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新能源>正文

言论|智能网联需加强顶层设计

2016年08月22日 00:00:00
分享到:

  最近两年,很多媒体在鼓吹互联网汽车、互联网企业能够颠覆传统汽车企业。我不太喜欢这样的说法,我相信不管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汽车企业都没有这样的想法,因为这两类企业各有优势、劣势。现在正是出于一个大家互相拥抱的时代,这将是未来很长时间的大趋势。

  其实跨界合作从一开始就在进行,包括我们现在的V2X技术的合作,长安汽车和其他的企业一直不断地在和互联网企业进行积极合作。我们也看到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并向他们学习。其实在传统企业里,并不是谁颠覆谁,而是大家互相学习,我们需要互联网企业的加入,来提高我们在智能化汽车发展过程当中的活力。这是一个改变的时代,我们需要外界的支持,不光是互联网企业,我们在做车联网的时候,通信企业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做智能网联汽车时,软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长安汽车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包括人、车、物互联,共享、移动出行、自动驾驶、大数据分析,以及通过软件提升用户体验,对于车企而言,这些都是非常新兴的领域,这就更加要求车企加强与外界的合作。

  从国际来看,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中外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国外的智能网联汽车法规很久之前就已经在制定,甚至部分地区已经推出了一些,近期处于修改和补充当中。

  而国内政策层面的推动刚刚开始,从法律法规的支撑上还很欠缺,包括长安之前2000公里的道路测试,政策上的支撑是有缺失的,没有找到很合适的法规来支撑我们做这个事。这也是比较遗憾的一点。

  从技术方面来看,在汽车智能化方面,互联网公司的步伐甚至比传统车企更快。包括谷歌在内的企业现在已经直接奔着无人驾驶的方向去了。目前,进行路测的整车企业大多数处于三级自动驾驶阶段。

  在智能交互方面,很多人提到了人和车直接交互式体验。在长安汽车,我们总结认为交互可以由不同的层面控制的交互、呈现的交互,包括灯光、光影的交互都把它归纳在智能交互的范畴里边。另外,无人驾驶其实是两个路线,传统汽车渐进式发展,互联网企业比较激进,从现在开始也呈现了大家的合作。所以说传统车企和互联网企业是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

  另外,智能化技术搭载这两年增长非常快,年均增长率超过了30%,尤其是智能化二级技术的量产非常明显。总体来说,智能汽车的时代应该是到来了,不管是技术层面、政府层面,还是从行业和市场接受度上,现在已经进入从应用的角度发展,而不是前期更多停留在研发上面。

  针对无人驾驶,我们从智能驾驶、智能互联和交互体验三大部分做了细分,对哪个阶段要实现哪些功能都做了规划。在重庆本部中心,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增加了软件部门和智能技术所来支撑智能化汽车发展需求。同时,在美国底特律成立了研发部门,在印度成立软件中心,来支撑全球智能汽车的格局。这是我们在人力资源方面和投资上面的计划。

  现在我们的智能化团队已经有三四百人,计划在2018年达到800人,2025年达到1500人。将来车上智能化的配置越来越多,基本上很多功能离不开智能化系统工程。除了核心技术的开发以外,很多的需求工程和测试将会占到我们很大的比例。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试车场建设等其他投入,到2025年,我们总投入会达到130亿元。长安汽车在战略支撑上非常强调与包括零部件供应商、智能互联信息安全和高校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因为从智能网联汽车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整车厂自己能够实现的大目标了。

  智能网联汽车未来是非常美好的,但现在可能还面临很多的挑战,包括法律、法规顶层设计。道路设施统筹规划,这可能不是汽车行业或者汽车车企能够解决的,这是需要我们跨行业合作,推动政府一起来做的事情。

  另外,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是我们作为智能汽车技术上面最大的挑战。还有验证体系,也是保证安全性和整个系统可靠性的基础。当然还有成本压力,作为传统乘用车企业,缓解重大研发的成本压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一个挑战。

  在自动驾驶开发技术中,在需求工程和测试手段上面会有更多地投入。现在很多企业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技术支撑上面。但我们发现,后面的开发当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前期需求分析不够明确,后面会有很多的大麻烦,有可能需要推倒重来,这样的情况会经常发生。所以说需求工程方面是我们要面临的很大问题,包括对实际的技术指标制定、对整个网络技术方案的需求。

  长安汽车通过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得到了非常多的数据,现在还没有全部解析,比如掉落到路面上的小障碍物、修路占道、进出隧道的时候光线斜射情况,以及道路上的标识标线。另外路上存在各种超长、超规车辆,对我们的车辆行驶障碍也非常大。

  如何面对无人驾驶常态化实验环境?因为不可能所有的试车场覆盖所有的工况,无人驾驶车最终还是要在实际道路上做测试。一旦要上路,怎么让它合法化,这是我们面临的比较大的挑战。

  我们希望相关主管部门能够加快制定智能汽车标准体系,以及进行更多的跨行业产业链的构建,与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使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

  (本文节选自长安汽车研究总院海外特聘专家陈音在“第二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标准法规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未经本人确认。)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小伙伴们还在读

“未来已来”? 试驾北汽EU260无人驾驶汽车

奇瑞在2025年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