛事。北京时间10:44分,在进行一段路况和广告之后,我们就要和一起聊一聊勒芒24小时耐力赛绝不仅仅是一个汽车比赛,它真的是一个汽车文化集中展现的大舞台,稍后我们会离开赛道和大家看一看勒芒24小时耐力赛还有哪些精彩?

主持人 梁洪:今天的汽车非常道,我们和来自中国汽车画报的执行主编刘鸿仓、资深媒体人F1和勒芒专业摄影师于明老师一起关注一下勒芒24小时耐力赛。我们刚才是集中在赛道上和大家分享了这项比赛,它到底有哪些魅力,从人和车的角度讲到这项比赛的艰苦之处。接下来我们和大家一起离开赛道来看一看勒芒24小时耐力赛,实际上它并不集中在24小时,它几乎是一个长达一周的汽车文化的这样一种展示和嘉年华。于老师去了很多次,咱们就离开赛道,您和我们讲讲,在周边我们能看到什么,玩到什么,那些来参赛的,来看比赛的特别是一住住一个星期的车迷,他们都什么样,在您的镜头下又是怎么展现的?

于明:我举个例子吧,既然是一周,既然是一个节日,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生活方式。你在旁边,在赛道旁边一走,你看到很多帐篷,帐篷里面出来的有人,早上起来他在那刷牙。你可以看到,傍晚的时候有烧烤的炊烟你也可以看到,这时候你就会感受到生活氛围,这是一个周末的生活时光。你会有这种感受。还有一个就是你在走赛道的时候,有一次有日出,你知道更感动我的是什么,一男一女都睡在睡袋里面,他们是倒栽着睡的,因为那是坡,头冲下,脚朝上,为了看比赛。

主持人 梁洪:干吗不找一个好地。

于明:他趴着困了就睡一会,想看了就抬起头来看。你知道晨光下,他的脑袋下有露珠,你很感动的。另外一个就是在夜里面下雨,下雨的时候摄像师不能停,比赛进行,它24小时转播,我看到一个女摄像师在雨里面披着雨衣很专业的每圈跟着赛车走,摇机器。她就非常敬业,我们走路可以休息,她不能休息的,一直在那工作。这些现象你看了就非常感人的,而且赛道旁边有一个大的天轮转盘,夜里面灯光一照特别漂亮。一直是满满的,上面有人,他们坐在上面看比赛。有些赛道周边就是烧烤、酒吧还有歌舞的演艺。

主持人 梁洪:大概能聚拢多少人呢?

于明:据说是22-25万人。

刘鸿仓:那个停车场能停10万辆车。

主持人 梁洪:这在欧洲已经是相当多的人了。

于明:那么多人和那么多车要云集在那,停稳了,生活、再走开,都需要时间,都需要一种文化氛围。

主持人 梁洪:都需要秩序。

于明:比赛时间是在周六的16点开始到周日的16点结束,特别震撼的是发车瞬间,F1的发车瞬间是声音高,但是它只有22辆。勒芒的发车是55辆,大马力的狮吼,那个震撼能把你震的蹦起来。这种感受你听一回一辈子忘不了,后来我就回来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话就是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最伟大的一曲怒吼的乐章,它时间最长。你看到这些现场的环境的时候,你才会感受到为什么勒芒能吸引这么多各个国家的包括车迷、车手来。还有一个现象,它比赛的前一天下午,会在勒芒城中心的和平广场做发车仪式,它的发车仪式不是这55辆赛车都跑,那些车不过来,但是那些车队都开着自己喜欢的或者自己珍藏的老爷车过来。但是他为了推广这个项目,里面还有小孩的电动车,小孩也跑出来,还有车队的展示车,千奇百怪的车,咱们认不出来的车,都在那溜过去。你急的是哪张都想拍。

主持人 梁洪:所以这就像是一个汽车文化历史发展的这样一个巡游一样,给你这样几天时间里面做一个全方位的展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对于勒芒24小时耐力赛今天只能聊到这,但是我们在这要跟大家预告一下6月14号这个比赛会再次的拉开帷幕,刘鸿仓也会到现场我们在汽车非常道当中会和大家继续关注比赛进行当中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所有精彩。锁定我们的汽车天下,您都能够同步的掌握。再次感谢于明老师也谢谢刘鸿仓,如果大家想再次看到听到我们的节目,请随时登录我们的合作伙伴凤凰汽车、也可以关注中国汽车画报谢谢二位。

    >

主题介绍

勒芒位于法国巴黎西南约 200km处,是一个人口约 20万的商业城市。勒芒24小时耐力赛同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WRC)并称为世界最著名和最艰苦的三大汽车赛事。自从首届比赛于1923年举行以来,除了二战前后的几年以外,勒芒耐力赛从未间断。

嘉宾介绍

于明:资深媒体人,勒芒摄影师。

刘鸿仓:《中国汽车画报》主编。

投票调查

你知道吗?

网友评论
分享到: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