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车企扬帆海外,还需先夯实脚下
汽车
汽车 > 汽车资讯 > 正文

自主车企扬帆海外,还需先夯实脚下


车市寒冬,外资抢占,合资围剿,困难重重,自主品牌的路在何方?

近日,长城汽车与俄罗斯两个关键词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

有消息称“长城汽车被俄罗斯经销商骗取5840美元”,紧接着长城汽车发布了官方澄清,表示上述坏账是由于2014年俄罗斯卢布贬值和经济制裁,导致其当地的经销商伊利托集团破产,无法按时支付车款所致,涉及金额4844万美金(折合人名币3.32亿元)。

这是长城汽车首次披露有关俄罗斯经销商欺诈一案,距离事件发生已经过去三年半。不过这也给中国汽车出海敲响了警钟。

在国内,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是以长城、吉利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坚而有力,蓬勃发展,中国自主品牌发展趋势良好。不过中国的汽车“出海”环节依旧薄弱,与进口不成比例——这其中就包括德系日系等抢占了中国车市很大一部分市场。于是,找寻一条能长期发展的路势在必行。但是这一条路怎么走,成为了关键所在。

“出海”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是一个机会 

2004年上汽收购罗孚名爵;

2009年北汽收购萨博;

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

2017年,吉利收购宝腾汽车以及豪华跑车路特斯;

......

这些成功“走出去”的成功案例仿佛给自主品牌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比起收购,更多的是出口外销。

就以往发展情况来看,中国自主品牌出口大多数集中在中东,拉美,东南亚和非洲。就比如说埃及,作为中东汽车产业的龙头老大,汽车产业基本上解决了埃及34%的就业,虽然欧美品牌仍占据着主要份额,但消化中国品牌汽车的市场潜力很大,大的市场需求和市场潜力给了中国车企机会,然而风险与机遇也是同时存在。

以长城汽车这次的诉讼为例,在2015年10月,长城提起诉讼以及多轮仲裁,法院还是驳回了长城的部分诉讼请求。3.23亿,尽管这个数字对A股总市值超过834亿(更新时间2019年7月4日)的长城汽车来说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卢布贬值和经济制裁地“花样”也给选择向外扩张的自主品牌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

国内市场发展受限,向外扩张又困难重重。那么,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还走不走?

走!自主品牌走向世界之路无可避免。就像7月3日百度AI开发者大会被泼水事件,李彦宏表示:“人类通往AI时代的路上困难重重”一样,自主车企想要走出去空难亦然,但是走在泥泞地里才有脚印,踩在荆棘路上才知远方。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站起来”和“走出去”势必发生,借鉴出口成功案例,总结失败的教训与经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经历筚路蓝缕,哪里寻得王者之气?

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探索海外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刷新,其面临的问题和障碍也日益显现。

碰到的问题包括货币汇率不固定,经济形势变幻莫测,汽车出口经验较少和具体到当地当时的法律法规、宗教信仰以及局部贸易壁垒等等。阻碍主要则是政治风险和对于一些外来投资企业的区别对待,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为了保护本土企业,俄罗斯政府对于以SKD进口的汽车散件的车身部分关税提至5000欧元/车身,导致长城在俄罗斯市场成本增加。为了能顺利且富有成效的“出海”,自主品牌又该怎么做?

了解自身优劣势,并合理利用它们 

乘着政府支持的风。国家牵线是一条路,它能让事情变得高效。早在2013年,人大代表王凤英就提出议案:加强中国汽车海外投资建厂的政策指导和服务支持。为了避免整车出口的高税率,自主品牌在海外建厂很有必要,这一议案完全说到了车企的心坎里。

其次是合理利用经济外交(即国家出面为实现经济目的而惊醒的外交活动),比如2014年中国主席会见普京,中俄双方签订西线天然气协议等多项能源合作就是很经典的案例。经济外交的好处就是完全正式签署,避免了很多包括税务、汇率等的出入而受到影响,从而达到合理顺利“出海”的目的。

