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席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2017)的多位专家表示,考虑国内外各种因素及宏观经济走向,预测2016年GDP增速为6.7%,中国不少企业都在面临巨大困境和效益恶化的威胁,制造业尚未走出底部调整。
然而,就在制造业面临寒冬挑战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却保持强势增长,成为当前“经济寒冬”中难得的一抹亮色。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16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总体销量为24万辆,同比增长110%。
其中,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2016年1-10 月累计销量为84287 辆,再度领跑新能源市场;比亚迪新能源混合动力SUV唐2016年1-10 月累计销量为28317 辆,继续夯实在新能源车型中的销量领先地位。
数据表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几乎占到新能源整体销量的“半壁江山”,是第二名销量的近三倍,领先优势十分明显。而且,十大畅销车型中有四款入选,涵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两大品类,分别占据SUV、轿车的“头把交椅”。
技术领先,刷新新能源性能体验标准
寒冬傲雪,非一日之功。比亚迪新能源出色业绩表现的背后,得益于长期在技术、品质领域的创新图强。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多次公开场合强调,“比亚迪在新能源车上面造就了核心的东西,电池、电机、电控技术都是全球领先。没有领先的技术,就做不到全球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用“542科技”重新定义了汽车性能体验标准。其中,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5秒以内,是动力性能标准,打破了过去国外豪华汽车的“动力神话”,让跑车般的加速体验更加触手可及。全时电四驱是操控的安全标准,遇到突发情况,传统汽车的系统做出反应到轮胎执行要200毫秒,比亚迪的全时电四驱只要20毫秒,通过电机、电控技术介入,大大提升安全性。
百公里油耗2升是油耗标准,通过领先的电池技术,实现强劲动力下的节能环保,进一步降低车辆使用成本,更利于新能源汽车普及。
布局领先,带动新能源产业链整体腾飞
相对于其他车企的“洋为中用”,比亚迪很早就开始布局新能源产业,并且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学习借鉴的“两条腿走路”。从南至北,横贯东西,比亚迪在北京、天津、西安、商洛、上海、南京、杭州、宁波、长沙、惠州、深圳等地都设有新能源产业链生产基地,从产品研发、零部件生产、配套,再到整车制造,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链自主研发、自主匹配、自主校正和自主提升的战略布局。
以2008年设立的商洛基地为例,作为比亚迪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重要生产地之一,如果按一辆新能源汽车应用40公斤电解液计算,商洛基地每年生产的1.2万吨电解液全部用于电动汽车,就可以直接装备30万辆车。八年前,当所有人都对新能源嗤之以鼻的时候,比亚迪的前瞻魄力可见一斑。
根据全球公开数据统计,2014年,比亚迪电池产能还不到松下的“零头”,如今,比亚迪电池产能短短12个月内实现近400%的爆发,增速冠绝全球。而比亚迪青海基地年产10HWH动力锂电池项目、年产2万吨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及回收项目的启动,也让比亚迪在后续市场竞争中“动力十足”。
比亚迪新能源车型不仅局限于乘用车,在商务、城镇交通及厂矿等领域都有研究及提前布局,形成梯次交错,互为撬动的研发、车型体系。比亚迪“7+4”的全市场战略,也让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涵盖了生活及工作的方方面面,一个代表中国制造领先水平的“新能源绿色生态圈”正逐步从中国走向世界。
比亚迪新能源公共大巴和纯电动出租车已然行驶在华盛顿、伦敦、吉隆坡、伊斯坦布尔、京都等全球48个不同国家和地区,200个不同城市的街头,正以全面、全能、全领域的发展,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投放和运营,实现新能源公交汽车的全球化发展。
比亚迪的出色业绩表现,也赢得了众多国际著名券商,如高盛、瑞银、瑞信、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野村的一致看好,瑞信更将比亚迪股价估值提升近一倍。
让领先成为习惯,相信比亚迪的前瞻布局和科技图强发展路径,会为“经济寒冬”中的“中国制造”带来更多启迪,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贡献更多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