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初开始,陆续有企业提前实施汽车三包政策,提前实施虽说有营销因素包含在内,但被喊了十几年汽车三包毕竟真的开始实施了。但与预期有些不同,各方对汽车三包的反应似乎没有想象的那样强烈,身为“第一责任人”的经销商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苦大仇深”,作为受益方的消费者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消费热情。
不可否认,因多方博弈,汽车三包力度与预期相比明显弱化,降低了公众对它的期待。同时,因其专业性较强也降低了它的亲和力。其实,为了让汽车三包政策能更好地实施,应出一份“使用说明书”,让消费者准确了解自己的权利和处理方法。
和其他法律法规相同,为了保证其严谨性和科学性,汽车三包政策法则和标准的文字表述不可避免地比较晦涩难懂,更多使用了专业词语。而且在没有遇到车辆问题之前,应该没有多少消费者会仔细研究汽车三包的相关条款,这都无形中加大了普通消费者了解、认知的难度。作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项法规,虽说不用消费者都烂熟于心,但知道其核心条款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汽车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属于大件消费品,需要花费不菲的代价。通俗易懂的解读可使法规更接地气,也消除了法规与消费者之间的障碍,对汽车三包政策的顺利实施也是一种促进。
同时,作为一台复杂的机械,汽车的构造和原理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都比较陌生,而汽车三包相关条款中,涉及了很多汽车专业知识,如哪类属于易损件、哪类属于主要零部件等。其实消费者的要求很直接,只要明示哪些问题属于修理范畴、满足哪些条件可以换车、哪些条件下可以退车就可以了。这些要求看似很简单,但因涉及不同品牌、不同车型,不同零部件,多种条件叠加之后就演变成一个复杂的问题。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不能苛求消费者都掌握一定的汽车专业知识,这就涉及了规定细化和解释,也需要生产厂和经销商提供更多的服务来注解。
当然需要解读的不仅仅只有上述两方面。当车辆出现问题后,如何发挥汽车三包政策的作用来保护自己,特别是退车或换车时,流程是什么?需要哪些手续?保险、牌照如何处理?是否需要费用支出?这些都是消费者需要一一面对的。不可否认,经销商和厂家会提供相关服务,但自己心里有数同样有必要,这样也才能更好地主张自己的权利,谁也不敢保证不遇到没有底线的商人。
面对汽车三包实施后的后续问题,各生产厂、经销商和相关部门应提供一份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汽车三包解读,这应该不是难事。虽然会有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出,但从保护消费者、保护厂家和保证汽车三包政策顺利实施等方面来看,都是值得的。