乘着自身奋发之风。抛开客观因素来看,一个企业的发展情况跟自身的情况有着绝对的关系,这其中就包括产品品质,创新力等硬实力,也包括传播、营销等软实力。尤其是深处一个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时代,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没有创新力的产品,是经不起推敲的存在,即便能暂时取得成功,也只是昙花一现。

车企更是如此,哈飞,青年莲花,北京二汽等等不胜枚举,就拿北京二汽来说,“他不破产谁破产,多少年了,技术老旧,制度落后......”网上传言虽然有些狠,不过事实确实如此。车市永远在那,不过蛋糕只分给有准备的人。

斩破区别对待之浪。受到政治经济等大环境的影响,就像华为在美国遭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一样,很多国内企业国外会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时,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尽量避免不恰当反应,具有前瞻性的对话往往能让问题“刹车”。

在调查清楚的前提下敢于站出来,拿产品说话。为什么美国对华为颁布禁令?因为华为的强大让他们惧怕。当企业遭遇不公平对待时,换个角度想想,也许只是单纯的因为你太强,引起了对方注意和恐惧,才有了后续不公平事件的发生。

斩破敲诈毁约之浪。起之前上汽的海外并购被韩国坑了40亿;吉利在马来西亚量产的夭折;奇瑞在巴西投资“失败”......看到这些案例个个触目惊心,自主品牌想要“走出去”的航道上,要面对的不仅政治政策的水雷,还有市场背景的风雨,更有敲诈毁约的暗礁,实在是道阻且长。

从这些案例来看,自主品牌学到很多。所以,我们更要依靠自身的努力,自身的强大来反击。依靠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拿实力和事实说话。在调查清楚实情的情况下合理合法维护自身权益,严厉打击恶意敲诈毁约的违法犯罪行为。

做到这些,让“出海”变成顺势而为 

企业“出海”在稳不在早。企业向海外扩张,功课必须要做足,找准自身优劣势。好的继续发扬,不好的要敢于改进,善于改进。

哪些是企业需要做的?并不能一言以蔽之。包括自身要做好出口市场调查,相应的落地规划、货币结算方式、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供应体系、在起步阶段敢于投入资金、提高产品研发能力、人员管理、供应商培训、金融服务、搭建监看的供应链、加大本地的研发生产,甚至吸引国内经销商去当地工作等等。

具体点的话,比如中国车针对出口国家环境的适应性改造不够,对于海外环境和法规的适应能力和改进是中国车企普遍要大幅度提升的地方。那么,就要要求企业改善对陌生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对当时法律法规的适应能力以及产品后续服务能力。

总之,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的足够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自主品牌出口任重道远,扩张求存之路也绝非一日之功。

董小姐说中国汽车有点粗制滥造让她有点不满意。虽说言有所偏,算不得公允,但也给中国汽车自造提出问题,敲响警钟。车企更要实现自身产品监管的严格化,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的关口,从根源上切除影响企业乃至国家声誉的“肿瘤”。

要知道产品不仅代表着企业,也代表着国家,优秀的企业总是富有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信任建立不易,信任重建更难。破镜难圆,打破的镜子再怎么修复都会有裂痕,这个裂痕叫你有前科。

再者就是,不怕难卖车,就怕没服务。回想联想集团的发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著名品牌。它之所以能成功,除了用心做产品之外,就是它早期的7*24的服务抓住了用户的痛点,抓住了同行的弱点。认真抓紧卖车的服务精神,换位思考。时常向自己提问:假如自己是用户,会因为自己的服务而买车吗?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发表过“中国汽车市场接近饱和”的言论,也是业界的一个普遍认知。那么随着企业的生存需要以及品牌向上发展,对销量提出要求日渐提高。但是面对车是寒冬,外资抢占,合资围剿,困难重重,自主品牌就必须要走出去。

当你脚下坚实,就很难被绊倒,毕竟收拾行囊才能更好地出发。自处品牌的“出海”乘风破浪终会有时,现在要做的就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爱公社,爱汽车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